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69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固定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腔前后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承轴板,所述电机上端动力连接设有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下端面转动连接的动力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金属切削过程中,采用多次进给的方式,使切削刀的切削深度逐渐增大,并在每次切削刀脱离工件时对切削刀上残留的积屑瘤进行加热清除,保证了切削刀在切削工作时不受积屑瘤对其加工精度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升金属切削的精度,同时其多次进给的方式也保证了切削工件的有效散热,减小工件的热变形,从而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切削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从而获得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合乎要求的零件的加工过程。在用低、中速连续切削一般钢材或其他塑性材料时,切屑同刀具前面之间存在着摩擦,如果切屑上紧靠刀具前面的薄层在较高压强和温度的作用下,同切屑基体分离而粘结在刀具前面上,再经层层重叠粘结,在刀尖附近往往会堆积成一块经过剧烈变形的积屑瘤,其在切削时残留在加工表面上,从而使工件变得粗糙,所以在精加工时一定要设法避免或抑制积屑瘤的形成,现有设备主要是通过改善材料性质或者调节切削速度来抑制积屑瘤的形成,其效果受局限性,效果不明显。本专利技术阐述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积屑瘤在切削时残留在加工表面上,从而使工件变得粗糙,现有设备主要是通过改善材料性质或者调节切削速度来抑制积屑瘤的形成,其效果受局限性,效果不明显。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本例的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固定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腔前后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承轴板,所述电机上端动力连接设有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下端面转动连接的动力轴,所述箱体内设有切削腔,所述切削腔内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的第二承轴板,所述第二承轴板与所述切削腔左侧内壁转动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左端面外侧且左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调节转盘,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一螺纹块,所述切削腔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二承轴板左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块左右滑动连接的第一导杆,所述传动腔内设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前后侧内壁上的两个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轴之间设有齿板,所述齿板左端面与左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板右端面与右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板内固定设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下端面螺纹连接设有切削刀,所述传动腔内设有间歇装置,所述间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前后侧端面上的第三承轴板,所述第三承轴板与所述第一承轴板内转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三承轴板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上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块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螺纹块上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反转开关,所述切削腔内设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前后对称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的两个第四承轴板,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第五承轴板,对应位置所述第四承轴板与所述第五承轴板内前后滑动设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上固定设有加热环,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后侧内壁上的第六承轴板,所述第六承轴板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之间转动设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三螺纹块,所述第三螺纹块上端面上固定设有触发开关。其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块右端面上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面上固定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装置,所述切削腔左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直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三直齿轮,所述传动腔前后内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动力轴斜齿啮合连接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后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后端面外侧,所述切削腔前后内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三转动轴斜齿啮合连接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后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后端面外侧且与所述第四转动轴皮带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调节转盘,可以带动所述夹持装置左右移动以确定切削位置。其中,所述进给装置还包括贯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与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供所述切削刀上下进给的行程孔,右侧所述第一转动轴后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后端面外侧且与所述第四转动轴皮带连接,有益的,右侧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四转动轴的传动比远远小于所述第五转动轴与所述第四转动轴的传动比,以保证在保持工件一定转速的同时所述第三螺纹杆有合适的进给速度。其中,所述间歇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杆上端面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右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有开口向下且右侧内壁贯通的限制腔,所述限制腔前后内壁上扭簧转动设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上固定设有抵触杆,所述传动腔上下侧内壁上转动设有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固定设有半圈槽轮,所述抵触杆能够在所述半圈槽轮上轨道内滑动,所述传动腔前后侧内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六转动轴斜齿啮合连接的第七转动轴,所述传动腔前后内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斜齿啮合连接的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与所述第七转动轴皮带连接,所述固定板上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传动腔上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七承轴板,所述第七承轴板内左右滑动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左端面固定设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右端面与所述第七承轴板左端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盘右端面与所述第七承轴板左端面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设有两个可吸合的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滑杆右端面固定设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下端面固定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三固定块上端面抵触的第二反转开关,当所述固定板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块下移时,所述抵触杆在所述半圈槽轮上轨道内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半圈槽轮转动半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螺纹块的间歇下移,当所述固定板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移时,所述抵触杆顺时针转动,所述转动销扭簧弹力积累,所述抵触杆右端与所述半圈槽轮抵触且不带动所述半圈槽轮转动。