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包括可包覆在腿部上的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左右两侧缝制有多道并列布置的绑带,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之间还设有连接组件;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包括由外向内布置的外防护层、空气抗压层、按摩层和透气抗菌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对患者腿部进行皮肤牵引护理,外防护层能够起到防护作用,空气抗压层采用充气的方式可避免在牵引护理过程中产生压迫,按摩层能够对皮肤牵引区域起到按摩作用,透气抗菌内层则起到抗菌作用,一方面能够对腿部进行良好的皮肤牵引护理,另一方面避免在使用时导致各种并发症,可广泛适用于骨科皮肤牵引护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护理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
技术介绍
在骨科患者下肢的治疗中,下肢皮肤牵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肢骨折、关节韧带损伤、骨关节的炎性制动、病理性骨折等,使用皮肤牵引套对下肢进行牵拉,既有复位的作用,又能起到固定的作用,这种治疗方式,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损伤小,患者也不会产生太大的痛苦,因此在骨科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患者术前期间一般需在患侧肢体区域进行皮肤牵引护理以缓解疼痛、避免骨折再移位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情况。目前应用的皮肤牵引带均为捆绑固定形式,依靠较大的捆绑压力、摩擦力对抗牵引力量,此力量严重影响捆绑部位的血液循环;加之皮肤牵引为术前数日持续治疗,这种大压力、长时间压迫易引起患者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增加了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能够在皮肤牵引护理期间减少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包括可包覆在腿部上的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所述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左右两侧缝制有多道并列布置的绑带,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之间还设有连接组件;所述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包括由外向内布置的外防护层、空气抗压层、按摩层和透气抗菌内层,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的一对纵向牵引带,两条纵向牵引带竖向布置于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两侧,两纵向牵引带靠近下牵引片的一端相互连接。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对患者腿部进行皮肤牵引护理,以缓解腿部疼痛、避免骨折再移位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情况,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通过两侧的绑带环绕包覆在患者腿部,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由外防护层、空气抗压层、按摩层和透气抗菌内层组成,外防护层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可避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损坏,空气抗压层采用充气的方式减少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按摩层能够对皮肤牵引区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皮肤牵引区域的血液循环,透气抗菌内层则贴合患者皮肤,并起到抗菌作用,以提高护理效果,在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之间采用连接组件连接,纵向牵引带布置在牵引片两侧,在牵引时可施加均匀的拉力,并且靠近下牵引片的两端相互连接,能够套在患者的足部进行牵引,同时也方便患者调节皮肤牵引区域,更方便不同的患者使用。本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对腿部进行良好的皮肤牵引护理,一方面可减少牵引片在使用时带来的足部压迫,避免在大压力、长时间压迫易引起患者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产生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进一步,所述按摩层包括设于空气抗压层与内抗菌层之间的按摩片,所述按摩片内置有红外磁疗片。这样,按摩片上布置的红外磁疗片有利于增强皮肤牵引区域的肌体细胞活力,加强代谢作用,促进相应区域的血液循环。进一步,空气抗压层内并列布置有多道竖向布置的抗压气囊,所述抗压气囊连接有设于外防护层表面的充气阀。这样,抗压气囊能够缓解牵引片捆绑时对患者足部产生的压迫,抗压气囊连接的充气阀可与目前临床应用的SCDRESPONSE压力抗栓泵相接配合使用,抗压气囊进行充气后可起到对皮肤牵引部位起到按摩作用。进一步,所述透气抗菌内层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内侧,所述透气抗菌内层边部设有可拆卸的拉链。这样,透气抗菌内层具有透气抗菌作用,提高牵引片的透气性,避免患者产生不适,由于透气抗菌内层在使用过程中贴合患者皮肤,在使用完毕后可通过拉链拆下透气抗菌内层进行清洁或更换。进一步,两条所述纵向牵引带对应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之间设有长度调节扣。这样,长度调节扣可调节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之间的距离,更方便患者根据需要调节皮肤牵引区域,提高适用范围。进一步,两条所述纵向牵引带相连接的一端套有牵引拉手,所述牵引拉手表面包覆有软质垫层。这样,护理带可通过向牵引拉手施加外力的方式进行牵引,在牵引拉手上包覆的软质垫层能够提高牵引的舒适度。进一步,所述牵引拉手侧面设有一牵引钩,在该侧面上设有收纳牵引钩的收纳槽,所述牵引钩端部铰接在收纳槽的侧壁上。这样,在无外力施加的情况下,牵引拉手可通过牵引钩悬挂在患者病床边部或其它悬挂区域,方便患者移动腿部进行牵引护理,牵引钩在不使用时可折叠进收纳槽内。进一步,所述绑带末端设有可粘接在绑带表面的粘接带。这样,粘接带一方面可稳定固定绑带,确保牵引片稳定包覆在患者腿部,另一方面便于患者绑扎操作,同时在使用完毕后可快速拆下牵引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采用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对患者腿部进行皮肤牵引护理,上牵引片和下牵引片的外防护层能够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损坏,空气抗压层采用充气的方式可避免在牵引护理过程中产生压迫,按摩层能够对皮肤牵引区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皮肤牵引区域的血液循环,透气抗菌内层则起到抗菌作用,一方面能够对腿部进行良好的皮肤牵引护理,另一方面可减少牵引片在使用时带来的足部压迫,避免引起患者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产生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本技术结构合理、使用十分方便,可广泛适用于骨科皮肤牵引护理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提供的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提供的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的上牵引片与下牵引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提供的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牵引片,2-下牵引片,3-绑带,4-粘接带,5-纵向牵引带,6-长度调节扣,7-透气抗菌内层,8-按摩片,801-红外磁疗片,9-空气抗压层,901-抗压气囊,10-外防护层,11-拉链,12-牵引拉手,1201-收纳槽,13-软质垫层,14-牵引钩。具体实施方式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技术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技术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技术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包括可包覆在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包覆在腿部上的上牵引片(1)和下牵引片(2),所述上牵引片(1)与下牵引片(2)左右两侧缝制有多道并列布置的绑带(3),上牵引片(1)与下牵引片(2)之间还设有连接组件;/n所述上牵引片(1)和下牵引片(2)包括由外向内布置的外防护层(10)、空气抗压层(9)、按摩层和透气抗菌内层(7),/n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上牵引片(1)和下牵引片(2)的一对纵向牵引带(5),两条纵向牵引带(5)竖向布置于上牵引片(1)与下牵引片(2)两侧,两纵向牵引带(5)靠近下牵引片(2)的一端相互连接;/n所述按摩层包括设于空气抗压层(9)与内抗菌层之间的按摩片(8),所述按摩片(8)内置有红外磁疗片(8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包覆在腿部上的上牵引片(1)和下牵引片(2),所述上牵引片(1)与下牵引片(2)左右两侧缝制有多道并列布置的绑带(3),上牵引片(1)与下牵引片(2)之间还设有连接组件;
所述上牵引片(1)和下牵引片(2)包括由外向内布置的外防护层(10)、空气抗压层(9)、按摩层和透气抗菌内层(7),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上牵引片(1)和下牵引片(2)的一对纵向牵引带(5),两条纵向牵引带(5)竖向布置于上牵引片(1)与下牵引片(2)两侧,两纵向牵引带(5)靠近下牵引片(2)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按摩层包括设于空气抗压层(9)与内抗菌层之间的按摩片(8),所述按摩片(8)内置有红外磁疗片(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护理皮肤牵引带,其特征在于:
空气抗压层(9)内并列布置有多道竖向布置的抗压气囊(901),所述抗压气囊(901)连接有设于外防护层(10)表面的充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耀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