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489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43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具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筒体,安装筒体内部转动安装有分离筒体,分离筒体的周壁上开设有分离孔,分离筒体的下端口还通过联动件安装有同轴转动设置的卸料板,且卸料板还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卸料板滑动至分离筒体下方时,并与分离筒体的下端口之间形成卸料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无法保证对垃圾中的滤液进行快速分离,增加了分离时间,这就使得影响了滤液的分离效率;以及垃圾分离完成后,还需将垃圾从储放筒内取出,增加了劳动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高浓度的氨氮是渗沥液的水质特征之一,渗沥液氨氮浓度一般从几十至上千毫克每升。根据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水质变化规律,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渗沥液的氨氮浓度有升高的趋势,可生化性能下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201520510560.1的专利,该专利包括预处理单元、一次硝化-反硝化处理单元、化学氧化处理单元、二次硝化-反硝化处理单元、消毒处理单元和贮泥池,处理单元顺序连接;预处理单元包括沉淀池、pH调整池、氨吹脱塔和氨吸收塔;硝化-反硝化处理单元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针对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性,采用了物理化学-生化联合处理系统,并设置有多处调节设施,保证整套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但是该装置随着生产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第一,该装置在对滤液从垃圾分离时,无法保证对垃圾中的滤液进行快速分离,这就使得影响了滤液的分离效率,降低了工作效率。第二,该装置将垃圾投入分离机构内后,分离完成后,还需将垃圾从储放筒内取出,增加了劳动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作效率。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无法保证对垃圾中的滤液进行快速分离,增加了分离时间,这就使得影响了滤液的分离效率;以及垃圾分离完成后,还需将垃圾从储放筒内取出,增加了劳动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安装筒体,所述安装筒体内部转动安装有分离筒体,所述分离筒体的周壁上开设有分离孔,所述分离筒体的下端口还通过联动件安装有同轴转动设置的卸料板,且所述卸料板还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卸料板滑动至所述分离筒体下方时,并与所述分离筒体的下端口之间形成卸料通道。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联动件包括竖直固接于所述分离筒体的下端口内壁上的导向凸起部,所述卸料板的周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凸起部相配合的导向槽。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安装筒体下端口还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分离筒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分离筒体的内壁之间固接有连杆。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转轴上还同轴套装有转套,所述卸料板的中心处同轴固接有套筒,所述转套处于所述安装筒体内的部分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转套上。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卸料板的上表面还沿所述套筒均布固接有卸料叶片。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卸料叶片为弧形板,且沿其外凸方向转动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转套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套筒的上方,并固接有限位环。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上还固接有泄液筒,所述底板上还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还固接有把手。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套处于所述底板下方的部分还同轴固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还通过支撑架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转轴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转套的下方,并固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上还固接有支撑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第二驱动电机实现驱动分离筒体快速转动,实现对内部的料物进行快速甩动,使其粘附的液体从分离筒体上的分离孔甩出,而固体垃圾会限制于分离筒体内,实现分离,且该方式分离快速,降低了分离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其中通过分离筒体的底部设有卸料板,使得在分离筒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利用卸料板实现对垃圾的承托,使其垃圾处于分离筒体内,当分离工作完成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主动转动,驱动转套转动,转套由于和套筒之间螺纹连接,卸料板会受限于联动件的导向作用,使其下降,使得卸料板与分离筒体之间形成卸料通道,进而实现对分离后的垃圾进行卸料,完成自动卸料,省去了操作人员从投料口取出的操作,降低了劳动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垃圾渗滤液的前置分离效率;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节省工作时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筒体;2-分离筒体;3-分离孔;4-转轴;5-连杆;6-底板;7-泄液筒;8-支撑腿;9-密封板;10-转套;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一驱动电机;14-第二驱动电机;15-支撑架;16-套筒;17-限位环;18-导向凸起部;19-卸料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安装筒体1,安装筒体1内部转动安装有分离筒体2,分离筒体2的周壁上开设有分离孔3,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还通过联动件安装有同轴转动设置的卸料板,且卸料板还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卸料板滑动至分离筒体2下方时,并与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之间形成卸料通道。联动件包括竖直固接于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内壁上的导向凸起部18,卸料板的周壁上开设有与导向凸起部18相配合的导向槽,其中利用联动件实现了,当分离筒体2转动时,利用联动件同步的实现驱动卸料板转动,其中卸料板带动转套10同步转动,转动可以带动第一驱动电机13转动;其中第一齿轮11也可以安装有带有棘爪棘轮的结构,这样可以实现转动转动不会带动第一驱动电机13转动,使用方便。其中导向凸起部18和导向槽分离后再次配合时,可以先将卸料板上升,将卸料板与导向凸起部18处于相抵状态,再利用分离筒体2转动,实现将导向凸起部18与导向槽实现配合;也可以利用通过设置传感器实现两者之间的定位匹配,因不属于本方案的创新之处,所以在此不多追做赘述。安装筒体1下端口还固接有底板6,底板6上转动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上端部延伸至分离筒体2的内部,并与分离筒体2的内壁之间固接有连杆5,利用连杆5实现驱动分离筒体2转动。转轴4上还同轴套装有转套10,卸料板的中心处同轴固接有套筒16,转套10处于安装筒体1内的部分设有外螺纹,套筒16螺纹连接于转套10上,实现模拟丝杠丝套的配合原理实现驱动。卸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体(1),所述安装筒体(1)内部转动安装有分离筒体(2),所述分离筒体(2)的周壁上开设有分离孔(3),所述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还通过联动件安装有同轴转动设置的卸料板,且所述卸料板还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卸料板滑动至所述分离筒体(2)下方时,并与所述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之间形成卸料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体(1),所述安装筒体(1)内部转动安装有分离筒体(2),所述分离筒体(2)的周壁上开设有分离孔(3),所述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还通过联动件安装有同轴转动设置的卸料板,且所述卸料板还沿轴线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卸料板滑动至所述分离筒体(2)下方时,并与所述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之间形成卸料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竖直固接于所述分离筒体(2)的下端口内壁上的导向凸起部(18),所述卸料板的周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凸起部(18)相配合的导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体(1)下端口还固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上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分离筒体(2)的内部,并与所述分离筒体(2)的内壁之间固接有连杆(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还同轴套装有转套(10),所述卸料板的中心处同轴固接有套筒(16),所述转套(10)处于所述安装筒体(1)内的部分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16)螺纹连接于所述转套(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希海原泽陈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尚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