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89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5
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板、安装盒和锁定模块,底部安装板左部和右部均螺纹连接有若干紧固螺母,底部安装板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若干支撑减震模块,支撑减震模块上端共同支撑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端连接有U形座,第一旋转轴下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方便快捷,适用领域更广,缓冲减震效果佳,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可灵活进行探测角度的调节,探测盲区小,避免人工肉眼观测易疏忽,且长时间持握干扰发射器体力消耗大的问题,可自行选择反制等级,适用场景更丰富,从而快速全面的反制无人机,功能实用,设备防护性佳,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反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飞机、无人垂直起降飞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灵活、对环境要求低、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人们对无人机使用需求的日渐提高,很多没有无人机使用经验或错误使用方式的用户,经常性造成一些可怕的安全问题,部分间谍和军事爱好者也通过无人机非法进行数据收集。目前,现有的无人机反制设备,部分设备昂贵,体积较大,携带不便,角度调节不便,操作不够灵活,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制无人机,且防护性差,导致使用寿命降低,部分简便的手持式无人机反制设备,需要分工肉眼进行无人机查找识别,容易造成疏漏,且长时间持握体力消耗较大,同时续航力短,且二者均不具备反制等级的选择,普通管控区可直接切断无人机与操控者的联系,无人机一般可回收,针对军事涉密区域或安防等级较高的区域,不仅需要反制干扰无人机,甚至有致盲摧毁无人机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本专利技术安装方便快捷,适用领域更广,缓冲减震效果佳,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可灵活进行探测角度的调节,探测盲区小,避免人工肉眼观测易疏忽,且长时间持握设备体力消耗大的问题,可自行选择反制等级,适用场景更丰富,功能实用,设备防护性佳。(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板、安装盒和锁定模块,底部安装板左部和右部均螺纹连接有若干紧固螺母,底部安装板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若干支撑减震模块,支撑减震模块上端共同支撑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端连接有U形座,第一旋转轴下端设置有从动齿轮,固定板下端中部设置有动力盒,动力盒内部底端设置有旋转动力模块,安装盒前端和后端中部均设置有第二旋转轴,安装盒通过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U形座,安装盒右端下侧内嵌设置有干扰发射器,干扰发射器右端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发射天线;固定板左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防护罩,防护罩的材料为不锈钢或塑料中的一种,防护罩右部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上端设置有定位孔,固定板右部通过锁定模块卡接定位孔,锁定模块包括固定套、L形拉杆、第二限位块、拉环、复位弹簧和定位杆,固定套内嵌设置于固定板右部,固定套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拉杆,L形拉杆上部贯穿固定套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直径和定位孔的孔径相匹配,L形拉杆下端贯穿固定套连接有拉环,L形拉杆中部且位于固定套内处套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上端连接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支撑减震模块包括限位筒、支撑杆、第二限位块、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限位筒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均贯穿限位筒连接固定板,支撑杆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下端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簧下端连接限位筒,第一限位块上端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上端连接限位筒。优选的,动力盒内部底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电池组。优选的,旋转动力模块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主动齿轮,第一伺服电机上端通过电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优选的,U形座后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旋转轴。优选的,安装盒右端中部内嵌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安装盒右端上侧设置有无线电频谱探测仪。优选的,动力盒通过导线连接有触控平板,触控平板电性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电池组、第二伺服电机、干扰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和无线电频谱探测仪。