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尼式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25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阻尼式减振器,涉及隔振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阻尼式减振器包括缸体、活塞组件和分配阀,沿活塞组件的轴向,活塞组件滑动插装于缸体的两端并与缸体之间形成内油腔,缸体具有外油腔,内油腔与外油腔之间通过缸体上的连通通道连通,分配阀设于内油腔内,且分配阀用于调整连通通道开口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阻尼式减振器针对不同的激励频率,可调整自身的阻尼参数,保证自身始终处于较优的隔振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阻尼式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阻尼式减振器。
技术介绍
动力机械不可避免的存在振动的现象,振动会导致设备的寿命降低、零部件失效、驾乘人员不舒适、环境噪音等问题。从控制振动源可分为:1)积极减振:从振动源解决振动问题,如通过增加缸数来减小发动机的振动;2)消极隔振:从被影响对象解决振动问题,如发动机与机架间放置橡胶减振器来减小振动往机架的传递。从振动控制方式可分为:1)被动:橡胶、弹簧等减振器;2)半主动:质量、弹簧、阻尼等参数可变以适应不同环境;3)主动:实时采集振动信号,以算法自适应控制减振器达到持续最优效果。一般设备的振动控制采用被动式橡胶减振器,例如挖掘机驾驶室采用的硅油橡胶减振器,此类减振器存在弹簧及阻尼两种单元,其隔振效果(振动传递率)与频率比及阻尼率相关,其隔振效果的局限性较大。具体地,当频率比小于1.4时,阻尼率越大振动传递率越小,也即隔振效果越好;当频率比大于1.4时,阻尼率越大振动传递率越大,也即隔振效果越差;所以对于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阻尼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活塞组件(2)和分配阀(3),沿所述活塞组件(2)的轴向,所述活塞组件(2)滑动插装于所述缸体(1)的两端并与所述缸体(1)之间形成内油腔,所述缸体(1)具有外油腔,所述内油腔与所述外油腔之间通过所述缸体(1)上的连通通道连通,所述分配阀(3)设于所述内油腔内,且所述分配阀(3)用于调整所述连通通道开口的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阻尼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活塞组件(2)和分配阀(3),沿所述活塞组件(2)的轴向,所述活塞组件(2)滑动插装于所述缸体(1)的两端并与所述缸体(1)之间形成内油腔,所述缸体(1)具有外油腔,所述内油腔与所述外油腔之间通过所述缸体(1)上的连通通道连通,所述分配阀(3)设于所述内油腔内,且所述分配阀(3)用于调整所述连通通道开口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阻尼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阀(3)包括分配座(31)、移动组件(32)和第一弹性件(33);
所述分配座(31)靠近所述缸体(1)内腔的端部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连通通道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33)设于所述连通通道内;
所述移动组件(32)沿所述盲孔的深度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盲孔内,所述移动组件(32)背离所述分配座(3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3)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阻尼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2)包括膨胀件(321)和阀芯(322),所述膨胀件(321)安装于所述盲孔内且可沿所述盲孔的深度方向膨胀和收缩,所述阀芯(322)的一端与所述膨胀件(321)连接,所述阀芯(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3)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阻尼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22)包括球形封堵部,所述盲孔的开口处具有与所述球形封堵部外形相适配的第一凹腔(311),所述连通通道面向所述盲孔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球形封堵部外形相适配的第二凹腔(111),所述第一凹腔(311)和所述第二凹腔(111)用于限定所述阀芯(322)的移动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阻尼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包括内缸体(11)、外缸体(12)和盖板组件(13);
所述外缸体(12)套设于所述内缸体(11)的外部并与所述内缸体(11)之间形成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