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30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安装在移动柱一侧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移动柱安装在第一套筒内部,所述第一套筒靠近针体的一端连接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外侧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加工针孔,所述针体外侧的移动柱外上加工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贯穿安装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靠近针体的一端贴合在第二套筒内壁上,所述导向杆环形侧面靠近针体的一端套装弹簧,所述弹簧靠近移动柱的一端固定在移动柱外表面,所述导向杆远离针体的一端固定在圆柱外表面,所述圆柱安装在第一套筒内部远离第二套筒的一端。实现了针体的刺入长度的控制,且便于更换针体,针体使用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
技术介绍
在进行血型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针体将患者的手指刺破,然后对患者指尖的血液进行采集,传统的针体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424082U的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包括壳体和采血针,所述壳体为中空圆柱状,所述采血针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采血针设置在采血针安装座上,所述采血针安装座的前端设置在采血针发射导管内,所述采血针安装座的后端通过后端弹簧与尾端底座固定,所述采血针发射导管前端设有出针孔,侧边设有凸起,壳体内壁设有相对应的导轨,采血针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前置弹簧,该技术中,不能实现控制采血针的刺入深度,当医护人员出现操作不熟练或精力不集中时,容易出现用力过大的失误,从而导致出现刺入过深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创口过大,同时不便于更换采血针,采血针用过后,需要整体丢弃,浪费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包括针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6)安装在移动柱(44)一侧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移动柱(44)安装在第一套筒(1)内部,所述第一套筒(1)靠近针体(6)的一端连接第二套筒(5),所述第二套筒(5)外侧远离第一套筒(1)的一端加工针孔(52),所述针孔(52)内部安装隔离管(53),所述隔离管(53)内部靠近第一套筒(1)的一端安装密封环(54),所述针体(6)靠近第二套筒(5)的一端穿过密封环(54)并延伸至隔离管(53)内部,所述针体(6)外侧的移动柱(44)外上加工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贯穿安装导向杆(43),所述导向杆(43)靠近针体(6)的一端贴合在第二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包括针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6)安装在移动柱(44)一侧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移动柱(44)安装在第一套筒(1)内部,所述第一套筒(1)靠近针体(6)的一端连接第二套筒(5),所述第二套筒(5)外侧远离第一套筒(1)的一端加工针孔(52),所述针孔(52)内部安装隔离管(53),所述隔离管(53)内部靠近第一套筒(1)的一端安装密封环(54),所述针体(6)靠近第二套筒(5)的一端穿过密封环(54)并延伸至隔离管(53)内部,所述针体(6)外侧的移动柱(44)外上加工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贯穿安装导向杆(43),所述导向杆(43)靠近针体(6)的一端贴合在第二套筒(5)内壁上,所述导向杆(43)环形侧面靠近针体(6)的一端套装弹簧(46),所述弹簧(46)靠近移动柱(44)的一端固定在移动柱(44)外表面,所述导向杆(43)远离针体(6)的一端固定在圆柱(42)外表面,所述圆柱(42)安装在第一套筒(1)内部远离第二套筒(5)的一端,所述圆柱(42)外表面远离导向杆(43)的一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穿过第一套筒(1)的内壁,并延伸至第一套筒(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式安全型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5)环形侧面加工开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沙沙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