优选的,其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通过底部安装板和紧固螺母可将本装置安装在车体、楼顶或地表,打开防护罩,接通电源;步骤二、通过启动第一伺服电机最终带动U形座进行水平转动,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最终带动安装盒进行仰角的转动调节,配合无线电频谱探测仪搜寻目标;步骤三、根据事态等级,选择启动干扰发射器或激光发射器对无人机进行不同等级的反制;步骤四、结束工作时,关闭设备和防护罩,通过锁定模块锁定防护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工作时,安装方便快捷,适用领域更广,缓冲减震效果佳,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可灵活进行探测角度的调节,探测盲区小,避免人工肉眼观测易疏忽,且长时间持握干扰发射器体力消耗大的问题,可自行选择反制等级,适用场景更丰富,从而快速全面的反制无人机,功能实用,设备停止使用时,旋转关闭防护罩,通过拉环带动L形拉杆上移,使定位杆对准定位孔,松开拉环,复位弹簧通过第二限位块带动L形拉杆下移,使定位杆卡入定位孔进行锁定,防护性更佳,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中支撑减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中U形座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中A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部安装板;2、紧固螺母;3、支撑减震模块;4、固定板;5、第一旋转轴;6、U形座;7、从动齿轮;8、动力盒;9、第一伺服电机;10、主动齿轮;11、电池组;12、第二旋转轴;13、安装盒;14、第二伺服电机;15、干扰发射器;16、发射天线;17、激光发射器;18、无线电频谱探测仪;19、铰链;20、防护罩;21、固定套;22、L形拉杆;23、第二限位块;24、拉环;25、复位弹簧;26、定位杆;27、定位座;28、定位孔;29、导线;30、触控平板;301、限位筒;302、支撑杆;303、第一限位块;304、第一减震弹簧;305、第二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板1、安装盒13和锁定模块,底部安装板1左部和右部均螺纹连接有若干紧固螺母2,底部安装板1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若干支撑减震模块3,支撑减震模块3上端共同支撑连接固定板4,支撑减震模块3包括限位筒301、支撑杆302、第二限位块303、第一减震弹簧304和第二减震弹簧305,限位筒301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302,支撑杆3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安装板(1)、安装盒(13)和锁定模块;底部安装板(1)左部和右部均螺纹连接有若干紧固螺母(2),底部安装板(1)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若干支撑减震模块(3),支撑减震模块(3)上端共同支撑连接固定板(4),固定板(4)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5),第一旋转轴(5)上端连接有U形座(6),第一旋转轴(5)下端设置有从动齿轮(7),固定板(4)下端中部设置有动力盒(8),动力盒(8)内部底端设置有旋转动力模块,安装盒(13)前端和后端中部均设置有第二旋转轴(12),安装盒(13)通过第二旋转轴(12)转动连接U形座(6),安装盒(13)右端下侧内嵌设置有干扰发射器(15),干扰发射器(15)右端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发射天线(16);/n固定板(4)左端通过铰链(19)转动连接有防护罩(20),防护罩(20)的材料为不锈钢或塑料中的一种,防护罩(20)右部设置有定位座(27),定位座(27)上端设置有定位孔(28),固定板(4)右部通过锁定模块卡接定位孔(28),锁定模块包括固定套(21)、L形拉杆(22)、第二限位块(23)、拉环(24)、复位弹簧(25)和定位杆(26),固定套(21)内嵌设置于固定板(4)右部,固定套(21)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拉杆(22),L形拉杆(22)上部贯穿固定套(21)连接有定位杆(26),定位杆(26)的直径和定位孔(28)的孔径相匹配,L形拉杆(22)下端贯穿固定套(21)连接有拉环(24),L形拉杆(22)中部且位于固定套(21)内处套设有第二限位块(23),第二限位块(23)上端连接有复位弹簧(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安装板(1)、安装盒(13)和锁定模块;底部安装板(1)左部和右部均螺纹连接有若干紧固螺母(2),底部安装板(1)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若干支撑减震模块(3),支撑减震模块(3)上端共同支撑连接固定板(4),固定板(4)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5),第一旋转轴(5)上端连接有U形座(6),第一旋转轴(5)下端设置有从动齿轮(7),固定板(4)下端中部设置有动力盒(8),动力盒(8)内部底端设置有旋转动力模块,安装盒(13)前端和后端中部均设置有第二旋转轴(12),安装盒(13)通过第二旋转轴(12)转动连接U形座(6),安装盒(13)右端下侧内嵌设置有干扰发射器(15),干扰发射器(15)右端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发射天线(16);
固定板(4)左端通过铰链(19)转动连接有防护罩(20),防护罩(20)的材料为不锈钢或塑料中的一种,防护罩(20)右部设置有定位座(27),定位座(27)上端设置有定位孔(28),固定板(4)右部通过锁定模块卡接定位孔(28),锁定模块包括固定套(21)、L形拉杆(22)、第二限位块(23)、拉环(24)、复位弹簧(25)和定位杆(26),固定套(21)内嵌设置于固定板(4)右部,固定套(21)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拉杆(22),L形拉杆(22)上部贯穿固定套(21)连接有定位杆(26),定位杆(26)的直径和定位孔(28)的孔径相匹配,L形拉杆(22)下端贯穿固定套(21)连接有拉环(24),L形拉杆(22)中部且位于固定套(21)内处套设有第二限位块(23),第二限位块(23)上端连接有复位弹簧(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电干扰技术的反制无人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减震模块(3)包括限位筒(301)、支撑杆(302)、第二限位块(303)、第一减震弹簧(304)和第二减震弹簧(305),限位筒(301)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302),支撑杆(302)上端均贯穿限位筒(301)连接固定板(4),支撑杆(302)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03),第一限位块(303)下端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304),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福洲房奕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德新合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