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6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槽,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水槽本体、安装架组件、热风组件、水龙头组件以及分风罩;水槽本体的顶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分风罩的顶壁与第一外边缘密封配合,分风罩的内壁与水槽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热风腔,热风腔连接有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热风组件具有进口和出口,出口与进风结构相连通,由出口吹出的热风经由所述出风结构进入到所述热风腔内,并由所述出风结构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风罩与水槽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热风腔,热风组件的热风进入热风腔并与水槽臂发生热交换,实现了对水槽的烘干加热,避免由于残留水带来的细菌滋生等问题,降低用户清理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槽。
技术介绍
水槽作为厨房的必须使用品,一般以单一五金产品的形式出现,水槽与水龙头搭配,用来洗碗,洗菜等,不具备其他功能属性。现有的水槽在每次清洗步骤完成后,水槽的底壁和侧壁都会有许多残留水,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需要用户经常性的进行清洁,浪费时间和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槽,通过在水槽上增设烘干功能,来解决水槽在清洗后存有残留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槽,包括:水槽本体,安装在所述水槽本体上的安装架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组件上的热风组件和水龙头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水槽本体外的分风罩;所述水槽本体的顶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所述分风罩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外边缘密封配合,所述分风罩的内壁与所述水槽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热风腔连接有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所述热风组件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进风结构相连通,由所述出口吹出的热风经由所述进风结构进入到所述热风腔内,并由所述出风结构排出。进一步的,所述热风腔内包括多个互相隔绝的多个加热空间,多个所述加热空间均与所述出风结构连通;所述进风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出口连通的多个热风分配管;各所述热风分配管的进风端均与所述出口连通,多个所述热风分配管的出风端与多个所述加热空间一一对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热风腔内设有多个挡条,所述挡条分别与所述分风罩的内壁和所述水槽本体的外壁密封连接,多个所述挡条将所述热风腔内分隔为多个互相隔绝的加热空间。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加热空间包括第一加热空间、第二加热空间和第三加热空间,所述第一加热空间、所述第二加热空间和所述第三加热空间沿着所述水槽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二加热空间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加热空间和所述第三加热空间的宽度尺寸。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热风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口相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组件上的烘干盒和烘干选择机构,所述烘干盒内设有烘干腔;所述烘干选择机构分别与所述出口、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烘干选择机构可选择的导通所述出口与所述进风结构或导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烘干腔。进一步的,所述烘干选择机构包括第一选择管路、第一电磁阀、第一出风管路和第二出风管路;所述第一选择管路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路一端与第一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路一端与第一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一选择管路内,并可选地导通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一出风管路或导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路。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盒还设有容纳腔,所述热风组件和所述烘干选择机构置于所述容纳腔内。进一步的,所述水龙头组件包括进水管接头、水管和出水臂;所述进水管接头用于连接进水管;所述水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出水臂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进一步的,还包括进风选择机构;所述进风选择机构分别与所述进口、所述出风结构和外界连通;所述进风选择机构可选择的导通所述进口与所述出风结构或导通所述进口与外界。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选择机构包括第二选择管路、第二电磁阀、第一进风管路和第二进风管路;所述第二选择管路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路一端与第二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进风管路一端与第二选择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二选择管路内,并可选择的导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风结构或导通所述进口和外界。