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84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卧铺领域,公开了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包括卧铺骨架,卧铺骨架上活动铺设有卧铺底板,卧铺骨架上靠近驾驶室后部的一侧上方还设有竖向的靠背,靠背固定安装在驾驶室的后围内饰板上,后围内饰板安装在驾驶室后部的车身外板上,后围内饰板和靠背的底部与卧铺骨架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高度与卧铺底板的厚度相匹配,卧铺底板的宽度大于卧铺骨架的宽度,卧铺骨架与车身外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卧铺底板宽度与卧铺骨架宽度之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整合了商用车副驾驶座椅和卧铺的形态和功能,使其同时拥有座椅的乘坐功能和卧铺的睡觉休息功能,且可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卧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
技术介绍
目前商用车后围卧铺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拥有常规座椅、卧铺两种部件,分别发挥各自功能,但卧铺不可变形;2、拥有常规座椅、卧铺两种部件,卧铺可分块可变形,但需要手动拆卸,拼装,组合;3、乘客侧布置沙发,无下卧铺,且沙发不具有变型功能,功能单一。以上三种方式均存在较多缺点:1、部件多,导致驾驶室内部拥挤,空间利用率低;2、下卧铺视野不好(副驾座椅对卧铺区造成视野遮挡);3、使用功能分散(座椅、卧铺分别发挥各自功能);4、对于现有卧铺可以变形的设计,需要人力操作,操作较为繁琐;5、对于乘客侧仅拥有沙发的设计,其缺点为,缺少一个卧铺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整合了商用车副驾驶座椅和卧铺的形态和功能,使其同时拥有座椅的乘坐功能和卧铺的睡觉休息功能,且可自由切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包括卧铺骨架,所述卧铺骨架上活动铺设有卧铺底板,所述卧铺骨架上靠近驾驶室后部的一侧上方还设有竖向的靠背,所述靠背固定安装在驾驶室的后围内饰板上,所述后围内饰板安装在驾驶室后部的车身外板上,所述后围内饰板和靠背的底部与所述卧铺骨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高度与所述卧铺底板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卧铺底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卧铺骨架的宽度,所述卧铺骨架与所述车身外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卧铺底板宽度与所述卧铺骨架宽度之差。优选地,所述卧铺骨架上设有至少两组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一滑轨组,所述第一滑轨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卧铺骨架上的第一滑轨座和可在所述第一滑轨座上前后滑动的第一滑轨条,所述卧铺底板安装在两根所述第一滑轨条上。优选地,所述卧铺骨架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滑轨条在所述第一滑轨座上滑动的电机。优选地,所述卧铺底板包括并排的第一卧铺底板单元和第二卧铺底板单元,所述第一卧铺底板单元位于驾驶室内驾驶座后方,所述第二卧铺底板单元位于驾驶室非驾驶座后方。优选地,所述卧铺骨架上设有至少四组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一滑轨组,所述第一滑轨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卧铺骨架上的第一滑轨座和可在所述第一滑轨座上前后滑动的第一滑轨条,所述第一卧铺底板单元安装在两根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轨条上,所述第二卧铺底板单元安装在另外两根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轨条上。优选地,两根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轨条连有驱动其在所述第一滑轨座上滑动的电机。优选地,所述卧铺骨架上设有至少一根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二滑轨座,所述第二滑轨座位于所述第二卧铺底板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二滑轨座上设有若干个可滑动的第二滑轨块,所述第二滑轨块的上表面安装在所述第二卧铺底板单元的下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卧铺底板的宽度为870mm,所述卧铺骨架与所述车身外板之间的距离大于320mm,当所述卧铺底板一部分内藏在所述间隙内时,所述卧铺底板外露550mm,可以满足坐姿和相关功能,变形成为卧铺时,宽度由座椅形态下的550mm向外延伸至850mm的宽度,满足卧姿和相关功能。优选地,所述卧铺骨架靠近驾驶室非驾驶座一侧的侧面设有脚撑。优选地,所述卧铺骨架上设有驱动所述脚撑转动的脚撑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整合了商用车副驾驶座椅和卧铺的形态和功能,使其同时拥有座椅的乘坐功能和卧铺的睡觉休息功能,且可自由切换;2、部件少,避免驾驶室内部拥挤,空间利用率高;2、下卧铺和主驾驶位视野更好,便于驾驶员行车,安全性更高;3、变形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座椅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中第一卧铺底板单元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中卧铺底板全展开后卧铺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卧铺骨架1、卧铺底板2、靠背3、后围内饰板4、车身外板5、间隙6、第一滑轨组7、第一滑轨座8、第一滑轨条9、电机10、第一卧铺底板单元11、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第二滑轨座13、第二滑轨块14、脚撑15、脚撑驱动机构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包括卧铺骨架1,卧铺骨架1上活动铺设有卧铺底板2,卧铺骨架1上靠近驾驶室后部的一侧上方还设有竖向的靠背3,靠背3固定安装在驾驶室的后围内饰板4上,后围内饰板4安装在驾驶室后部的车身外板5上,后围内饰板4和靠背3的底部与卧铺骨架1之间留有间隙6,间隙6的高度与卧铺底板2的厚度相匹配,卧铺底板2的宽度大于卧铺骨架1的宽度,卧铺骨架1与车身外板5之间的距离大于卧铺底板2宽度与卧铺骨架1宽度之差。