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包括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内腔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固定设置有定植框,所述定植框内腔设置有培育板,所述培育箱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右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导水管与定植框连接,所述定植框左侧开设有溢流口,所述蓄水箱内腔对称固定设置有过滤板,且所述蓄水箱左侧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培育箱顶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生长灯,让培育板是漂浮在定植框内,避免水培溶液水位变化导致水稻缺水的情况,同时多余的溶液通过溢流口溢出,再次进入蓄水箱内,让水培溶液实现循环利用,避免水培溶液长时间使用导致变质,保证水稻的良好培育。
A rice hydrop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水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属于农业设备
技术介绍
水培实验由于其良好的可控性而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水稻的研究中,良好的水培装置对室内实验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目前,用于实验条件下的水培装置均为各实验室自行设计调试,水稻种子水培的常规做法,是把发芽一致的种子放在一个泡沫板上,泡沫板上有孔,然后将漂浮板漂浮在一个盛有水培溶液的盒子上,换溶液时,把漂浮板拿出,倒掉水培溶液,更换新水培溶液,而且在培养苗时,观察根系要拿出水培溶液,不易进行观察测量,还容易对苗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水培装置,让培育板是漂浮在定植框内,避免水培溶液水位变化导致水稻缺水的情况,同时多余的溶液通过溢流口溢出,再次进入蓄水箱内,让水培溶液实现循环利用,避免水培溶液长时间使用导致变质,保证水稻的良好培育,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包括培育箱,所述培育箱内腔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固定设置有定植框,所述定植框内腔设置有培育板,所述培育箱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右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导水管与定植框连接,所述定植框左侧开设有溢流口,所述蓄水箱内腔对称固定设置有过滤板,且所述蓄水箱左侧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培育箱顶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生长灯。进一步的,所述培育箱一侧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与定植框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观察窗左侧设置有液位计。进一步的,所述定植框内腔底部为蓄水槽,所述定植框两侧内壁开设放置台,且所述培育板两侧均位于放置台内,所述定植框左侧底部开设有排空孔。进一步的,所述培育板上均匀开设有培育孔,且所述培育板四边设置有浮板。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导水管与定植框连接处的高度均大于放置台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培育箱底部一侧设置有延伸段,所述蓄水箱设置于延伸段内,所述蓄水箱顶部开设有放置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定植框,将水稻放在培育板上,并放置在定植框内,在向定植框内注入水培溶液,则培育板浮起,水稻根须进入水培溶液中,让水稻可以在培育板上可以良好培育,同时培育板是漂浮在定植框内,避免水培溶液水位变化导致水稻缺水的情况,在更换水培溶液时,培育板会落在放置台上,不用拿出培育板,也避免培育板下压将根须折断;2、通过设置蓄水箱,在蓄水箱内注入水培溶液,通过循环水泵将水培溶液输送至定植框内,在定植框内溶液到达一定高度后,溶液通过溢流口溢出,再次进入蓄水箱内,让水培溶液实现循环利用,避免水培溶液长时间使用导致变质,保证水稻的良好培育,同时通过过滤板壳可以对水培溶液进行过滤,避免水培溶液中的杂质进入循环水泵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水稻水培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水稻水培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水稻水培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培育箱;2、隔板;3、定植框;4、培育板;5、蓄水箱;6、循环水泵;7、导水管;8、溢流口;9、过滤板;10、排污口;11、横板;12、生长灯;13、观察窗;14、蓄水槽;15、放置台;16、延伸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包括培育箱1,所述培育箱1内腔固定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顶部固定设置有定植框3,所述定植框