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威专利>正文

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404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包括消毒箱、收集器,所述消毒箱包括液体消毒腔、紫外线消毒腔,所述液体消毒腔与紫外线消毒腔之间的腔壁上端设置通气口,所述紫外线消毒腔内设置一消毒紫外线灯,紫外线消毒腔通过排气口连接排气导管,所述液体消毒腔内盛装消毒液,一抽吸泵安装在消毒箱上,所述抽吸泵的下游端连接一微孔曝气器,微孔曝气器插入液体消毒腔的消毒液中,所述抽吸泵的上游端通过导流管连接收集器的出口端,所述收集器的进口端为喇叭口,所述收集器连接在一支撑架上。其可对医生与患者之间悬浮的飞沫气溶胶进行集中杀菌消毒处理,防止了飞沫气溶胶的扩散,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腔科室内飞沫的局部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
技术介绍
据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我国口腔诊疗中存在严重的交叉感染问题,因为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口腔医生会频繁地使用高速手机、超声治疗设备等工具,这些工具会使患者治疗中产生的口腔唾液悬浮于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而且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相隔很近,悬浮于局部空间的大量含有唾液、血液、微生物、病毒的飞沫和气溶胶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现有口腔科诊室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医患之间近距离接触的局部空间中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一旦出现如2019年“COVID-19”的疫情状况,在口腔科的治疗过程会极大地增加医生与患者交叉感染的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其可对医生与患者之间悬浮的飞沫气溶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防止了飞沫气溶胶的扩散,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好,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包括消毒箱、收集器,所述消毒箱包括液体消毒腔、紫外线消毒腔,所述液体消毒腔与紫外线消毒腔之间的腔壁上端设置通气口,所述紫外线消毒腔内设置一消毒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消毒腔通过排气口连接排气导管,所述液体消毒腔内盛装消毒液,一抽吸泵安装在消毒箱上,所述抽吸泵的下游端连接一微孔曝气器,所述微孔曝气器插入液体消毒腔的消毒液中,该插入端的管壁设置若干冒气孔,所述抽吸泵的上游端通过导流管连接收集器的出口端,所述收集器的进口端为喇叭口,所述收集器连接在一支撑架上。所述液体消毒腔内可拆卸安装一容器,消毒液盛装在该容器内。所述微孔曝气器为微孔曝气管,该微孔曝气管上端连接抽吸泵的下游端,微孔曝气管下端插入液体消毒腔的消毒液中。所述微孔曝气管为扁管,扁管的管壁设置曝气微孔,扁管端部的管口为闭口。所述紫外线消毒腔腔壁的下端设置排液阀。所述紫外线消毒腔的排气口安装有过滤网,该过滤网上固定有无纺布。所述导流管为波纹管制作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消毒箱、收集器,所述消毒箱包括液体消毒腔、紫外线消毒腔,所述液体消毒腔与紫外线消毒腔之间的腔壁上端设置通气口,所述紫外线消毒腔内设置一消毒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消毒腔通过排气口连接排气导管,所述液体消毒腔内盛装消毒液,一抽吸泵安装在消毒箱上,所述抽吸泵的下游端连接一微孔曝气器,所述微孔曝气器插入液体消毒腔的消毒液中,该插入端的管壁设置若干冒气孔,所述抽吸泵的上游端通过导流管连接收集器的出口端,所述收集器的进口端为喇叭口,所述收集器连接在一支撑架上。使用时,支撑架可以安装在设备柜的手术灯支架上,通过调节支撑架使支撑架上的收集器位于牙科椅上方的医生与患者之间,并开启消毒箱的抽吸泵及消毒紫外线灯即可,此时该装置就可以收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局部空间内的飞沫气溶胶。飞沫气溶胶从收集器的喇叭口进入后,经导流管流至抽吸泵下游端连接的微孔曝气器。因为微孔曝气器的下端插在液体消毒腔的消毒液中,所以微孔曝气器内的气体会以冒气的方式从微孔曝气器的若干冒气孔冒出,此时飞沫气溶胶的病菌及微生物等会被消毒液第一次消毒。从消毒液冒出的气体会经通气口流至紫外线消毒腔中,由紫外线灯进行第二次消毒杀菌,最后从紫外线消毒腔的排气口排出。经过两次消毒杀菌后排出的气体不会具有致病性,消毒杀菌的效果极好,排出的气体安全可靠。该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其主要用于口腔科室内,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局部空间内唾液飞沫气溶胶的收集及消毒杀菌处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局部空间为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产生与集中区域,通过收集器几乎可完全收集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由此可避免飞沫直接进入医生或患者的口腔,极大地降低了医生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即使出现高传染性疫情的情况下,通过局部集中收集处理,有效地避免了飞沫气溶胶的扩散,使得医生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为医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所述液体消毒腔内可拆卸安装一容器,消毒液盛装在该容器内。