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机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390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机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杠杆系统、电动加荷系统、自动调平系统、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开关动作记录系统记录机械式持久试验机每次调平时下光电开关动作的时间,利用两次调平之间杠杆尾部的活动距离,根据杠杆比计算两次调平之间试样的变形量,即可得出持久试验时间与试样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简单方便,可在现有机械式持久试验机上安装开关动作记录器,经过简单计算得到材料蠕变变形曲线,获得试样蠕变过程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机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蠕变持久性能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机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材料在高温和负荷作用下,随时间产生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对于在服役过程中长期承受高温和载荷的共同作用的部件,如锅炉、汽轮机、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其材料的蠕变持久性能是设计和评价剩余寿命的关键指标,可通过蠕变持久试验获得蠕变持久强度、蠕变变形曲线和蠕变极限等材料性能数据。蠕变持久试验机包括电子式蠕变持久试验机和机械式蠕变持久试验机,其中电子式蠕变持久试验机由于载荷的电子漂移无法彻底解决,主要用于短时试验,而机械式蠕变持久试验机因载荷稳定主要用于长时试验。蠕变持久试验形式包括蠕变试验和持久试验。蠕变试验常规做法是,在规定温度下对光滑等截面试样施加恒定载荷,利用引伸计测量试样标距段随时间产生的变形,记录时间-变形数据,可同时获得材料在一定温度和载荷下的蠕变持久强度、蠕变变形曲线、稳态蠕变速率等数据。为了便于引伸计装夹,被测试样两端需加工凸耳,并保留一定长度的装夹空间,一根蠕变试样的总长度往往约需100mm甚至更多;标距段直径一般至少为5mm,以防止凸耳与标距段直径悬殊导致凸耳强度降低,很多部件由于尺寸限制不能成加工标准蠕变试样。持久试样比蠕变试样简单,无需加工凸台,不安装引伸计,因此持久试验只能获得试验温度和载荷下的持久强度,无法获得蠕变变形过程的数据。机械式持久试验机结构简单,力值稳定,往往用于进行数千小时甚至上万小时的长时间高温持久试验。相比较来说,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蠕变试验机器结构复杂,试样材料尺寸要求高,试验成本高。而持久试样和试验过程均较简单,但是缺少过程数据。机械式持久试验机在长达数千小时甚至上万小时的试验进行过程中,无法实时判断试验进行程度,以及估算大致断裂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机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和方法,即通过在机械式持久试验机上加装自动调平记录装置,根据自动调平行程计算得到试样塑性变形与时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材料蠕变变形的过程数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包括杠杆系统、电动加荷系统、自动调平系统以及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其中,杠杆系统包括刀承和刀承刀刃杠杆支点,以及在刀承刀刃杠杆支点两侧设置的保持设定比例的杠杆,杠杆的样品侧还设置有调平衡装置;试样的一端用于与杠杆的样品侧连接,另一端通过下拉杆与自动调平系统连接;杠杆远离样品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并连接有砝码和预负荷砝码,砝码的下方设置有电动加荷系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试样的一端通过第一自动调心装置与杠杆的样品侧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自动调心装置与自动调平系统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动加荷系统包括加荷托盘和加荷电机,以及一端与加荷电机相连的缓冲油缸,缓冲油缸的另一端与加荷托盘相连,使得在试验到达保温时间之后自动加载,试样断裂后,经过缓冲油缸缓解,砝码能够平稳落在托盘上,从而避免机构的撞击和损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自动调平系统包括调平电机,调平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三角皮带传动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滚珠丝杠副和滚珠丝杆与下拉杆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包括位置指针,下光电开关、上光电开关以及与下光电开关相连的开关动作记录器,位置指针设置在杠杆与预负荷砝码之间的加载吊杆上。