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33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收发电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包含nRF24L01芯片、LM1117稳压芯片、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解电容Cb1、晶振X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阻R1、电阻R2、天线,采用LM1117稳压芯片将5V的输入电压转化为3.3V给nRF24L01芯片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nRF24L01芯片后的无线收发电路功耗降低;射频信号可高速发射、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更远,更适合复杂场景;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性能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技术介绍
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是现代测量仪器的基础,在工业测控、医疗监护和实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当数据采集点处于非固定位置或运动状态时,数据采集系统必须与主机分离,同时还需利用电池供电。因此,由无线收发电路或模块组成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是有效的解决方式。比较典型的无线收发电路或模块有采用2.4GHz通信频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433、868、915MHz通信频率的遥控模块及数传模块、900、1800MHz通信频率的GSM模块,但现有的无线收发电路或模块易造成系统体积过大、功耗偏高,不能完全满足采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监测系统的需要,尤其是需要大规模、密集型部署,仅需要近距离通信的场合,传统的无线通信模块容易造成网络通信的阻塞、缩小网络的容量、增加节点的功耗、缩短节点的寿命。因此设计一种无线收发电路,来解决上述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技术背景中无线通讯易受干扰、传输距离短等问题提供一种无线收发电路,采用nRF24L01芯片和LM1117稳压芯片,使电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稳定性,通信距离更远,同时降低了功耗。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包含芯片nRF24L01、稳压芯片LM11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解电容Cb1、晶振X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阻R1、电阻R2、天线;其中,电阻R1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连接,晶振X1的两端与电阻R1并联,电容C8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串联,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串联,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IREF电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DVDD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nRF24L01的ANT2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VDD_PA端连接,芯片nRF24L01的ANT1端连接在电感L1、电感L2之间,芯片nRF24L01的VDD_PA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6、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ANT2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5V的输入电源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Vin输入端、电容C3的一端、电解电容Cb1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GDN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并接地,芯片nRF24L01的8、14、17、20的引脚均为VSS接地端,并联后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Vout端、电容C2的另一端、+3.3V的电源端连接,芯片nRF24L01的7、15、18的引脚均为输入电源端,并联后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采用nRF24L01芯片后的无线收发电路功耗降低;2、射频信号可高速发射、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更远,更适合复杂场景;3、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性能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无线收发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如图1所示,包含芯片nRF24L01、稳压芯片LM11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解电容Cb1、晶振X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阻R1、电阻R2、天线;其中,电阻R1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连接,晶振X1的两端与电阻R1并联,电容C8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串联,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串联,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IREF电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DVDD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nRF24L01的ANT2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VDD_PA端连接,芯片nRF24L01的ANT1端连接在电感L1、电感L2之间,芯片nRF24L01的VDD_PA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6、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ANT2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5V的输入电源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Vin输入端、电容C3的一端、电解电容Cb1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GDN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并接地,芯片nRF24L01的8、14、17、20的引脚均为VSS接地端,并联后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Vout端、电容C2的另一端、+3.3V的电源端连接,芯片nRF24L01的7、15、18的引脚均为输入电源端,并联后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芯片LM1117将5V输入电压转换成3.3V给nRF24L01供电。nRF24L01与单片机接口为四线SPI方式,CSN、SCK、MOSI、MISO管家分别是SPI的片选使能线、时钟线、数据输入线、数据输出线。IRQ为中断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接至单片机的外部中断2()管脚,单片机主要是通过该接口线与nRF24L01进行通信并判断数据接收和数据发送是否完成。CE为芯片的RX/TX模式选择线。IREF为参考电流输入端,通过22kΩ电阻R2接地。管脚ANT1和ANT2给天线提供平衡的RF输出,通过后接的简单射频网络匹配电路获得单端50Ω的阻抗输出。网络匹配电路在发送模式时阻止谐波,在接收模式时克制本地振荡漏出。VDD_PA管脚输出1.8V电压,给片内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源。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芯片nRF24L01、稳压芯片LM11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解电容Cb1、晶振X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阻R1、电阻R2、天线;/n其中,电阻R1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连接,晶振X1的两端与电阻R1并联,电容C8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串联,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串联,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IREF电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DVDD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nRF24L01的ANT2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VDD_PA端连接,芯片nRF24L01的ANT1端连接在电感L1、电感L2之间,芯片nRF24L01的VDD_PA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6、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ANT2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5V的输入电源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Vin输入端、电容C3的一端、电解电容Cb1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GDN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并接地,芯片nRF24L01的8、14、17、20的引脚均为VSS接地端,并联后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LM1117稳压芯片的Vout端、电容C2的另一端、+3.3V的电源端连接,芯片nRF24L01的7、15、18的引脚均为输入电源端,并联后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芯片nRF24L01、稳压芯片LM11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解电容Cb1、晶振X1、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阻R1、电阻R2、天线;
其中,电阻R1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连接,晶振X1的两端与电阻R1并联,电容C8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XC1端串联,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与芯片nRF24L01的XC2端串联,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IREF电流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一端与芯片nRF24L01的DVDD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nRF24L01的ANT2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如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