通过可拆卸的容器实现了液体消毒腔内消毒液的更换,更换时取出容器,将盛装的消毒液倒掉更换新的即可。通过消毒液的更换,可保证第一次消毒的有效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微孔曝气器为微孔曝气管,该微孔曝气管上端连接抽吸泵的下游端,微孔曝气管下部的曝气端插入液体消毒腔的消毒液中。微孔曝气管价格便宜,其曝气端的曝气微孔可曝出细密的气泡,气体与消毒液的溶合更好,增强了消毒效果。所述微孔曝气管为扁管,扁管的管壁设置曝气微孔,扁管端部的管口为闭口,扁管可减小管道的横截面积更有利于曝出细密的气泡。所述紫外线消毒腔腔壁的下端设置排液阀,排液阀可避免紫外线消毒腔内液体的积蓄,使用效果更好。所述紫外线消毒腔的排气口安装有过滤网,该过滤网上固定有无纺布。通过过滤网及无纺布的作用,可过滤掉气体中的小颗粒,增加了经该装置处理后所排出的空气的洁净程度。所述导流管为波纹管制作而成,波纹管不仅可增强导流管在抽吸泵作用下的吸力,也增加了水汽的凝结,更利于消毒处理。本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其可对口腔诊室内唾液飞沫集中的局部区域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处理。通过两次消毒杀菌后排出的气体安全洁净可靠,消毒杀菌的效果极好。收集器几乎可完全收集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有效地避免飞沫气溶胶的扩散,保证了医生安全的工作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医生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为医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使用时收集器连接在手术灯支架上的示意图。附图中,1为收集器,2为支撑架,3为导流管,4为抽吸泵,5为消毒箱,5-1为紫外线消毒腔,5-2为液体消毒腔,5-3为通气口,5-4为排气口,5-5为排液阀,6为微孔曝气器,7为消毒紫外线灯,8为消毒液,9为排气导管,10为容器,11为牙科椅,12为手术灯支架,13为设备柜。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2,一种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包括消毒箱5、收集器1,所述消毒箱5包括液体消毒腔5-2、紫外线消毒腔5-1,所述液体消毒腔5-2与紫外线消毒腔5-1之间的腔壁上端设置通气口5-3。所述紫外线消毒腔5-1内设置一消毒紫外线灯7,所述紫外线消毒腔5-1通过排气口5-4连接排气导管9。所述紫外线消毒腔5-1的排气口5-4安装有过滤网,该过滤网上固定有无纺布,通过过滤网及无纺布的作用,可过滤掉气体中的小颗粒,增加了经该装置处理后所排出的空气的洁净程度。所述液体消毒腔5-2内可拆卸安装一容器10,消毒液8盛装在该容器10内。通过可拆卸的容器10实现了液体消毒腔5-2内消毒液8的更换,更换时取出容器10,将盛装的消毒液8倒掉更换新的即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箱(5)、收集器(1),所述消毒箱(5)包括液体消毒腔(5-2)、紫外线消毒腔(5-1),所述液体消毒腔(5-2)与紫外线消毒腔(5-1)之间的腔壁上端设置通气口(5-3),所述紫外线消毒腔(5-1)内设置一消毒紫外线灯(7),所述紫外线消毒腔(5-1)通过排气口(5-4)连接排气导管(9),所述液体消毒腔(5-2)内盛装消毒液(8),一抽吸泵(4)安装在消毒箱(5)上,所述抽吸泵(4)的下游端连接一微孔曝气器(6),所述微孔曝气器(6)插入液体消毒腔(5-2)的消毒液(8)中,所述抽吸泵(4)的上游端通过导流管(3)连接收集器(1)的出口端,所述收集器(1)的进口端为喇叭口,所述收集器(1)连接在一支撑架(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箱(5)、收集器(1),所述消毒箱(5)包括液体消毒腔(5-2)、紫外线消毒腔(5-1),所述液体消毒腔(5-2)与紫外线消毒腔(5-1)之间的腔壁上端设置通气口(5-3),所述紫外线消毒腔(5-1)内设置一消毒紫外线灯(7),所述紫外线消毒腔(5-1)通过排气口(5-4)连接排气导管(9),所述液体消毒腔(5-2)内盛装消毒液(8),一抽吸泵(4)安装在消毒箱(5)上,所述抽吸泵(4)的下游端连接一微孔曝气器(6),所述微孔曝气器(6)插入液体消毒腔(5-2)的消毒液(8)中,所述抽吸泵(4)的上游端通过导流管(3)连接收集器(1)的出口端,所述收集器(1)的进口端为喇叭口,所述收集器(1)连接在一支撑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飞沫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收集杀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消毒腔(5-2)内可拆卸安装一容器(10),消毒液(8)盛装在该容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威
申请(专利权)人:杨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