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02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回转作业车(1)具备:下部行驶体(2);上部回转体(3);回转框架(30),构成上部回转体(3)的底部;动臂托架(4),可水平转动地支承于回转框架(30);第一纵板(32)及第二纵板(33),竖立设置于回转框架(30)的底板(31)上;摆动缸(41),隔着第二纵板(33)设置于第一纵板(32)的相反侧,连结回转框架(30)和动臂托架(4);突片(38),从比摆动缸(41)靠上方的第二纵板(33)的侧壁向摆动缸(41)侧突出设置;软管引导件(39),设置于突片(38);第一及第二液压软管(41c)、(41d),通过第一纵板(32)以及第二纵板(33)的上方,从上方向下方贯通软管引导件(39)到达摆动缸(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回转作业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作业车,例如涉及具有摆动功能的回转作业车。
技术介绍
在反铲挖掘机等回转作业车中,具备下部行驶体、设置为能够在下部行驶体的上方回转的上部回转体、以及可上下转动地支承于上部回转体的前部的作业机。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回转式建设机械,上部回转体的回转框架由底板、在底板上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竖立设置的左右的纵板、两端以朝向前侧向斜下方倾斜的状态分别固定于左右的纵板的横板构成,在至少一方的纵板上,在比横板靠上侧的位置设置有供朝向作业机延伸的液压软管插通的软管插通孔。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作业机械:上框架(相当于回转框架)的纵板以及横板的至少一个板材在其上缘具有一对突起部,布置物(液压软管等)穿过该一对突起部之间。在专利文献2中,使布置物插通索环的贯通孔,并将该索环嵌入一对突起部之间。然而,在回转作业车中,为了提高在狭窄的场所的操作性,有时装备有不仅使作业机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而且使作业机的基端部水平转动的所谓的摆动功能。在具备摆动功能的回转作业车中,在回转框架上配置有液压式的摆动缸。摆动缸的缸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作业车,其中,具备:/n下部行驶体;/n上部回转体,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下部行驶体的上方回转;/n回转框架,构成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底部;/n摇摆体,可水平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回转框架的前部;/n作业机,可上下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摇摆体;/n第一纵板以及第二纵板,左右隔开间隔地位于所述回转框架的底板上,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n液压式的摆动缸,隔着所述第二纵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板的相反侧,将所述回转框架和所述摇摆体连结;/n突片,从比所述摆动缸靠上方的所述第二纵板的侧壁向所述摆动缸侧突出设置;/n软管引导件,设置于所述突片;以及/n液压软管,通过所述第一纵板以及第二纵板的上方,从上方向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21 JP 2018-1180261.一种回转作业车,其中,具备:
下部行驶体;
上部回转体,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下部行驶体的上方回转;
回转框架,构成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底部;
摇摆体,可水平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回转框架的前部;
作业机,可上下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摇摆体;
第一纵板以及第二纵板,左右隔开间隔地位于所述回转框架的底板上,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
液压式的摆动缸,隔着所述第二纵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板的相反侧,将所述回转框架和所述摇摆体连结;
突片,从比所述摆动缸靠上方的所述第二纵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畠中光幸池田隆弘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