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49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芯,包括:导液管,用于对接进液管;储液腔,位于导液管下端,与导液管连通;第一过滤部,位于储液腔上方,与储液腔连通;第二过滤部,位于第一过滤部上方,与第一过滤部连通,用于过滤第一过滤部过滤后的液体;第三过滤部,位于第二过滤部上方,与第二过滤部连通,用于过滤第二过滤部过滤后的液体;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滤芯,能够有效减少流动液体对滤芯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当中,无论是针对化工生产所需的液体原材料,例如水、异丙醇等;或者是针对生产出的液体产品如油漆、涂料等,均需要使用过滤装置进行过滤,以保证原材料或产品的纯净。现有的过滤装置中,一般是直接在输送管道中设置过滤部用于过滤液体,当液体流速过大时,过滤芯承受的冲击过大容易损坏,使得大量未过滤的液体流入下一环节,造成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滤芯,能够有效减少流动液体对滤芯的冲击。本技术的滤芯,包括:导液管,用于对接进液管;储液腔,位于导液管下端,与导液管连通;第一过滤部,位于储液腔上方,与储液腔连通;第二过滤部,位于第一过滤部上方,与第一过滤部连通,用于过滤第一过滤部过滤后的液体;第三过滤部,位于第二过滤部上方,与第二过滤部连通,用于过滤第二过滤部过滤后的液体。进一步地,第三过滤部包括沿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过滤槽和过滤孔,过滤槽和过滤孔之间设置有反渗透膜。进一步地,第一过滤部包含过滤网,第二过滤部包含活性炭过滤装置。进一步地,储液腔下方设置有接管部,接管部与储液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过滤部、第二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均套设在导液管周围。进一步地,第一过滤部、第二过滤部、第三过滤部与导液管均为回转体形状且同轴。进一步地,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动部,第二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流动部,第二流动部沿液体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流动部。应用本技术的滤芯,在使用时,先将滤芯的导液管与进液管接通,然后将滤芯竖直放置,控制进液管供液,待过滤液体通过导液管流入到下方的储液腔中,使得液体流动带来的冲击被储液腔吸收,之后储液腔中的液体逐渐增多至满后,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过滤部、第二过滤部以及第三过滤部后排出,有效减少了液体流动对滤芯造成的冲击。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的轴侧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芯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Ⅱ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滤器的正视图;图5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上述附图包含以下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一方面的滤芯500,包括:导液管510,用于对接进液管200;储液腔520,位于导液管510下端,与导液管510连通;第一过滤部530,位于储液腔520上方,与储液腔520连通;第二过滤部540,位于第一过滤部530上方,与第一过滤部530连通,用于过滤第一过滤部530过滤后的液体;第三过滤部550,位于第二过滤部540上方,与第二过滤部540连通,用于过滤第二过滤部540过滤后的液体。如图4-图5所示,应用本技术的滤芯500,在使用时,先将滤芯500的导液管510与进液管200接通,然后将滤芯500竖直放置,控制进液管200供液,待过滤液体通过导液管510流入到下方的储液腔520中,使得液体流动带来的冲击被储液腔520吸收,之后储液腔520中的液体逐渐增多至满后,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过滤部530、第二过滤部540以及第三过滤部550后排出,有效减少了液体流动对滤芯500造成的冲击。其中,将三个过滤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能够减少重力作用带来的液体下落对各级滤芯500的冲击,进一步保护滤芯500。如图2、图3所示,第三过滤部550包括沿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过滤槽552和过滤孔551,过滤槽552和过滤孔551之间设置有反渗透膜553;当反渗透膜553下方的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水压增加,水既能够穿过反渗透膜553向上渗透,从而使得水中的大量杂质被过滤,有效增加了过滤后的效果。其中,为了防止反渗透膜553下方累积过多杂质,影响过滤效果,第一过滤部530包含过滤网,第二过滤部540包含活性炭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过滤部530和第二过滤部540的初效过滤拦截或吸附一大部分的杂质;其中,过滤网可以选用市面上已有的过滤网。如图1、图2所示,储液腔520下方设置有接管部560,接管部560与储液腔520连通;当正常过滤时,可如图5所示,用堵头610封堵接管部560,当需要清洗过滤网时,可以在接管部560上接一排水管,通过出液管300向内腔中灌水,水流依次通过第三过滤部550、第二过滤部540以及第一过滤部530进入到储液腔520中,从排水管排出,在不拆卸滤芯500的前提下即可完成清洗,加强反渗透膜553的过滤效果。如图2所示,为了减少滤芯500的占地面积,第一过滤部530、第二过滤部540和第三过滤部550均套设在导液管510周围;当然,在不考虑滤芯500占地面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导液管510和三个过滤部沿一U形管依次设置。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滤芯500形状不规则造成难于固定的情况,第一过滤部530、第二过滤部540、第三过滤部550与导液管510均为回转体形状且同轴;具体如图2所示,三个过滤部均为圆环装,环绕在导液管510周围。如图2所示,第一过滤部530和第二过滤部540之间设置有第一流动部,第二过滤部540和第三过滤部550之间设置有第二流动部,第二流动部沿液体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流动部;当液体通过第二过滤部540时,由于流道横截面积增加,液体的流速减小,进一步减少了对第三过滤部550的冲击。本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过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液管(510),用于对接进液管(200);/n储液腔(520),位于所述导液管(510)下端,与所述导液管(510)连通;/n第一过滤部(530),位于所述储液腔(520)上方,与所述储液腔(520)连通;/n第二过滤部(540),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530)上方,与所述第一过滤部(530)连通,用于过滤所述第一过滤部(530)过滤后的液体;/n第三过滤部(550),位于所述第二过滤部(540)上方,与所述第二过滤部(540)连通,用于过滤所述第二过滤部(540)过滤后的液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液管(510),用于对接进液管(200);
储液腔(520),位于所述导液管(510)下端,与所述导液管(510)连通;
第一过滤部(530),位于所述储液腔(520)上方,与所述储液腔(520)连通;
第二过滤部(540),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530)上方,与所述第一过滤部(530)连通,用于过滤所述第一过滤部(530)过滤后的液体;
第三过滤部(550),位于所述第二过滤部(540)上方,与所述第二过滤部(540)连通,用于过滤所述第二过滤部(540)过滤后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部(550)包括沿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过滤槽(552)和过滤孔(551),所述过滤槽(552)和过滤孔(551)之间设置有反渗透膜(5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阳戴永红周仁杰史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鸿泰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