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体延时供油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422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机体延时供油润滑系统,包括主轴颈、上轴瓦、下轴瓦、轴颈油道和机体,轴承座上设置有机体储油槽,在下轴瓦的内圆周上从其和上轴瓦的分型面向下设置有下储油槽,下储油槽和上储油槽的末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机体上的轴承座孔增加储油槽,延缓压力衰减,在下瓦左右分型面左右开油槽,增加了供油持续角,减少发生烧瓦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体延时供油润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机体延时供油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曲轴供油系统一般由机体主油道与轴瓦钻孔想通,一般是在机体主轴承孔钻一长孔与主油道相通,把主油道的机油引导曲轴轴承孔。曲轴供油一般是在上轴瓦开油槽,在曲轴主轴颈钻孔,把机油引到连杆轴颈润滑,当曲轴主轴的油孔处于上方油槽相通时,机油进去曲轴主轴颈,通过主轴劲的油孔流到连杆轴颈。对连杆轴颈进行润滑、散热、冲洗。如中国专利CN211175051U公开的一种曲轴止推片强制润滑结构,包括机体轴承座和轴承盖,轴承盖上设置有螺栓孔座,轴承盖通过螺栓安装在机体轴承座底部,机体轴承座和轴承盖的内周面分别安装有上轴瓦和下轴瓦,轴承盖的两侧面上安装有止推片,机体轴承座内部设置有机体主油道,上轴瓦的外周面中部开设有通孔,上轴瓦的内周面开置有弧形储油槽,弧形储油槽中部通过通孔与机体主油道连通;在轴承盖内部开设有独立于螺栓孔座内部螺栓孔的过轴颈油道,该过轴颈油道的一端与上轴瓦的弧形储油槽末端连通,另一端通向与止推片接触的轴承盖侧面。又如中国专利如中国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体延时供油润滑系统,包括主轴颈(1)、上轴瓦(2)、下轴瓦(3)、轴颈油道(4)和机体(8),所述上轴瓦(2)压紧配合在所述下轴瓦(3)上部,所述机体(8)上设置安装所述上轴瓦(2)的轴承座(6),所述轴颈油道(4)连通所述主轴颈(1)和连杆轴颈(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机体储油槽(601),所述机体储油槽(601)和所述机体上的主油道(7)连通,所述上轴瓦(2)内周面环向设置有上储油槽(201),在所述下轴瓦(3)的内圆周上从其和所述上轴瓦(2)的分型面向下设置有下储油槽(301),所述下储油槽(301)和所述上储油槽(201)的末端连通,所述下储油槽(301)所处的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体延时供油润滑系统,包括主轴颈(1)、上轴瓦(2)、下轴瓦(3)、轴颈油道(4)和机体(8),所述上轴瓦(2)压紧配合在所述下轴瓦(3)上部,所述机体(8)上设置安装所述上轴瓦(2)的轴承座(6),所述轴颈油道(4)连通所述主轴颈(1)和连杆轴颈(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机体储油槽(601),所述机体储油槽(601)和所述机体上的主油道(7)连通,所述上轴瓦(2)内周面环向设置有上储油槽(201),在所述下轴瓦(3)的内圆周上从其和所述上轴瓦(2)的分型面向下设置有下储油槽(301),所述下储油槽(301)和所述上储油槽(201)的末端连通,所述下储油槽(301)所处的圆弧角度为25~35°,所述上轴瓦(2)设置有连通所述上储油槽(201)和机体储油槽(601)的进油孔(202),所述轴颈油道(4)在所述主轴颈(1)上的开口设置在所述上储油槽(201)对应的纵向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体延时供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储油槽(601)的深度从所述轴承座(6)最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军蒙小聪樊心龙罗威陈晓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