其中,所述清理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杆远离对称中心侧端面上的从动斜面块,所述从动斜面块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与所述第四承轴板远离对称中心侧端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有益的,前侧所述第一滑杆下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右端面上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端面上固定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收集腔,所述固定板前后端面上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动力轴,所述曲杆与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以及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曲杆下端面上固定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弹簧抵触的主动斜面块,当所述主动斜面块上移带动所述第二弹簧向靠近对称中心侧滑动时,两个所述加热环相向运动环绕所述切削刀,所述切削刀上的切斜瘤在高温作用下脱落掉入所述收集腔内。其中,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六承轴板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上端面上且与所述第三螺纹块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三导杆,所述第三螺纹杆上端延伸至所述箱体上端面外侧且与所述传动腔上侧内壁以及所述箱体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上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二调节转盘,所述第一承轴板下端面与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皮带连接的第九转动轴,所述第九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四直齿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五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传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固定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腔前后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承轴板,所述电机上端动力连接设有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下端面转动连接的动力轴,所述箱体内设有切削腔,所述切削腔内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的第二承轴板,所述第二承轴板与所述切削腔左侧内壁转动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左端面外侧且左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调节转盘,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一螺纹块,所述切削腔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二承轴板左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块左右滑动连接的第一导杆;所述传动腔内设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前后侧内壁上的两个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轴之间设有齿板,所述齿板左端面与左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板右端面与右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板内固定设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下端面螺纹连接设有切削刀;所述传动腔内设有间歇装置,所述间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前后侧端面上的第三承轴板,所述第三承轴板与所述第一承轴板内转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三承轴板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上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块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螺纹块上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反转开关;所述切削腔内设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前后对称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的两个第四承轴板,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第五承轴板,对应位置所述第四承轴板与所述第五承轴板内前后滑动设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上固定设有加热环;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后侧内壁上的第六承轴板,所述第六承轴板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之间转动设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三螺纹块,所述第三螺纹块上端面上固定设有触发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次进给自动去除积屑瘤的金属切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传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固定设有电机,所述传动腔前后内壁上固定设有第一承轴板,所述电机上端动力连接设有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下端面转动连接的动力轴,所述箱体内设有切削腔,所述切削腔内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的第二承轴板,所述第二承轴板与所述切削腔左侧内壁转动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左端面外侧且左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调节转盘,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一螺纹块,所述切削腔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二承轴板左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块左右滑动连接的第一导杆;所述传动腔内设有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前后侧内壁上的两个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轴之间设有齿板,所述齿板左端面与左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板右端面与右侧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板内固定设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下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下端面螺纹连接设有切削刀;所述传动腔内设有间歇装置,所述间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前后侧端面上的第三承轴板,所述第三承轴板与所述第一承轴板内转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三承轴板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上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块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螺纹块上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反转开关;所述切削腔内设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前后对称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的两个第四承轴板,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上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第五承轴板,对应位置所述第四承轴板与所述第五承轴板内前后滑动设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上固定设有加热环;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后侧内壁上的第六承轴板,所述第六承轴板与所述第一承轴板之间转动设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上螺纹连接设有第三螺纹块,所述第三螺纹块上端面上固定设有触发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块右端面上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右端面上固定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装置,所述切削腔左右侧内壁之间转动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直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三直齿轮,所述传动腔前后内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动力轴斜齿啮合连接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后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后端面外侧,所述切削腔前后内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三转动轴斜齿啮合连接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后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后端面外侧且与所述第四转动轴皮带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装置还包括贯通设置在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与所述切削腔上侧内壁供所述切削刀上下进给的行程孔,右侧所述第一转动轴后端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萌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闽清县通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