3内腔设置有培育板4,将水稻放在培育板4上,并放置在定植框3内,在向定植框3内注入水培溶液,则培育板4浮起,水稻根须进入水培溶液中,让水稻可以在培育板4上可以良好培育,同时培育板4是漂浮在定植框3内,避免水培溶液水位变化导致水稻缺水的情况,所述培育箱1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蓄水箱5,所述蓄水箱5右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6,所述循环水泵6通过导水管7与定植框3连接,所述定植框3左侧开设有溢流口8,在蓄水箱5内注入水培溶液,通过循环水泵6将水培溶液输送至定植框3内,在定植框3内溶液到达一定高度后,溶液通过溢流口8溢出,再次进入蓄水箱5内,让水培溶液实现循环利用,避免水培溶液长时间使用导致变质,保证水稻的良好培育,所述蓄水箱5内腔对称固定设置有过滤板9,可以对水培溶液进行过滤,避免水培溶液中的杂质进入循环水泵6内,且所述蓄水箱5左侧开设有排污口10,便于对水培溶液进行更换,所述培育箱1顶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有横板11,所述横板11底部固定安装有生长灯12,夜晚将生长灯打开,使得水稻得到均匀的光照,缩短了水稻培育周期,方便人们的使用。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培育箱1一侧开设有观察窗13,所述观察窗13与定植框3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观察窗13左侧设置有液位计,便于通过观察窗13观察水稻根须的生长状态,便于实验中记录,所述培育箱1底部一侧设置有延伸段16,所述蓄水箱5设置于延伸段16内,所述蓄水箱5顶部开设有放置口,根据水质的情况可以添加培养液或更换。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定植框3内腔底部为蓄水槽14,所述定植框3两侧内壁开设放置台15,且所述培育板4两侧均位于放置台15内,所述定植框3左侧底部开设有排空孔,在定植框3注入水培溶液后,培育板4是漂浮在定植框3内,保证水稻根须始终与水培溶液接触,而在更换水培溶液时,培育板4会落在放置台15上,不用拿出培育板4,也避免培育板下压将根须折断。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培育板4上均匀开设有培育孔,且所述培育板4四边设置有浮板,所述溢流口8、导水管7与定植框3连接处的高度均大于放置台15的高度,而溢流口8的高度确保培育板4中的溶液高度高于放置台15,保证通过浮板让培育板4可以浮起,对水稻进行培育。本技术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在蓄水箱5内注入水培溶液,将水稻放在培育板4上,并放置在定植框3内,通过循环水泵6将水培溶液输送至定植框3内,让溶液到达一定高度后,则培育板4浮起,水稻根须与水培溶液接触,让水稻可以在培育板4上可以良好培育,水培溶液继续输入则通过溢流口8溢出,再次进入蓄水箱5内,让水培溶液实现循环利用,避免水培溶液长时间使用导致变质。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包括培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内腔固定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顶部固定设置有定植框(3),所述定植框(3)内腔设置有培育板(4),所述培育箱(1)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蓄水箱(5),所述蓄水箱(5)右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6),所述循环水泵(6)通过导水管(7)与定植框(3)连接,所述定植框(3)左侧开设有溢流口(8),所述蓄水箱(5)内腔对称固定设置有过滤板(9),且所述蓄水箱(5)左侧开设有排污口(10),所述培育箱(1)顶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有横板(11),所述横板(11)底部固定安装有生长灯(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包括培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内腔固定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顶部固定设置有定植框(3),所述定植框(3)内腔设置有培育板(4),所述培育箱(1)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蓄水箱(5),所述蓄水箱(5)右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水泵(6),所述循环水泵(6)通过导水管(7)与定植框(3)连接,所述定植框(3)左侧开设有溢流口(8),所述蓄水箱(5)内腔对称固定设置有过滤板(9),且所述蓄水箱(5)左侧开设有排污口(10),所述培育箱(1)顶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有横板(11),所述横板(11)底部固定安装有生长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一侧开设有观察窗(13),所述观察窗(13)与定植框(3)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观察窗(13)左侧设置有液位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玥,孙林静,苏京平,王胜军,李军玲,刘静妍,路信,王晓静,闫双勇,刘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