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路间隔物和螺旋型膜元件
本公开涉及流路间隔物和螺旋型膜元件。
技术介绍
在海水的淡化、纯水的制造等水处理中,例如使用螺旋型膜元件。螺旋型膜元件具有集水管和在集水管的周围卷绕的多个分离膜。为了确保应该被处理的原水的流路,在相邻的分离膜之间配置有具有网格结构的原水流路间隔物。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具有沿着原水的流动方向配置的纵纱和沿着相对于原水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的横纱的原水流路间隔物。专利文献1记载了由于横纱比纵纱细从而能够减少原水的流路上的压力损失。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54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流路间隔物不仅要求能够实现较低的压力损失,而且还要求抑制形成浓度分极层的性能。浓度分极层是无法透过分离膜的离子、盐类等溶质的浓度较高的层,通过溶质在分离膜的表面的附近累积而形成。浓度分极层使分离膜的表面的附近的渗透压上升,并减少透过水的量。浓度分极层的形成容易度能够由作用于分离膜的剪切应力的大小来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路间隔物,其被夹持在卷绕于螺旋型膜元件的集液管的分离膜之间而使用,其中,/n该流路间隔物具有:/n多个第1线状部,该多个第1线状部分别沿第1方向延伸;以及/n多个第2线状部,该多个第2线状部分别沿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第2方向延伸,/n在该流路间隔物存在第1对、第2对以及第3对,在该第1对,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线状部和彼此相邻的所述第2线状部中选择的至少1者以第1间隔排列,在该第2对,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线状部和彼此相邻的所述第2线状部中选择的至少1者以比所述第1间隔窄的第2间隔排列,在该第3对,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线状部和彼此相邻的所述第2线状部中选择的至少1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8 JP 2018-0965241.一种流路间隔物,其被夹持在卷绕于螺旋型膜元件的集液管的分离膜之间而使用,其中,
该流路间隔物具有:
多个第1线状部,该多个第1线状部分别沿第1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第2线状部,该多个第2线状部分别沿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第2方向延伸,
在该流路间隔物存在第1对、第2对以及第3对,在该第1对,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线状部和彼此相邻的所述第2线状部中选择的至少1者以第1间隔排列,在该第2对,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线状部和彼此相邻的所述第2线状部中选择的至少1者以比所述第1间隔窄的第2间隔排列,在该第3对,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线状部和彼此相邻的所述第2线状部中选择的至少1者以比所述第2间隔窄的第3间隔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间隔物,其中,
所述第1对、所述第2对以及所述第3对分别包含在所述多个第1线状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间隔物,其中,
所述流路间隔物包含具有所述第1间隔的第1开口部、具有所述第2间隔的第2开口部以及具有所述第3间隔的第3开口部,
在所述第2方向上,所述第1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以及所述第3开口部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间隔物,其中,
包含所述第1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以及所述第3开口部的网格单位在所述第2方向上重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间隔物,其中,
所述第1对、所述第2对以及所述第3对分别包含在所述多个第1线状部和所述多个第2线状部的各自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路间隔物,其中,
所述流路间隔物包含具有所述第1间隔的第1开口部、具有所述第2间隔的第2开口部以及具有所述第3间隔的第3开口部,
在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的各方向上,所述第1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以及所述第3开口部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路间隔物,其中,
包含所述第1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以及所述第3开口部的网格单位在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的各方向上重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间隔物,其中,
在该流路间隔物还存在第4对,在该第4对,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线状部和彼此相邻的所述第2线状部中选择的至少1者以比所述第3间隔窄的第4间隔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友叶,宇田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