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6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实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包括箱体,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箱体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抵压块,箱体上设置有驱动抵压块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箱体内竖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实板,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供压实板穿过的过孔,第二液压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破碎板,破碎板与压实板的外形尺寸一致,箱体内设置有驱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相对位置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便于稳定的对某一固定地点进行压实,且工作人员对结实的凸起部位进行破碎再压实的操作简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实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
技术介绍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在对地基建设前通常需要对地基进行压实操作,压实指的是对土或其他筑路材料施加动的或静的外力,以提高其密实度的作业。现有公开号为CN109811749A的中国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主要包括包括箱体、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箱体上设有推手,箱体底端对称设有滚轮,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均通过焊接固定于箱体的内顶壁,且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的底端皆焊接有固定板,第二电动推杆的固定板上固定有破碎板,压板和破碎板的底端皆延伸至箱体外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在上述方案中滚轮可便于工作人员对箱体进行移动,破碎板可对较为结实的凸起部位进行破碎进而达到更好的压实效果,但是,通过固定板对地面压实时,滚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较小,不便于稳定的对某一固定地点进行压实,且在发现某处结实的凸起部位需要对其破碎时,需先对装置整体进行移动使破碎板对准凸起部位进而对其破碎,再对装置整体进行移动使固定板对准破碎后的地面进而对其压实,工作人员对结实的凸起部位破碎再压实的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专利技术目的是:便于稳定的对某一固定地点进行压实,且工作人员对结实的凸起部位进行破碎再压实的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所述箱体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抵压块,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驱动抵压块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箱体内竖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实板,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供压实板穿过的过孔,所述第二液压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破碎板,所述破碎板与压实板的外形尺寸一致,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驱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相对位置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首先通过把手推动该装置整体,使其移动到地基需要压实的位置,此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抵压块向下运动,使得抵压块抵紧地面,随后通过第一液压缸驱动其活塞杆进行运动,使得压实板随之一同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而对需要压实的位置进行压实,当遇到结实的凸起部位时,通过转动机构使得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相对位置进行转动,通过第二液压缸驱动其活塞杆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破碎板对结实的凸起部位进行破碎,随后再通过转动机构及第一液压缸的运动来对破碎后的地面进行压实,以达到更好的压实效果,抵压块抵紧地面后,装置整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使得装置整体对某一固定地点进行压实时的过程稳定,同时,对结实的凸起部位压实时,通过转动转动机构驱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位置进行相对转动即可,无需工作人员反复通过把手推动装置整体进行移动,使得工作人员对结实的凸起部位进行破碎再压实的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导向杆、第一蜗轮、转轴以及第一电机,所述丝杆和导向杆设置有两组,两组丝杆和导向杆分别竖直且固定连接于两抵压块的顶部,所述丝杆和导向杆均沿竖直方向穿入箱体内并与箱体滑移配合,所述第一蜗轮转动安装于箱体内且对称有两个,两所述丝杆分别沿竖直方向穿过两第一蜗轮并与第一蜗轮螺纹配合,所述转轴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两第一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段,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进行换向的换向机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换向机构驱动转轴进行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转轴进行转动时,两第一蜗轮因与两蜗杆段的啮合而随之一同转动,丝杆因与第一蜗轮的螺纹配合且在导向杆的限位作用下带动抵压块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抵压块竖直方向的调节,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时,两抵压块可同时进行竖直方向的调节,使得两抵压块进行竖直方向运动时的协调性较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一对相啮合的锥齿轮,其中一所述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另一所述锥齿轮固定套设于转轴的外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其输出轴进行转动时,转轴因锥齿轮间的啮合而随之一同转动,锥齿轮的设置使得换向机构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丝杆和/或导向杆穿过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起到对抵压块进行竖直方向运动时的限位作用,使得抵压块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时,不易脱离箱体。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固定轴以及第二电机,所述转盘转动安装于箱体内的顶部,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固定连接于转盘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到转盘轴线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轴竖直且固定连接于转盘的顶部,所述固定轴沿竖直方向穿过箱体并与箱体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固定轴进行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固定轴进行转动时,转盘随之一同转动,进而使得位于转盘底部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相对位置随之进行转动,第二电机驱动固定轴转动即可实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转动,使得转动机构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轴穿出箱体外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蜗轮相啮合设置的蜗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其输出端进行转动时,固定轴因蜗轮与蜗杆间的啮合而带动转盘随之一同转动,蜗轮与蜗杆间的自锁效应有利于增强转盘转动后其所在位置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第二电机、第二蜗轮以及蜗杆所罩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起到对第二电机、第二蜗轮以及蜗杆的防护作用,从而使得箱体外的物体不易对第二蜗轮与蜗杆间的啮合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靠近转盘的内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穿出定位孔外,且所述定位块穿出定位孔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转盘朝向定位孔的一面开设有两个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位于其中一定位槽内时,所述压实板或破碎板的位置与过孔正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转盘进行转动时,转盘的端面抵触于定位块的弧形面,定位块受竖直方向的分力作用从而向定位孔内滑移,当转盘转动至定位槽与定位块正对的位置时,定位块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入定位槽之中,此时,压实板或破碎板的位置与过孔正对,定位块与定位槽的设置起到对转盘的定位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2),所述箱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抵压块(3),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驱动抵压块(3)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9),所述箱体(1)内竖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所述第一液压缸(14)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实板(16),所述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供压实板(16)穿过的过孔(17),所述第二液压缸(15)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破碎板(18),所述破碎板(18)与压实板(16)的外形尺寸一致,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驱动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相对位置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2),所述箱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抵压块(3),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驱动抵压块(3)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9),所述箱体(1)内竖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所述第一液压缸(14)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实板(16),所述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供压实板(16)穿过的过孔(17),所述第二液压缸(15)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破碎板(18),所述破碎板(18)与压实板(16)的外形尺寸一致,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驱动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相对位置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丝杆(5)、导向杆(6)、第一蜗轮(7)、转轴(8)以及第一电机(9),所述丝杆(5)和导向杆(6)设置有两组,两组丝杆(5)和导向杆(6)分别竖直且固定连接于两抵压块(3)的顶部,所述丝杆(5)和导向杆(6)均沿竖直方向穿入箱体(1)内并与箱体(1)滑移配合,所述第一蜗轮(7)转动安装于箱体(1)内且对称有两个,两所述丝杆(5)分别沿竖直方向穿过两第一蜗轮(7)并与第一蜗轮(7)螺纹配合,所述转轴(8)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两第一蜗轮(7)相啮合的蜗杆段(10),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进行换向的换向机构,所述第一电机(9)通过换向机构驱动转轴(8)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一对相啮合的锥齿轮(11),其中一所述锥齿轮(11)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另一所述锥齿轮(11)固定套设于转轴(8)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5)和/或导向杆(6)穿过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19)、固定轴(20)以及第二电机(21),所述转盘(19)转动安装于箱体(1)内的顶部,所述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分别固定连接于转盘(19)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到转盘(19)轴线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轴(20)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模奇吴巧贤姚吉昌廖晓东陈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锦恒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