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延伍专利>正文

一种3D地毯底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26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地毯底胶包括底胶上层、底胶下层和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若干个防护层单体组成,若干个防护层单体按一定规律排列,底胶上层和底胶下层由涤纶低弹丝编织,高温定型构成。防护层单体包括第一回弹部及第二回弹部,第一回弹部及第二回弹部为C型设置的涤沦单丝,第一回弹部及第二回弹部按一定角度交叉组合;第一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上端连接第二防护层单体第二回弹部的上端一侧,第二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下端一侧连接第一防护层单体的第二回弹部的下端一侧,依次交叉编制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3D地毯底胶具有X型交叉结构设置,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且兼备良好透气性、不易吸潮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A 3D carpet pri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地毯底胶
本技术涉及地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地毯底胶。
技术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都会在地面上铺设地毯,从而增加生活舒适感;在铺设满铺地毯时,为了地毯的弹性效果和脚感舒适,地毯下面通常铺设地毯底胶。目前,市面上地毯底胶种类很多,且大部分为泡沫或者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但是,该地毯底胶都存在不透气、易吸潮的缺陷,容易导致地毯下面底胶霉变,产生霉味,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同时霉变的地毯底胶直接影响地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地毯底胶不透气且易吸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透气性、不易吸潮的3D地毯底胶。让地毯与地面之间有5-15毫米的空气间隔层,确保地毯背部干燥。3D地毯底胶不吸潮,防霉变,使用寿命长,更换地毯时,可以反复数次使用原底胶,不需要和地毯同时更换,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地毯底胶,包括底胶上层、底胶下层及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若干个防护层单体组成,若干个所述防护层单体按一定规律排列;所述底胶上层和所述底胶下层由涤纶低弹丝编织,高温定型构成;所述防护层单体包括第一回弹部及第二回弹部,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为C型设置的涤沦单丝,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按一定角度交叉组合;所述第一回弹部与所述第二回弹部的尺寸相同,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上端连接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第二回弹部的上端一侧,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下端一侧连接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二回弹部的下端一侧,依次交叉编制连接。本技术的一种3D地毯底胶具有X型交叉结构设置,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且兼备良好透气性、不易吸潮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胶上层与所述底胶下层的间隔距离为5-15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胶上层与所述底胶下层的间隔距离为7-10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的交叉角度为25-9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的交叉角度为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的涤纶单丝直径范围为0.12-0.2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的涤纶单丝直径范围为0.16-0.20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3D地毯底胶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一种3D地毯底胶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一种3D地毯底胶的的仰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0、一种3D地毯底胶;10、底胶上层,20、底胶下层,30、防护层单体,31、第一回弹部,32、第二回弹部,40、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3D地毯底胶100,用以安装在地毯底部以增加地毯的弹性效果和脚感舒适。一种3D地毯底胶100包括底胶上层10、底胶下层20及防护层,防护层由若干个防护层单体30组成,若干个防护层单体30按一定规律排列;底胶上层10和底胶下层20由涤纶低弹丝编织,高温定型构成,其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防护层单体30包括第一回弹部31及第二回弹部32,第一回弹部31及第二回弹部32为C型设置以实现双C结构;第一回弹部31及第二回弹部32为涤沦单丝,是具有弹性的3D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快干性能;第一回弹部31及所述第二回弹部32按一定角度交叉组合,所述第一回弹部31与所述第二回弹部32的尺寸相同,相同的尺寸能够更好的实现回弹性,具有一致的回弹性性能及回弹支撑高度。同时,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30的第一回弹部31的上端连接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第二回弹部的上端一侧,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下端一侧连接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30的第二回弹部31的下端一侧,依次交叉编制连接以形成X型交叉结构设置,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且兼备良好透气性、不易吸潮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同时,底胶上层10及底胶下层20的表面可设有不同的图案设置,能够增加可观赏性及透气性,进一步提高了底胶上层10及底胶下层20的透气性能;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底胶上层10及底胶下层20的表面图案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底胶上层10及底胶下层20设有若干透气孔40,用以进一步提高透气性及滤水性能。进一步地,底胶上层10与底胶下层20的间隔距离为5-15毫米,该间隔距离能够确保防护层单体30的良好弹性效果,并且促使地毯与地面之间产生一定的空气间隔层,该空气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气性及确保地毯背部干燥;当间隔隔离过大时,防护层单体30的弹性效果差或不发生回弹动作。更进一步地,当底胶上层10与底胶下层20的间隔距离为7-10毫米时,防护层单体30的弹性效果及透气性更最佳状态,且不会发生凹陷现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弹部31及所述第二回弹部32的交叉角度为25-90°,能够确保第一回弹部31及第二回弹部32具备良好的弹性和支撑效果;当交叉角度过小或过大时,防护层的弹性效果和支撑力都会变差。更进一步地,当第一回弹部31及所述第二回弹部32的交叉角度为45°时,防护层单体30的回弹效果及支撑强度最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的涤纶单丝直径范围为0.12-0.25mm,确保防护层单体有良好的弹性效果和支撑力。更进一步地,当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的涤纶单丝直径范围为0.16-0.20mm时,防护层单体的回弹效果会和支撑力最佳。本技术的一种3D地毯底胶的第一回弹部及第二回弹部为C型设置以实现双C结构,且相邻防护层单体之间依次交叉编制连接以形成X型交叉结构设置,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且兼备良好透气性、不易吸潮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地毯底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胶上层、底胶下层及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若干个防护层单体组成,若干个所述防护层单体按一定规律排列,所述底胶上层和所述底胶下层由涤纶低弹丝编织,高温定型构成;所述防护层单体包括第一回弹部及第二回弹部,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为C型设置的涤沦单丝,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按一定角度交叉组合;所述第一回弹部与所述第二回弹部的尺寸相同,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上端连接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第二回弹部的上端一侧,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下端一侧连接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二回弹部的下端一侧,依次交叉编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地毯底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胶上层、底胶下层及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若干个防护层单体组成,若干个所述防护层单体按一定规律排列,所述底胶上层和所述底胶下层由涤纶低弹丝编织,高温定型构成;所述防护层单体包括第一回弹部及第二回弹部,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为C型设置的涤沦单丝,所述第一回弹部及所述第二回弹部按一定角度交叉组合;所述第一回弹部与所述第二回弹部的尺寸相同,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上端连接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第二回弹部的上端一侧,第二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一回弹部的下端一侧连接第一所述防护层单体的第二回弹部的下端一侧,依次交叉编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地毯底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胶上层与所述底胶下层的间隔距离为5-15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伍
申请(专利权)人:李延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