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保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针灸针是经常使用到的一种保健医疗设备,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其治疗疾病,以及改善身体状况等。中医针灸针在刺入皮肤的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其刺入的深度以及转动的频率都会影响到针灸的效果。目前,中医针灸针主要包括针柄和针身,通过旋转针柄使针身刺入皮肤。现在,在针灸时,大多是医师直接用水捏持针灸针向人体刺入,但是由于针刺入人体很深,有时候还需要提插、捻针等操作,医师的手指容易接触到患者血液、血清,不利于对患者的健康,更是对医师有感染疾病的风险,当患者血液中存在艾滋病、乙肝等病毒时,医师极易感染到病毒,这对人体健康和生病存在隐患。现在也有将针灸针装在套管内,来防止针灸针被外界污染,但是为每一针灸针均设置套管,浪费大,且造成大量医疗垃圾,且套管影响针灸过程,医师和患者均体验差。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装置,包括:一种针灸装置,包括:针灸针,包括针柄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针灸针,包括针柄(11)和安装在针柄(11)上的针体(12);/n手持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可夹紧/松开的夹持机构,针灸针的针柄(11)伸入所述壳体内,并夹持固定在所述夹持机构上;/n所述壳体包括圆筒体,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圆筒体内的活动件,活动件的底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夹爪(5),各夹爪(5)由活动件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向外周方向倾斜设置,多个所述夹爪(5)在圆筒体内壁挤压下,向圆筒体轴心一侧弹性形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灸针,包括针柄(11)和安装在针柄(11)上的针体(12);
手持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可夹紧/松开的夹持机构,针灸针的针柄(11)伸入所述壳体内,并夹持固定在所述夹持机构上;
所述壳体包括圆筒体,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圆筒体内的活动件,活动件的底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夹爪(5),各夹爪(5)由活动件的底部向下延伸,并向外周方向倾斜设置,多个所述夹爪(5)在圆筒体内壁挤压下,向圆筒体轴心一侧弹性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圆柱体,圆柱体底部端面设置有向圆柱体顶部端面延伸的容纳槽,容纳槽开口边沿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所述夹爪(5),所述圆柱体向下滑动至各夹爪(5)伸出所述圆筒体,各夹爪(5)向外周方向弹性复位,在中部形成通过口,所述针灸针的针柄(11)穿过所述通过口,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圆柱体向上滑动至各夹爪(5)滑入所述圆筒体,各夹爪(5)在圆筒体内壁挤压下,向圆筒体轴心一侧弹性形变夹持所述针灸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外壁设置第一限位凸筋(3111),所述圆筒体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筋(211),所述圆柱体上套设有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的顶端抵止在所述第一限位凸筋(3111)上,底端抵止在所述第二限位凸筋(211)上,所述圆柱体顶部伸出所述圆筒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圆筒体(21)和第二圆筒体(22),所述第一圆筒体(21)顶部开口端设置有内螺纹,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凸筋(211),所述第二圆筒体(22)底部设置有外螺纹,顶部开口端设置有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环形翻边(221),所述环形翻边(221)的内径大于所述圆柱体的外径,第一圆筒体(21)和第二圆筒体(22)螺纹连接,所述圆柱体顶部由所述环形翻边(221)的中心孔伸出,圆柱体上第一限位凸筋(3111)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抵止在所述环形翻边(2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包括顶部柱体(31)和螺纹连接在顶部柱体(31)上的底部空心柱体(32),顶部柱体(31)外壁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筋(3111),顶部柱体(31)底部设置凹槽(31112),凹槽(3111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部空心柱体(32)顶端设置环形凸台(321),环形凸台(321)外周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笑男,孙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