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4394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用于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所述用于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通过制作标线、无水乙醇浸泡样品、60℃烘干样品、对样品进行真空饱异丙醇等步骤来实现对早龄期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测试。该方法适用于核磁共振微结构测试与成像系统设备直径大小为150mm、60mm、25mm的线圈使用,基于核磁共振微结构测试与成像系统来测量早龄期养护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减少了早龄期低、负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样品在常规核磁共振设备测量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和真空饱水造成未水化水泥和水发生加速水化反应而带来的孔隙结构的测试误差,提高了低、负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孔隙结构测试的精度,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早龄期低、负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样品的真实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人造复合材料,主要由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组成。其物理及力学特性取决于两种主要组成材料,即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成分、性质、配比以及两者间的粘结作用。换句话说,需要从其微观角度来把握混凝土材料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一般用于测试混凝土微观结构的方法主要有压汞法(MI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图像分析和核磁共振(NMR)。有研究表明,在MIP测试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压测试环节,较高的注入压力会破坏混凝土的孔隙结构,这种方法也会由于所谓的“墨水瓶”效应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此外,除NMR外所有这些方法都需要对混凝土试样进行切割和干燥,这些预处理可能会破坏孔隙结构的微观结构。自1945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后,核磁共振技术逐渐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医学等领域。核磁共振技术作为物理试验分析检测的手段,可以从一块混凝土试块中得到孔隙度、自由流体指数、孔径分布以及渗透率等多种参数,可以在孔隙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用于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作标线:/nS101:根据样品大小选择适合的核磁共振微结构测试与成像系统测试线圈,并根据线圈大小制作的标样;/nS102:制作标样:选择8个具有相似成分、孔隙结构稳定且孔隙率具有明显差距的试块进行烘干,烘干至衡重后测量其质量m1;随后进行真空饱异丙醇,饱异丙醇结束后记录其质量m2并用塑料薄膜进行快速包裹;各个试块的真实孔隙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用于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标线:
S101:根据样品大小选择适合的核磁共振微结构测试与成像系统测试线圈,并根据线圈大小制作的标样;
S102:制作标样:选择8个具有相似成分、孔隙结构稳定且孔隙率具有明显差距的试块进行烘干,烘干至衡重后测量其质量m1;随后进行真空饱异丙醇,饱异丙醇结束后记录其质量m2并用塑料薄膜进行快速包裹;各个试块的真实孔隙率式中ρ为异丙醇密度0.78,v为试块体积;
S103:将选择孔隙率较大的标样放入核磁共振设备中,使用FID序列进行信号采集,依次设置SF、O1、P1、SW、RFD、TW、RG1、DRG1、NS值;
S104:选择CPMG序列,调试NECH、DL1值,参数设置完成后,进行循环采样,采样结束后,得到CPMG序列信号峰值,数据自动保存;
S105:根据采样曲线,选择首点进行反演,并设置合适的参数;
S106:使用核磁共振设备进行定标:新增定标子项目,选择上述设置好的CPMG,增加8条采样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金鹏王起才史忠科刘曦李盛鲍学英毕瑞枭章鑫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