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中琦专利>正文

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9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包括护体、防撞棉和转把一,所述护体内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棉,所述防撞棉一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一侧设置有丝杆一,所述丝杆一一端设置有所述转把一,所述丝杆一下方设置有丝杆二,所述防撞棉与所述护体粘接,所述夹板与所述丝杆一转动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护体、防撞棉、夹板、丝杆一和转把一,不仅能够对不同规格尺寸的古建筑木柱底座进行加固,避免古建筑木柱底座加固困难造成木柱支撑不牢固,而且还能够对古建筑木柱底座进行防撞,避免古建筑木柱底座发生碰撞造成木柱变形受损,提高了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加固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或公共建筑,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国内,很多古村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仍保留有大量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及其物质载体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还是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对古建筑特别是古建筑的木柱进行加固都是必需的重要环节。目前,现有的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多数采用固定结构,由于古建筑木柱底座尺寸不同,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底座加固困难造成木柱支撑不牢固,同时由于古建筑木柱底座长时间裸露,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底座发生碰撞造成木柱变形受损,降低了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加固的质量,其次,现有的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大都采用简易结构,由于缺少密封部件,容易使古建筑木柱受潮造成根基发霉,进而导致木柱坍塌,不能满足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护体(1)、防撞棉(101)和转把一(104),所述护体(1)内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棉(101),所述防撞棉(101)一侧设置有夹板(102),所述夹板(102)一侧设置有丝杆一(103),所述丝杆一(103)一端设置有所述转把一(104),所述丝杆一(103)下方设置有丝杆二(105),所述防撞棉(101)与所述护体(1)粘接,所述夹板(102)与所述丝杆一(103)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一(103)与所述护体(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把一(104)与所述丝杆一(103)插接,所述丝杆二(105)与所述护体(1)通过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护体(1)、防撞棉(101)和转把一(104),所述护体(1)内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棉(101),所述防撞棉(101)一侧设置有夹板(102),所述夹板(102)一侧设置有丝杆一(103),所述丝杆一(103)一端设置有所述转把一(104),所述丝杆一(103)下方设置有丝杆二(105),所述防撞棉(101)与所述护体(1)粘接,所述夹板(102)与所述丝杆一(103)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一(103)与所述护体(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把一(104)与所述丝杆一(103)插接,所述丝杆二(105)与所述护体(1)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二(105)一端设置有转把二(106),所述转把二(106)一侧设置有卡边一(1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柱加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边一(107)中部贯穿有紧固螺栓一(108),所述护体(1)上方设置有套盖(2),所述套盖(2)上方设置有缩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中琦
申请(专利权)人:任中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