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25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转换驱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触电插座、安全负载以及防触电设备,通过在插座中设置中央控制模块,将从市电获取的220V电(强电)转化为低于36V的安全输出电源(弱电),有效地避免带强电操作,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通过插座与安全负载及各种弱电智能负载的适配兼容,扩展了插座的外设负载的类型,还实现了根据场景需求负载类型直接替换、自由组合,使得负载多场景使用变为现实,进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消费者使用成本和安装成本;还利用数据通信电路,实现对负载的智能控制;利用扣合组件与安全负载的扣合作用、插座与安全负载内侧利用磁铁吸合引导产生的紧固力,实现了插座与安全负载的便捷装配,实现了负载的360°旋转调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本技术涉及电力转换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
技术介绍
目前,电源驱动和负载多为整体式安装,导电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均为整体式,最为常见的形式如下:1、由塑胶壳包裹电源驱动模块和负载部分(包含不限于照明负载和USB充电负载),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使用;2、通过外置式适配器的方式来驱动负载工作。但是,此种电源驱动和负载的连接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以常规的灯具组件为例,灯具组件包括灯具(负载)和灯座(电源驱动),其中灯座是直接与220V的市电电源连通,通过外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灯具安装原理为将灯具的电源输入端接通到灯座的对应接口(零线、火线)。即灯座的零线、火线有部分裸露在空气中,工作人员极易在电路检修时、灯具替换时直接与强电输出的零线、火线接触,从而导致触电事故。以常规的充电插座为例,常规充电插座(包括两孔、三孔市电插座接口,以及USB充电插座)同样是直接与220V的市电电源连通,通过家庭总控的空气开关控制电源通断,每个电源插口直接连接家庭供电电源的零线、火线以及地线连接,在进行电路检修时要直接接触220V的强电,安全隐患极大。即以上两种负载和电源驱动的安装方式,由于是直接接触市电的220V强电,在用户安装和日常更换以及维护照明设备时,若是操作不当,极易引起触电事故,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及安全负载,解决了由于现有插座直接连通市电(例如220V、110V)、接口处输出强电,在电路检修和负载检修、更换时,潜伏着巨大的电路安全隐患和人身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第一封装组件、扣合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内的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传输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底部,其正面紧靠所述电源传输模块;所述扣合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两侧,内接所述电源传输模块。所述扣合组件用于固定外部接入的安全负载;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用于将接入的强电电源转化为弱电电源,并输出到所述电源传输模块;所述电源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安全负载对接,并向所述安全负载传输所述弱电电源。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固定架和面板边框,以及嵌入所述面板边框内侧的插座面盖;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并转化所述强电电源的插座PCB板,所述插座PCB板至少包括变压电路、稳压电路和数据通讯电路。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一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一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一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插座中间隔板;或者,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二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二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插座中间隔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一插座PCB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插座PCB连接板接口侧的导电柱和围绕在所述导电柱两侧的电极片;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表面的第二导电介质;所述第二导电介质设置为箔状圆环。所述扣合组件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嵌入所述固定架的第一弹簧,以及压制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按键和第一弹簧盖,所述第一按键设有卡扣;或者,所述扣合组件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依次嵌入所述固定架的卡扣摆片及第二弹簧,以及压制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按键和第二弹簧盖。对应于上述防触电插座,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包括第二封装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内的电源转接模块和负载元件;所述负载元件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组件的产品功能侧,所述电源转接模块紧靠所述负载元件;所述电源转接模块用于接入弱电电源并将所述弱电电源传输至所述负载元件。所述电源转接模块为第一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的第一负载PCB连接板、第一负载中间隔板和第三紧固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负载PCB连接板上的第三导电结构;或者,所述电源转接模块为第二扣合方式的转接组件,包括紧贴所述负载元件的第二负载PCB连接板、第二负载中间隔板和第四紧固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负载PCB连接板接口侧的第四导电结构。所述第三导电结构包括中心处的弹性导电体和环绕于所述弹性导电体的导电圆筒,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电圆筒的接口侧的环状金属导电体,所述第一负载PCB连接板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弹性导电体和所述导电圆筒的固定通孔;或者,所述第四导电结构包括多个柱状弹性导电体,所述第二负载中间隔板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柱状弹性导电体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封装组件包括组合安装的负载外壳和接口顶盖;所述接口顶盖为内侧设有环形卡槽的圆筒状塑胶盖;或是外壁设有环形卡槽的圆筒状塑胶盖。所述第一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所述第二扣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内扣式、外扣式;所述负载元件包括但不限于LED照明组件与/或USB充电组件。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有益效果如下:1)在防触电插座中设置中央控制模块,利用中央控制模块中变压电路的降压功能将从市政供电电源获取的强电(例如220V、110V)转化为低于36V的弱电输出电源,有效地避免带强电操作引起的安全隐患,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2)通过第二插座PCB连接板、第一插座PCB连接板的板面设计,增大了与插座PCB板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电源输出的稳定性与传输效率;3)通过在第一导电结构中设置片状的电极片、在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上覆盖第二导电介质(箔状导电介质),扩大了与外接设备的导电面积,保证了与外接设备的供电效率与供电稳定性;4)通过第一插座PCB连接板、第二插座PCB连接板与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的组合安装,向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源接触点,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电源输出;5)通过在所述防触电插座中设置扣合组件,利用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卡扣摆片的定位作用,以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反作用力,实现了对外接设备的紧固效果,并达到了即装即用的可拆卸功能以及无风险替换(检修或更换外接设备,此外接设备为配套的安全负载)功能;6)通过在插座PCB板与插座面盖之间加入中间隔板(包括第一插座中间隔板和第二插座中间隔板),隔离了外界与中央控制模块的接触,进而降低了面板漏电的可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触电安全负载,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第一负载PCB连接板、第二负载PCB连接板与第三导电结构64、第四导电结构的组合安装,向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源接触点传输线路,提高了电源导入的稳定性;2)利用第三导电结构的导电圆筒和环状金属导电体的协同作用,或排列分布在圆形第二负载PCB连接板上的柱状弹性导电体,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组件、扣合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内的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传输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底部,其正面紧靠所述电源传输模块;所述扣合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两侧,内接所述电源传输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组件、扣合组件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内的中央控制模块和电源传输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底部,其正面紧靠所述电源传输模块;所述扣合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封装组件的两侧,内接所述电源传输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装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固定架和面板边框,以及嵌入所述面板边框内侧的插座面盖;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入并转化强电电源的插座PCB板,所述插座PCB板至少包括变压电路、稳压电路和数据通讯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一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一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一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插座中间隔板;
或者,所述电源传输模块为第二扣合方式的传输组件,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导电结构,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第二紧固件,还包括贴合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第二插座中间隔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一插座PCB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插座PCB连接板接口侧的导电柱和围绕在所述导电柱两侧的电极片;
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紧贴于所述插座PCB板的第二插座PCB连接板,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二插座PCB连接板表面的第二导电介质;
所述第二导电介质设置为箔状圆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组件为两组相同的弹簧卡扣,每组所述弹簧卡扣包括嵌入所述固定架的第一弹簧,以及压制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按键和第一弹簧盖,所述第一按键设有卡扣;
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人代陈汉彬李可培白晓思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加迈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