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弧形器,弧形滑板下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弧形滑板下壳体的内底壁放置有储水箱,弧形滑板储水箱的侧面设置有电热丝,弧形滑板储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弧形滑板圆孔内插接有导流管,弧形滑板储水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弧形滑板上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弧形滑板转动轴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环。该中医用熏蒸装置,通过电热丝的设置,使该储水箱内的药液可以持续进行加热,保证熏蒸的疗效,通过弧形滑板和降温管的设置,使高温蒸汽的温度得到降低,避免了高温蒸汽对皮肤的烫伤,通过该装置利于拆卸的特性,避免了储水箱内药物残留对下一次熏蒸治疗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熏蒸是医疗领域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和临床治等诸多方面,据统计大多患者使用熏蒸装置,治疗膝关节风湿病的人数较多,因此设计一款针对膝关节熏蒸治疗的装置。传统的熏蒸装置,大多直接将药粉煮至沸腾,然后置于容器中直接进行熏蒸,在熏蒸过程中因为药液温度不断下降,导致熏蒸时间较为短暂,并不能满足熏蒸所需要的时间,且蒸气大多是直接接触于皮肤,温度过高时容易对皮肤造成烫伤,并且传统的熏蒸装置多为一体化结构,装置较为复杂,不便于清洗和维修,导致容器内的药物残留会对下一次熏蒸治疗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弧形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下壳体的内底壁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侧面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插接有导流管,所述储水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环,所述转动轴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降温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贯穿转动轴固定连接于降温管的底部,所述降温管的一端贯穿上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弧形器的下表面,所述上壳体的正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弧形滑板,所述弧形器的一侧通过管口插接有熏蒸管。可选的,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滑轮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下壳体下表面的边缘处。可选的,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环内开设有与下壳体上表面相匹配的螺纹。可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口,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穿转动轴固定连接于螺纹口的下表面,所述螺纹口内螺纹连接有螺纹盖。可选的,所述熏蒸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圈,所述熏蒸管的侧面套接有真空海绵。可选的,所述电热丝的一侧通过电源线固定连接有插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中医用熏蒸装置,通过电热丝的设置,使该储水箱内的药液可以持续进行加热,满足熏蒸所需的时间,以此来保证熏蒸的疗效,通过弧形滑板和降温管的设置,使储水箱内高温蒸汽的温度可以得到降低,既避免了高温蒸汽对皮肤的烫伤,又提高了熏蒸的治疗效果。2、该中医用熏蒸装置通过熏蒸管、真空海绵及橡胶套圈的设置,二次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了保护,同时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及密封性,通过该装置利于拆卸清洗的特性,避免了储水箱内药物残留对下一次熏蒸治疗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弧形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3-弧形器、4-隔热板、5-储水箱、6-电热丝、7-圆孔、8-导流管、9-进水管、10-转动轴、11-螺纹环、12-降温管、13-弧形滑板、14-熏蒸管、15-滑轮、16-螺纹盖、17-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和弧形器3,下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下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15,滑轮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轮15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下壳体1下表面的边缘处,滑轮15的设置方便了该装置的移动,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下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4,隔热板4的设置既减缓了储水箱5内药液温度的散发,又避免了下壳体1的表面因温度过高而对皮肤造成烫伤,下壳体1的内底壁放置有储水箱5,储水箱5的侧面设置有电热丝6,电热丝6的一侧通过电源线固定连接有插头17,电热丝6的设置,使该储水箱5内的药液可以持续进行加热,满足熏蒸所需的时间,以此来保证熏蒸的疗效,储水箱5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7,圆孔7内插接有导流管8,储水箱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上壳体2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口,进水管9的一端贯穿转动轴10固定连接于螺纹口的下表面,螺纹口内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6,在需要注水时,打开螺纹盖16利用漏斗即可对储水箱5内进行注水,上壳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环11,螺纹环11内开设有与下壳体1上表面相匹配的螺纹,通过该设置方便了储水箱5的清洗,避免了储水箱5内药物残留对下一次熏蒸治疗的影响,转动轴10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降温管12,通过弧形滑板13和降温管12的设置,使储水箱5内高温蒸汽的温度得到降低,既避免了高温蒸汽对皮肤的烫伤,又提高了熏蒸的治疗效果,导流管8的一端贯穿转动轴10固定连接于降温管12的底部,降温管12的一端贯穿上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弧形器3的下表面,上壳体2的正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弧形滑板13,弧形滑板13的一侧卡设有凹槽,在使用前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凹槽来调节弧形滑板13开合的大小,因为降温管12为螺旋式设置,可以使导流管8内的蒸气流在降温管12内可以缓慢盘旋上升,通过与外界空气的流通,以此来降低导流管8内蒸汽的温度,弧形器3的两侧通过管口插接有熏蒸管14,熏蒸管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圈,橡胶套圈因为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有效的提高了弧形器3与患者膝关节之间的密封性,熏蒸管14的侧面开设有圆孔,圆孔的数量为若干个,熏蒸管14的表面套接有真空海绵,通过熏蒸管14、真空海绵及橡胶套圈的设置,二次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了保护,同时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及密封性。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综上,该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使用时前螺纹盖16打开,通过进水管9将药液注入储水箱5内,打开电热丝6,依据实际情况调节弧形滑板13配合降温管12的使用,以此来降低导流管8内的高温气流,使用时,将腿从橡胶套圈内伸进入并从另一端伸进出,放置于膝关节上即可,使用后,通过转动螺纹环11,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1分开,从而方便清洗和检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和弧形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4),所述下壳体(1)的内底壁放置有储水箱(5),所述储水箱(5)的侧面设置有电热丝(6),所述储水箱(5)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7),所述圆孔(7)内插接有导流管(8),所述储水箱(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所述上壳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环(11),所述转动轴(10)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降温管(12),所述导流管(8)的一端贯穿转动轴(10)固定连接于降温管(12)的底部,所述降温管(12)的一端贯穿上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弧形器(3)的下表面,所述上壳体(2)的正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弧形滑板(13),所述弧形器(3)的两侧均通过管口插接有熏蒸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和弧形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4),所述下壳体(1)的内底壁放置有储水箱(5),所述储水箱(5)的侧面设置有电热丝(6),所述储水箱(5)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孔(7),所述圆孔(7)内插接有导流管(8),所述储水箱(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所述上壳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表面套接有螺纹环(11),所述转动轴(10)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降温管(12),所述导流管(8)的一端贯穿转动轴(10)固定连接于降温管(12)的底部,所述降温管(12)的一端贯穿上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弧形器(3)的下表面,所述上壳体(2)的正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弧形滑板(13),所述弧形器(3)的两侧均通过管口插接有熏蒸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开文,李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胡开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