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38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包括底环,助行组件,行走轮,蓄电池,锁止组件和置物箱,通过设置助行组件,使用时,调整下调节杆在上调节杆内部的长度,通过限位杆和限位孔进行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的固定,达到调节助行装置高度的目的,使助行装置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需求,扩大助行装置的适用范围,用户搭伏在助行环上时手臂压在防滑套上,提高用户搭伏的稳定性,保证助行装置的安全性能;通过设置锁止组件和按钮开关,行走过程中,用户需要将助行装置停止时,按下按钮开关,电动推杆推动锁止板抵触在万向轮上,将万向轮锁止,达到锁止万向轮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有利于用户快速将助行装置停止,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A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alker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
本技术涉及术后恢复助行器
,具体为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
技术介绍
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推进,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已经是公认的术后护理重要内容,它对促使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对缩短手术恢复期、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现有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装置不便于进行高度的调节,不能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助行装置高度的调整,降低助行装置的适用范围,因此急需研制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为此,提出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设置的助行组件,使用时,调整下调节杆在上调节杆内部的长度,通过限位杆和限位孔进行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的固定,达到调节助行装置高度的目的,使助行装置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需求,扩大助行装置的适用范围,用户搭伏在助行环上时手臂压在防滑套上,提高用户搭伏的稳定性,保证助行装置的安全性能,设置的锁止组件和按钮开关,行走过程中,用户需要将助行装置停止时,按下按钮开关,电动推杆推动锁止板抵触在万向轮上,将万向轮锁止,达到锁止万向轮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有利于用户快速将助行装置停止,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设置的置物箱,在上调节杆的侧面设置置物箱,便于用户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置在置物箱内,降低用户行走过程中的负重,减轻用户的压力,提高助行装置的实用性,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包括底环,助行组件,行走轮,蓄电池,锁止组件和置物箱,所述行走轮采用两个,且行走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下方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锁止组件采用两个,且锁止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下方另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助行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上方靠近行走轮的一端;所述置物箱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蓄电池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外侧的下方,且蓄电池选用GHGN-G12V280AH型。优选的,所述助行组件包括固定板,下调节杆,上调节杆,限位杆,限位孔,助行环,防滑套和按钮开关,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上方靠近行走轮的一端;所述下调节杆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上调节杆卡接在下调节杆上方的外侧;所述限位杆采用三个,且限位杆设置在下调节杆前侧的中间位置,该限位杆的末端通过弹簧与下调节杆相连;所述限位孔采用三个,且限位孔开设在上调节杆前侧的中间位置;所述助行环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调节杆的上方;所述防滑套卡接在助行环的外侧;所述按钮开关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环前侧靠近上调节杆的一端。优选的,所述下调节杆的尺寸与上调节杆的尺寸匹配;所述限位杆等间距设置;所述限位孔等间距设置,且限位孔与限位杆对齐,该限位孔的尺寸与限位杆的尺寸匹配;所述按钮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且按钮开关选用ZLQ19A-PE型。优选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万向轮,电动推杆和锁止板,所述万向轮采用两个,且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下方远离行走轮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螺栓固定在万向轮外侧的上方;所述锁止板的一端通过轴销与万向轮相连,且锁止板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电动推杆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通过导线分别与按钮开关和蓄电池相连,且电动推杆选用XTL100型;所述锁止板倾斜设置,且锁止板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高于锁止板靠近电动推杆的一端,该锁止板位于万向轮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助行组件,使用时,调整下调节杆在上调节杆内部的长度,通过限位杆和限位孔进行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的固定,达到调节助行装置高度的目的,使助行装置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需求,扩大助行装置的适用范围,用户搭伏在助行环上时手臂压在防滑套上,提高用户搭伏的稳定性,保证助行装置的安全性能;2、本技术,通过设置锁止组件和按钮开关,行走过程中,用户需要将助行装置停止时,按下按钮开关,电动推杆推动锁止板抵触在万向轮上,将万向轮锁止,达到锁止万向轮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有利于用户快速将助行装置停止,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置物箱,在上调节杆的侧面设置置物箱,便于用户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置在置物箱内,降低用户行走过程中的负重,减轻用户的压力,提高助行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助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环;2、助行组件;21、固定板;22、下调节杆;23、上调节杆;24、限位杆;25、限位孔;26、助行环;27、防滑套;28、按钮开关;3、行走轮;4、蓄电池;5、锁止组件;51、万向轮;52、电动推杆;53、锁止板;6、置物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环1,助行组件2,行走轮3,蓄电池4,锁止组件5和置物箱6,所述行走轮3采用两个,且行走轮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下方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锁止组件5采用两个,且锁止组件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下方另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助行组件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上方靠近行走轮3的一端;所述置物箱6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2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蓄电池4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2外侧的下方,且蓄电池4选用GHGN-G12V280AH型。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助行组件2包括固定板21,下调节杆22,上调节杆23,限位杆24,限位孔25,助行环26,防滑套27和按钮开关28,所述固定板2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上方靠近行走轮3的一端;所述下调节杆22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21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上调节杆23卡接在下调节杆22上方的外侧;所述限位杆24采用三个,且限位杆24设置在下调节杆22前侧的中间位置,该限位杆24的末端通过弹簧与下调节杆22相连;所述限位孔25采用三个,且限位孔25开设在上调节杆23前侧的中间位置;所述助行环26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调节杆23的上方;所述防滑套27卡接在助行环26的外侧;所述按钮开关28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环26前侧靠近上调节杆23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搭伏在助行环26上时手臂压在防滑套27上,提高用户搭伏的稳定性,保证助行装置的安全性能。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下调节杆22的尺寸与上调节杆23的尺寸匹配;所述限位杆24等间距设置;所述限位孔25等间距设置,且限位孔25与限位杆24对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环(1),助行组件(2),行走轮(3),蓄电池(4),锁止组件(5)和置物箱(6),所述行走轮(3)采用两个,且行走轮(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下方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锁止组件(5)采用两个,且锁止组件(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下方另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助行组件(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上方靠近行走轮(3)的一端;所述置物箱(6)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2)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蓄电池(4)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2)外侧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环(1),助行组件(2),行走轮(3),蓄电池(4),锁止组件(5)和置物箱(6),所述行走轮(3)采用两个,且行走轮(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下方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锁止组件(5)采用两个,且锁止组件(5)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下方另一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助行组件(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上方靠近行走轮(3)的一端;所述置物箱(6)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2)外侧的中间位置;所述蓄电池(4)通过螺栓固定在助行组件(2)外侧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术后恢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组件(2)包括固定板(21),下调节杆(22),上调节杆(23),限位杆(24),限位孔(25),助行环(26),防滑套(27)和按钮开关(28),所述固定板(2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环(1)上方靠近行走轮(3)的一端;所述下调节杆(22)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21)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上调节杆(23)卡接在下调节杆(22)上方的外侧;所述限位杆(24)采用三个,且限位杆(24)设置在下调节杆(22)前侧的中间位置,该限位杆(24)的末端通过弹簧与下调节杆(22)相连;所述限位孔(25)采用三个,且限位孔(25)开设在上调节杆(23)前侧的中间位置;所述助行环(26)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调节杆(23)的上方;所述防滑套(27)卡接在助行环(26)的外侧;所述按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丽芸赵媛
申请(专利权)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