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水槽本体相对两侧的支架;所述水槽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插槽,所述进风结构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所述支架内部中空形成内腔,所述支架的内腔分别与所述出口和所述进风结构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水槽本体的顶壁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所述第一外边缘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分风罩的顶壁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外边缘,所述第二外边缘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插接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槽,通过分风罩与水槽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热风腔,并且新增了与该热风腔连通的热风组件,热风组件能够产生热风,热风经由热风腔的进风结构进入到热风腔内,使得热风与水槽本体发生充分的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空气由热风腔的出风结构排出;由于通过热风实现了对水槽的烘干加热,能够加速水槽内的残留水的烘干蒸发,避免由于残留水带来的细菌滋生等问题,无需用户自行清理,降低用户清理负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槽的装配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风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风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组件、烘干选择机构、进风选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槽处于第一烘干状态且处于第一进风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槽处于第二烘干状态且处于第二进风状态时的示意图。图标:1-水槽本体;11-第一外边缘;111-第一连接结构;12-进风结构;121-热风分配管;13-出风结构;131-出风管;14-下水器;15-插槽;2-安装架组件;21-支架;3-热风组件;31-进口;32-出口;33-壳体;34-发热丝;35-风扇;4-分风罩;41-第二外边缘;411-第二连接结构;42-挡条;421-第一加热空间;422-第二加热空间;423-第三加热空间;5-水龙头组件;51-出水臂;52-水管;53-进水管接头;6-烘干盒;61-烘干腔;62-容纳腔;7-烘干选择机构;71-第一选择管路;72-第一电磁阀;721-第一阀芯;7211-第一通孔;73-第一出风管路;74-第二出风管路;8-控制盒;9-进风选择机构;91-第二选择管路;92-第二电磁阀;921-第二阀芯;9211-第二通孔;93-第一进风管路;94-第二进风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本体(1),安装在所述水槽本体(1)上的安装架组件(2),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组件(2)上的热风组件(3),以及罩设在所述水槽本体(1)外的分风罩(4);/n所述水槽本体(1)的顶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n所述分风罩(4)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外边缘密封配合,所述分风罩(4)的内壁与所述水槽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热风腔连接有进风结构(12)和出风结构(13);/n所述热风组件(3)具有进口(31)和出口(32),所述出口(32)与所述进风结构(12)相连通,由所述出口(32)吹出的热风经由所述进风结构(12)进入到所述热风腔内,并由所述出风结构(13)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本体(1),安装在所述水槽本体(1)上的安装架组件(2),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组件(2)上的热风组件(3),以及罩设在所述水槽本体(1)外的分风罩(4);
所述水槽本体(1)的顶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边缘;
所述分风罩(4)的顶壁与所述第一外边缘密封配合,所述分风罩(4)的内壁与所述水槽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热风腔,所述热风腔连接有进风结构(12)和出风结构(13);
所述热风组件(3)具有进口(31)和出口(32),所述出口(32)与所述进风结构(12)相连通,由所述出口(32)吹出的热风经由所述进风结构(12)进入到所述热风腔内,并由所述出风结构(13)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腔内包括多个互相隔绝的多个加热空间,多个所述加热空间均与所述出风结构(13)连通;
所述进风结构(12)包括分别与所述出口(32)连通的多个热风分配管;
各所述热风分配管的进风端均与所述出口(32)连通,多个所述热风分配管的出风端与多个所述加热空间一一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腔内设有多个挡条(42),所述挡条(42)分别与所述分风罩(4)的内壁和所述水槽本体(1)的外壁密封连接,多个所述挡条(42)将所述热风腔内分隔为多个互相隔绝的加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空间包括第一加热空间(421)、第二加热空间(422)和第三加热空间(423),所述第一加热空间(421)、所述第二加热空间(422)和所述第三加热空间(423)沿着所述水槽本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二加热空间(422)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加热空间(421)和所述第三加热空间(423)的宽度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13)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热风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口(3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组件(2)上的烘干盒(6)和烘干选择机构(7),所述烘干盒(6)内设有烘干腔(61);
所述烘干选择机构(7)分别与所述出口(32)、所述进风结构(12)和所述烘干腔(61)连通;
所述烘干选择机构(7)可选择的导通所述出口(32)与所述进风结构(12)或导通所述出口(32)与所述烘干腔(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选择机构(7)包括第一选择管路(71)、第一电磁阀(72)、第一出风管路(73)和第二出风管路(74);
所述第一选择管路(71)与所述出口(32)连通;
所述第一出风管路(73)一端与第一选择管路(7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李小伟张银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