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440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用不与页岩发生水化反应的第一溶剂进行标准岩样的饱和,测试得到原始有效孔隙体积的数据,然后再采用水进行饱和测试,从而能够得到真实的页岩水化后不同尺度孔隙的变化数据。该方法能实现定量评价页岩内不同尺度有效孔隙体积在水化作用下的绝对增加幅度,对指导现场筛选适合压后“焖井”增产的页岩储层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勘探和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页岩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可以极大缓解天然气需求压力,改善能源结构和能源安全。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储层成功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常规油气储层不同,现场经验证实,有些页岩气井储层水力压裂后关井一段时间(即压后“焖井”阶段),再返排压裂液能有效提高页岩气井产能。页岩气井“焖井”增产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中一种解释为,“焖井”期间由于压裂液与页岩充分接触,发生水化反应,增加了页岩储层的有效孔隙度,提高了储层气体的渗流能力,从而实现增产。但目前缺乏定量评价在水化作用下页岩孔隙度增加幅度的方法。为了研究页岩气井“焖井”增产机理,现有技术中,有关于页岩微裂缝损伤的核磁共振定量检测方法,虽然都利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对水化作用下岩石的微裂缝损伤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此类方法的缺点在于,T2谱面积的增量包含了两部分:该段时间间隔内蒸馏水渗吸进入岩心的量和岩心内孔隙增加的量。所以不能直接认为T2谱面积的增量就是岩心内孔隙的增量。因而,该方法无法评价页岩岩心在水化作用下不同尺度孔隙空间的绝对增加幅度,但不同尺度孔隙空间的绝对增加幅度直接影响页岩气井是否适合压后“焖井”增产。现有技术中,还有涉及基于CT扫描的页岩水化损伤测试方法,其利用CT扫描的手段对水化作用下页岩的损伤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此方法的缺点在于,通过CT扫描获得的是岩心的全部孔隙体积(包含有效孔隙体积和无效孔隙体积)。但对页岩气生产有贡献的只是有效孔隙体积。另外,水化作用可以使无效孔隙连通转化成有效孔隙。但CT扫描对此种情况无法识别,CT扫描只能识别新增的孔隙体积。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有关页岩孔隙变化的测试方法均不能准确反映“焖井”操作对不同尺度孔隙的影响,因此,不能精准筛选适合压后“焖井”增产的页岩气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页岩孔隙变化的测试方法均不能准确反映“焖井”操作对孔隙的影响,不能精准指导实际生产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核磁测定单位质量的水和第一溶剂的T2谱信号,根据T2谱信号量确定转化系数;标定单位体积的第一溶剂和水对应的核磁共振T2谱信号量S1和S2,其中,所述第一溶剂为不与页岩发生水化反应的溶剂;(2)制备目标页岩区标准岩样,烘干,冷却至室温;(3)采用第一溶剂对标准岩样进行完全饱和,对标准岩样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A1,根据步骤(1)获得的转化系数进行修正后为A1’,A1’总积分面积为a1’,其中,第一峰积分面积为ap1,第二峰积分面积为ap2;(4)将标准岩样烘干,冷却至室温,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A2,A2总积分面积为a2;(5)采用水对标准岩样进行完全饱和,对标准岩样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B1,B1积分面积为b1,其中第一峰积分面积为bp1,第二峰积分面积为bp2;(6)将标准岩样烘干,冷却至室温,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B2,B2总积分面积为b2;(7)数据计算,岩样的原始有效孔隙体积V0为:第一峰对应小尺寸有效孔隙,原始小尺寸有效孔隙体积V0S为:第二峰对应大尺寸有效孔隙,原始大尺寸有效孔隙体积V0L为:水化作用后岩样的有效孔隙体积VT为:第一峰对应小尺寸有效孔隙,水化后小尺寸有效孔隙体积VTS为:第二峰对应大尺寸有效孔隙,水化后大尺寸有效孔隙体积VTL为:可选的,所述第一溶剂为无水乙醇或硅油中的任意一种。可选的,所述第一溶剂为无水乙醇。可选的,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5℃-85℃,时间为5h-7h。