使用时,将卧铺底板2插入间隙6,使其一部分内藏在卧铺骨架1与车身外板5之间,此时,如图3所示,为座椅形态,可以实现坐或者向前方半卧,当需要卧铺形态时,如图5所示,将卧铺底板2向外平移,其外露的宽度增大,即可满足卧姿和相关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卧铺骨架1上可以设置两组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一滑轨组7,第一滑轨组7包括固定安装在卧铺骨架1上的第一滑轨座8和可在第一滑轨座8上前后滑动的第一滑轨条9,卧铺底板2安装在两根第一滑轨条9上,卧铺骨架1上设有驱动第一滑轨条9在第一滑轨座8上滑动的电机10。另外,结合图2和图3所示,卧铺底板2包括并排的第一卧铺底板单元11和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第一卧铺底板单元11位于驾驶室内驾驶座后方,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位于驾驶室非驾驶座后方,卧铺骨架1上设有四组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一滑轨组7,第一滑轨组7包括固定安装在卧铺骨架1上的第一滑轨座8和可在第一滑轨座8上前后滑动的第一滑轨条9,第一卧铺底板单元11安装在两根相邻的第一滑轨条9上,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安装在另外两根相邻的第一滑轨条9上,两根相邻的第一滑轨条9连有驱动其在第一滑轨座8上滑动的电机10。同时,如图2所示,卧铺骨架1上设有一根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二滑轨座13,第二滑轨座13位于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的下方,第二滑轨座13上设有若干个可滑动的第二滑轨块14,第二滑轨块14的上表面安装在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的下表面上。使用时,通过电机10驱动第一滑轨条9运动,进而带动卧铺底板2运动,使其在座椅形态和卧铺形态之间切换。通过将卧铺底板2分为并排的第一卧铺底板单元11和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如图4所示,使其可以单独伸出,便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本实施例中,卧铺底板2的宽度为870mm,卧铺骨架1与车身外板5之间的距离大于320mm,当卧铺底板2一部分内藏在间隙6内时,卧铺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包括卧铺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卧铺骨架(1)上活动铺设有卧铺底板(2),所述卧铺骨架(1)上靠近驾驶室后部的一侧上方还设有竖向的靠背(3),所述靠背(3)固定安装在驾驶室的后围内饰板(4)上,所述后围内饰板(4)安装在驾驶室后部的车身外板(5)上,所述后围内饰板(4)和靠背(3)的底部与所述卧铺骨架(1)之间留有间隙(6),所述间隙(6)的高度与所述卧铺底板(2)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卧铺底板(2)的宽度大于所述卧铺骨架(1)的宽度,所述卧铺骨架(1)与所述车身外板(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卧铺底板(2)宽度与所述卧铺骨架(1)宽度之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包括卧铺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卧铺骨架(1)上活动铺设有卧铺底板(2),所述卧铺骨架(1)上靠近驾驶室后部的一侧上方还设有竖向的靠背(3),所述靠背(3)固定安装在驾驶室的后围内饰板(4)上,所述后围内饰板(4)安装在驾驶室后部的车身外板(5)上,所述后围内饰板(4)和靠背(3)的底部与所述卧铺骨架(1)之间留有间隙(6),所述间隙(6)的高度与所述卧铺底板(2)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卧铺底板(2)的宽度大于所述卧铺骨架(1)的宽度,所述卧铺骨架(1)与所述车身外板(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卧铺底板(2)宽度与所述卧铺骨架(1)宽度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铺骨架(1)上设有至少两组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一滑轨组(7),所述第一滑轨组(7)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卧铺骨架(1)上的第一滑轨座(8)和可在所述第一滑轨座(8)上前后滑动的第一滑轨条(9),所述卧铺底板(2)安装在两根所述第一滑轨条(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铺骨架(1)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滑轨条(9)在所述第一滑轨座(8)上滑动的电机(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使用的可变形卧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铺底板(2)包括并排的第一卧铺底板单元(11)和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所述第一卧铺底板单元(11)位于驾驶室内驾驶座后方,所述第二卧铺底板单元(12)位于驾驶室非驾驶座后方。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潇黄发明孙隽杰任伍星王志坚魏铭孙攀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