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缆固定与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343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缆固定与释放装置,由线轴、盘线轮、压线板、壳体及拖缆固定件等组成,采用盘绕自锁固线方式,通过环状盘线轮与线轴带锥角的内腔配合,使拖缆在受到轴向拉力时锥面之间产生正压力,使盘线轮上盘绕的拖缆越拉越紧,产生自锁效应,来抵抗子弹与母弹同速运动瞬间所承受的巨大过载冲击力。同时,盘绕自锁固线对高强拖缆表面无损伤,固定可靠性高。高强拖缆按照平行密绕的方式缠绕在线轴外表面,两层拖缆之间施加专用粘接剂进行固化处理。该装置安装在子弹尾段,不仅可以满足高强拖缆的精密缠绕,而且可以满足与母弹分离后快速释放高强拖缆和可靠固定,抵抗子弹与母弹同速瞬间巨大的冲击过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缆固定与释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拖缆
,具体涉及一种拖缆固定与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大威力火箭云爆弹二次起爆工作模式下,其母弹在一定高度上将子弹分离出来并使之减速延缓下落时间,通过子弹又称二次起爆装置与母弹之间快速释放的高抗拉强度拖缆,将子弹拖曳进已形成的云团中并引爆,使战斗部发挥其最大威力。高强拖缆的一端采用特殊的盘绕方法进行自锁固定后,一部分按照平行密绕的工艺要求缠绕在放线装置的线轴上,另一部分则卷绕在母弹阻尼装置的滚筒上。在子弹与母弹分离过程中,高强拖缆从子弹端放线装置及母弹端阻尼装置上逐步释放出来,拖缆释放完成后,通过其拉拽作用力使子弹与母弹以一定的距离同速运动,从而使子弹落入云团中心部位时实现精准二次起爆。高强拖缆的线径为Φ5mm,采用纤维编织、绞合加强结构,相比较一般的通讯电缆,其线径较大、不耐挤压、易交结,端头难以固定,也难以像细径导线一样精密缠绕在线轴上。因此,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对拖缆的可靠固定,以及精密缠绕、可靠释放,不宜采用类似卷扬机钢丝绳夹板夹持固定方式和螺旋卷绕、释放方法,而是要采用一种对拖缆无损伤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缆固定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线轴(2)、拖缆(3)、拖缆固定件(4)、盘线轮(5)以及压线板(6);/n所述壳体(1)为半球形壳体,壳体(1)内腔底部开设壳体通孔,壳体通孔口部棱边倒圆角;壳体(1)内腔体中沿圆周方向具有环状凸台,用于配合安装所述线轴(2);/n所述线轴(2)包括内端面开口的空腔圆柱体以及沿内端开口设置的环状端板;所述环状端板边缘开设一个缺口;所述线轴(2)空腔底部设置一圈20°锥角的线轴锥面;所述线轴(2)外端面中心开设线轴通孔,所述线轴通孔口部棱边倒圆角,用于所述拖缆(3)通过;线轴(2)的外端面上边缘上开设八字形开口;/n所述拖缆固定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缆固定与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线轴(2)、拖缆(3)、拖缆固定件(4)、盘线轮(5)以及压线板(6);
所述壳体(1)为半球形壳体,壳体(1)内腔底部开设壳体通孔,壳体通孔口部棱边倒圆角;壳体(1)内腔体中沿圆周方向具有环状凸台,用于配合安装所述线轴(2);
所述线轴(2)包括内端面开口的空腔圆柱体以及沿内端开口设置的环状端板;所述环状端板边缘开设一个缺口;所述线轴(2)空腔底部设置一圈20°锥角的线轴锥面;所述线轴(2)外端面中心开设线轴通孔,所述线轴通孔口部棱边倒圆角,用于所述拖缆(3)通过;线轴(2)的外端面上边缘上开设八字形开口;
所述拖缆固定件(4)包括底板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开设固定孔;
所述盘线轮(5)为一端大一端小的锥台结构,其中大端边沿设置一圈锥角20°的盘线轮锥面,所述盘线轮锥面与所述线轴锥面匹配;所述盘线轮(5)中心轴处开设中心通孔,中心通孔与两端面之间的棱边倒圆角;
所述线轴(2)的外端面朝里放入所述壳体(1)内,所述环状端板卡在所述壳体(1)内的环状凸台上,并将所述环状端板与所述环状凸台固定;所述环状端板边缘处缺口处暴露的环状凸台区域为拖缆固定件固定区域,所述拖缆固定件(4)的底板固定在所述拖缆固定件固定区域;所述拖缆(3)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伸出端;固定端从所述盘线轮(5)的中心通孔处穿过,并沿所述盘线轮(5)的锥台母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权薛耀辉杨波杨靖龙鹏翼王怡然武文斌司忍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