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放大增益倍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07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激光放大增益倍增器,主要结构为一侧壁上至少有三个窗口的盒体,盒体的窗口上均装有镀有增透膜的窗膜板,盒体内有相互平行的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条光路,在一条光路上置有一偏振膜板和一1/4波片,在另一条光路上置有一偏振膜板,两条光路上的偏振膜板相互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倍增器具有仪器化、规范化,节约能量,使原有放大器的增益由e↑[βL]增加到(e↑[βL])↑[2],放大过程是圆偏振放大,适用各种激光放大器等优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激光放大增益倍增器(以下简称倍增器)属于激光
,用于各种激光放大器。已有技术一、德国,格廷根大学的格兹.昆勒博士论文题为“激光等离子体超短伦琴辐射”(“UltrakurzeRoentgenblitzeauslaserinduziertenplasmen”,Dissertation,UniversitaetGoettingen,GroetzKühnle)中给出了两次通过放大介质的一种放大器。图3为其中部分光路,主要含有两个透镜10,四块反射镜11,放大器12,输入光束13。其实质是第一次放大为小孔径的光束,第二次再通过时,扩大了光束孔径。其光路安排中用了四个反射镜和两个正透镜(两透镜组成扩孔望远镜)。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徐至展等人题为“输出2.5J/20ps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系统”(《光学学报》1991年,第11卷,第11期,第901页)一文中采用同轴双程放大器。图4是该放大器的一部分,主要含有两块偏振膜板2、5,放大增益介质8,1/4波片3和全反射镜9。上述两种放大器有如下缺点1.第一种放大器中放大介质并没有全部被利用两次,介质中存储的能量并没有完全被利用,因而限制了获得更高的增益。光路又复杂,又需要扩束。2.第二种放大器其结构决定它调试精度高,调整难度大,不适于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不适于非专业人员(如工业生产人员)使用。又因为这种放大器的光学元件都是分立式的,不利于仪器化、规范化。而且它不是圆偏振放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专利技术一种放大增益倍增器,可以用于任何激光放大器中,既能提高放大效率,实现增益倍增,又实现了圆偏振放大。而且将其仪器化,使用方便。本激光放大增益倍增器,利用偏振膜和1/4波片的特性所构成。它含有镀有增透光学薄膜的窗膜板1、4、6,偏振膜板2、5,1/4波片7和盒体3,其具体结构是(如图1所示)盒体7侧壁上至少有三个窗口,镀有增透膜的窗膜板分别与窗口同心地装置于三个窗口1、4、6上。其中有二个窗口的中心,也是两窗口上窗膜板1、4的中心在一条垂直于两块窗膜板的直线上。在盒体7内,安排两条互相平行的光路,两光路的光轴在同一平面上,并两条光路的光轴距离为d(d的大小视所用放大器的几何尺寸大小而定)。其中一条光路的光轴与装在盒体上两块窗膜板1、4的中心连线相重合,我们称它为第一条光路。另一条光路的光轴与盒体上第三个窗口上的窗膜板6的中心法线重合,称为第二条光路。在第一条光路上置有偏振膜板2和1/4波片3。其中偏振膜板2的中心在第一条光路的光轴上,并且它的中心距窗膜板1的距离以调整方便为准,可选为1.5d,偏振膜板2的中心法线与第一条光路光轴之间有夹角A。1/4波片3置于偏振膜板2和窗膜板4之间,1/4波片与偏振膜板2的距离应以调整方便为准,如选d/2。1/4波片的中心法线与第一条光路光轴重合,其晶轴与偏振膜板2的入射面有一夹角B。第二条光路上置有一块偏振膜板5,其中心在第二条光路的光轴上,并且其中心法线与第二条光路光轴的夹角为A,同时中心法线与偏振膜板2、5两中心连线的夹角也为A。至此,两块偏振膜板2、5彼此平行,并且过中心的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上面所述的窗膜板1、4、6,是双面镀有对于所选用激光波长的增透膜,透过率T自然是越高越好,最好T≥98%,其基片可以是圆形或方形。两偏振膜板2、5对于偏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偏振光其反射率Rs应选最高的,最好Rs≥98.5%,而对于平行入射面的偏振光其透过率Tp也是最高的好,最好是Tp≥98.5%。夹角A最好是在57°~60°之间。1/4波片3其消光比最好高于1∶20,其晶轴与偏振膜板2的入射面之间的夹角B,最好是45°。