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的使用方法,试验过程中,试样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伸长,杠杆尾部向下倾斜,当杠杆尾部下降到下光电开关处,触发下光电开关动作,调平电机旋转,带动试样向下缓慢移动,杠杆尾部逐渐上升,当到达上光电开关处时,触发上光电开关动作,调平电机停止,开关动作记录器记录每次下光电开关动作的时间;试验时在上下光电开关的控制下,杠杆在准许的范围内摆动;根据设置在加载吊杆上的位置指针位置刻度变化范围,得到两次调平之间杠杆尾部的活动范围,根据杠杆比计算两次调平之间试样的变形量,结合下光电开关的动作时间,得出持久试验时间与试样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可在现有机械式持久试验机上安装开关动作记录器,安装简单,价格低廉,即可获得每次调平对应的时间,从而获得材料蠕变变形的过程信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的使用方法,仅需简单的一步除法计算,即可获得材料蠕变变形曲线,获得蠕变变形过程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利用本专利技术获得的T91钢在600℃/210MPa条件下的蠕变变形曲线。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杠杆;2、刀承刀刃杠杆支点;3、调平衡装置;4、第一自动调心装置;5、试样;6、第二自动调心装置;7、滚珠丝杆;8、滚珠丝杠副;9、减速机;10、三角皮带传动;11、调平电机;12、缓冲油缸;13、加荷电机;14、加荷托盘;15、砝码;16、预负荷砝码;17、位置指针;18、下光电开关;19、上光电开关;20、开关动作记录器;21、下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包括杠杆系统、电动加荷系统、自动调平系统以及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其中,杠杆系统包括刀承和刀承刀刃杠杆支点2,以及在刀承刀刃杠杆支点两侧设置的保持设定比例的杠杆1,杠杆1的样品侧还设置有调平衡装置3;试样5的一端通过第一自动调心装置4与杠杆1的样品侧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自动调心装置6与自动调平系统连接;杠杆1远离样品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并连接有砝码15和预负荷砝码16,砝码15的下方设置有电动加荷系统。电动加荷系统包括加荷托盘14和加荷电机13,以及一端与加荷电机13相连的缓冲油缸12,缓冲油缸12的另一端与加荷托盘14相连,使得在试验到达保温时间之后自动加载,试样5断裂后,经过缓冲油缸12缓解,砝码15能够平稳落在托盘14上,从而避免机构的撞击和损伤。自动调平系统包括调平电机11,调平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三角皮带传动10与减速机9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9的输出端通过滚珠丝杠副8和滚珠丝杆7与下拉杆21连接。依次通过三角皮带传动10、减速机9、滚珠丝杠副8转动,从而使滚珠丝杆7带动下拉杆21和试样5等缓慢向下移动,从而达到调平的目的。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包括位置指针17,下光电开关18、上光电开关19以及与下光电开关18相连的开关动作记录器20,位置指针17设置在杠杆1与预负荷砝码16之间的加载吊杆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杠杆系统、电动加荷系统、自动调平系统以及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其中,/n杠杆系统包括刀承和刀承刀刃杠杆支点(2),以及在刀承刀刃杠杆支点两侧设置的保持设定比例的杠杆(1),杠杆(1)的样品侧还设置有调平衡装置(3);/n试样(5)的一端用于与杠杆(1)的样品侧连接,另一端通过下拉杆(21)与自动调平系统连接;杠杆(1)远离样品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并连接有砝码(15)和预负荷砝码(16),砝码(15)的下方设置有电动加荷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杠杆系统、电动加荷系统、自动调平系统以及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其中,
杠杆系统包括刀承和刀承刀刃杠杆支点(2),以及在刀承刀刃杠杆支点两侧设置的保持设定比例的杠杆(1),杠杆(1)的样品侧还设置有调平衡装置(3);
试样(5)的一端用于与杠杆(1)的样品侧连接,另一端通过下拉杆(21)与自动调平系统连接;杠杆(1)远离样品侧的另一端设置有调平开关动作记录系统,并连接有砝码(15)和预负荷砝码(16),砝码(15)的下方设置有电动加荷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样(5)的一端通过第一自动调心装置(4)与杠杆(1)的样品侧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自动调心装置(6)与自动调平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加荷系统包括加荷托盘(14)和加荷电机(13),以及一端与加荷电机(13)相连的缓冲油缸(12),缓冲油缸(12)的另一端与加荷托盘(14)相连,使得在试验到达保温时间之后自动加载,试样(5)断裂后,经过缓冲油缸(12)缓解,砝码(15)能够平稳落在托盘(14)上,从而避免机构的撞击和损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机械式持久试验获得蠕变变形曲线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丽英王博涵李江李季何晓东刘雪峰侯淑芳宁娜周荣灿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