可选的,所述烘干的温度为80℃,时间为6h。可选的,所述标准岩样的尺寸为Φ25×50mm。可选的,所述水和第一溶剂的T2谱信号的转化系数为二者的T2谱波信号量的比值。可选的,所述小尺寸有效孔隙与所述大尺寸有效孔隙的孔径的分界点为T2谱波峰信号的波谷。页岩岩心的T2谱呈现双峰特征,两个波峰之间的最低点即为两个峰的分界点,如图2所示,左峰对应小尺寸孔隙,右峰对应大尺寸孔隙。可选的,采用抽真空饱和的方式对标准岩样进行完全饱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大致为:岩样内的含氢信号主要来自于三个部分:自由水、束缚水、黏土结合水。其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占据孔隙空间,黏土结合水不占据孔隙空间。岩样制备好以后在80℃条件下烘干6小时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岩样内的自由水和束缚水(自由水和束缚水占据的是孔隙空间;黏土结合水没占据孔隙空间,所以无需清除),防止其对测试结果带来误差。对岩样饱和无水乙醇后进行核磁扫描是为了获取岩样原始的孔隙体积。在80℃条件下烘干6小时是为了清除岩样内的无水乙醇,为后续操作做准备。再一次进行核磁扫描是为了获取当前状态下岩样内黏土结合水这部分的信号。黏土结合水由于没有占据孔隙空间,所以在后面的计算中需要把这部分信号值减掉。对岩样饱和去离子水后进行核磁扫描是为了获取岩样水化后的孔隙体积。在80℃条件下烘干6小时是为了清除岩样内的去离子水。再一次进行核磁扫描是为了获取当前状态下岩样内黏土结合水这部分的信号。黏土结合水由于没有占据孔隙空间,所以在后面的计算中需要把这部分信号值减掉。如此能够得到真实的页岩水化后不同尺度孔隙的变化数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用不与页岩发生水化反应的第一溶剂进行标准岩样的饱和,测试得到原始有效孔隙体积的数据,然后再采用水进行饱和测试,从而能够得到真实的页岩水化后不同尺度孔隙的变化数据。该方法能实现定量评价页岩内不同尺度有效孔隙体积在水化作用下的绝对增加幅度,对指导现场筛选适合压后“焖井”增产的页岩储层有现实意义。本专利技术经过研究首次发现,当目标储层页岩小尺寸和大尺寸有效孔隙体积均增加幅度明显时,说明“焖井”过程中发生的水化作用能有效提高储层有效孔隙体积,并且能改善气体的渗流能力,从而增加气井产能,则该目标页岩储层适合进行“焖井”;当目标储层页岩小尺寸有效孔隙体积增加幅度明显,但大尺寸有效孔隙体积增加幅度不明显时,说明“焖井”过程中发生的水化作用虽然能提高储层有效孔隙体积,但储层中气体的渗流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气井产能增加有限,则该目标页岩储层谨慎选择进行“焖井”;当目标储层页岩小尺寸和大尺寸有效孔隙体积增加幅度均不明显时,则该目标页岩储层不适合进行“焖井”。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乙醇作为第一溶剂,标准岩样在测试过程中容易烘干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采用核磁测定单位质量的水和第一溶剂的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化页岩不同尺度孔隙体积增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核磁测定单位质量的水和第一溶剂的T2谱信号,根据T2谱信号量确定转化系数;标定单位体积的第一溶剂和水对应的核磁共振T2谱信号量S1和S2,
其中,所述第一溶剂为不与页岩发生水化反应的溶剂;
(2)制备目标页岩区标准岩样,烘干,冷却至室温;
(3)采用第一溶剂对标准岩样进行完全饱和,对标准岩样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A1,根据步骤(1)获得的转化系数进行修正后为A1’,A1’总积分面积为a1’,其中,第一峰积分面积为ap1,第二峰积分面积为ap2;
(4)将标准岩样烘干,冷却至室温,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A2,A2总积分面积为a2;
(5)采用水对标准岩样进行完全饱和,对标准岩样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B1,B1积分面积为b1,其中第一峰积分面积为bp1,第二峰积分面积为bp2;
(6)将标准岩样烘干,冷却至室温,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得T2谱B2,B2总积分面积为b2;
(7)数据计算,
岩样的原始有效孔隙体积V0为:



第一峰对应小尺寸有效孔隙,原始小尺寸有效孔隙体积V0S为:



第二峰对应大尺寸有效孔隙,原始大尺寸有效孔隙体积V0L为:



水化作用后岩样的有效孔隙体积VT为:



第一峰对应小尺寸有效孔隙,水化后小尺寸有效孔隙体积VTS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魂杨兵宋西翔孙新毅曲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