本专利技术的倍增器有如下优点<1>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倍增器,可以获得倍增的放大增益,可使放大增益从eβL(其中L为放大器增益介质的长)增加到eβ·2L=(eβL)2;<2>本专利技术的增益倍增器,合理地安排了各个元件,如偏振膜板、1/4波片等,实现了圆偏振光的放大,有利于引出更多的能量;<3>本专利技术的增益倍增器所有元件均装在盒体7内,做成规范的单元仪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4>因为在使用本增益倍增器时等于增加了一级放大器,所以,它既提高了输出能量又节约了原泵浦能量,既节约了增加放大器设备的经费,又缩小了放大级的体积;<5>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激光器,可以用于气体激光放大器,如二氧化碳、准分子等放大器;或用于固体激光放大器,如YAG激光放大器,钕玻璃激光放大器等;或用于染料激光放大器。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激光放大增益倍增器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一种偏振方向对应的光束走动方向。图中字母d为两条光路光轴的距离;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激光放大增益倍增器置于激光放大器光路中示意图。图中标出的2a表示光的偏振方向与入射面平行时光的走向,而2b为光的偏振方向与入射面垂直时光的走向。图3为已有技术一中的附图扩孔双程放大光路图(部分)。图4为已有技术二中附图,同轴双程放大光路图(部分)。实施例1将本专利技术的倍增器(如图1所示),放入放大增益介质(以下简称放大器)8的前面如图2所示,即插入放大器8的输入端。为图2中所示的偏振方向2a所表示,让光束(为线偏振光)由窗口1进入倍增器,经1/4波片后,成圆偏振光经窗口4出射,仍走放大器8的原光路,经放大器8第一次放大,在放大器8的输出端有一个全反射镜9,光束从反射镜9再反回,经放大器8第二次放大,由窗口4进入倍增器,在此,重新成线偏振,走第二条光路(如2a所表示的方向)经过窗口6出射。对于放大器8为YAG激光放大器时,d=10厘米,窗膜板选用透过率T=98%,夹角A=58°±1°时,Tp=98.5%,Rs=1-Ts=98.5%,可将100μJ的脉冲激光能量放大到500μJ的放大器变为100μJ脉冲激光能量放大到2500μJ或2.5mJ。实施例2倍增器的条件同实施例1,只是被放大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为图2中2b所表示的走向,光的入射窗口应选择窗6。经过两次放大后,激光由窗口1输出,仍然可使原5倍放大的增益,倍增到25倍。权利要求1.一种属于激光
内激光放大增益倍频器,含有偏振膜板和1/4波片,其特征在于有一盒体7,在其侧壁上至少有三个装有窗膜板的窗口1、4、6,在盒体7内有两条光轴在同一平面上相互平行的相距为d的光路,第一条光路的光轴与两窗膜板1、4中心连线相重合,第二条光路与第三个窗膜板6的中心法线相重合;第一条光路上,两块窗膜板之间置有一偏振膜板2,偏振膜板2的中心在第一条光路光轴上,其中心法线与第一条光路光轴有一夹角A,在偏振膜板2与窗膜板4之间的光路上,置有一块1/4波片3,1/4波片3的中心法线与第一条光路光轴重合,并1/4波片的晶轴与偏振膜板2的入射面成夹角B;第二条光路上置有一块偏振膜板5,其中心在第二条光路光轴上,并它的中心法线与第二条光路光轴夹角和与两块偏振膜板2和5的中心连心之间的夹角均为A。2.根据权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放大增益倍增器,其特征在于窗膜板1、4、6是双面镀有对于所选用激光波长的增透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属于激光技术领域内激光放大增益倍频器,含有偏振膜板和1/4波片,其特征在于有一盒体7,在其侧壁上至少有三个装有窗膜板的窗口1、4、6,在盒体7内有两条光轴在同一平面上相互平行的相距为d的光路,第一条光路的光轴与两窗膜板1、4中心连线相重合,第二条光路与第三个窗膜板6的中心法线相重合;第一条光路上,两块窗膜板之间置有一偏振膜板2,偏振膜板2的中心在第一条光路光轴上,其中心法线与第一条光路光轴有一夹角A,在偏振膜板2与窗膜板4之间的光路上,置有一块1/4波片3,1/4波片3的中心法线与第一条光路光轴重合,并1/4波片的晶轴与偏振膜板2的入射面成夹角B;第二条光路上置有一块偏振膜板5,其中心在第二条光路光轴上,并它的中心法线与第二条光路光轴夹角和与两块偏振膜板2和5的中心连心之间的夹角均为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桂荣欧阳斌林礼煌陆海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