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663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包括胶筒,所述胶筒的顶部右侧转动连接有盖体,所述第一齿条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后端面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胶筒的底部设有点胶组件。该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通过胶筒、盖体、螺杆、螺母、连接板、电机和点胶组件的配合,实现自动化下料注胶,同时通过气缸的设置,以及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的啮合连接,使得橡胶球转动,进而改变通孔与出料管内壁的重合面积,使得该装置的有效流通量可根据使用需要调节,通过胶筒、盖体、螺杆、螺母、连接板、电机和点胶组件的配合,使得堵盖可将出料管的底部封堵,进而避免胶体风干凝固导致出料管堵塞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
技术介绍
生产实验室色谱样品瓶的瓶盖、瓶子以及盖子里面的密封垫片时,原来点胶方式是在红色点方位一圈都涂上固态胶水(是在里面涂上,然后压上垫片),不足的地方是胶水太多,垫片压上去以后,容易出现胶水被挤压出来,进而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有技术中的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实现自动化下料注胶,同时不可根据需要使用对出料量调节,进而导致注胶的精度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溢胶情况,且不可对出料管的底部进行封堵,使得胶体容易风干凝固堵塞出料管,同时影响胶体的粘性,进而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实现自动化下料注胶,同时不可根据需要使用对出料量调节,进而导致注胶的精度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溢胶情况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包括胶筒,所述胶筒的顶部右侧转动连接有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包括胶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1)的顶部右侧转动连接有盖体(2),所述盖体(2)的左端预设豁口间隙配合有螺杆(3),所述螺杆(3)的底部与胶筒(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4),所述胶筒(1)的外壁固接有连接板(5),所述胶筒(1)的内壁过盈配合有活塞板(6),所述活塞板(6)的顶部固接有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齿条(9)的外壁与盖体(2)的内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齿条(9)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10)的后端面与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胶筒(1)的底部设有点胶组件(7);/n所述点胶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点胶机的点胶装置,包括胶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1)的顶部右侧转动连接有盖体(2),所述盖体(2)的左端预设豁口间隙配合有螺杆(3),所述螺杆(3)的底部与胶筒(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4),所述胶筒(1)的外壁固接有连接板(5),所述胶筒(1)的内壁过盈配合有活塞板(6),所述活塞板(6)的顶部固接有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齿条(9)的外壁与盖体(2)的内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齿条(9)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10)的后端面与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胶筒(1)的底部设有点胶组件(7);
所述点胶组件(7)包括出料管(701)、空腔(702)、橡胶球(703)、通孔(704)、支杆(705)、凸块(706)、第二齿轮(707)、第二齿条(708)、气缸(709)和托板(710);
所述出料管(701)的顶部与胶筒(1)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701)的内壁加工有空腔(702),所述空腔(702)的内壁过盈配合有橡胶球(703),所述橡胶球(703)的内部加工有通孔(704),所述橡胶球(703)的右端固接有支杆(705),所述支杆(705)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凸块(706),所述凸块(706)的外壁与出料管(70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杆(705)的右端固接有第二齿轮(707),所述第二齿轮(707)的正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齿条(708),所述第二齿条(708)的底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吉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