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92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空气净化器主机内气流流向,提高设备整体的净化效率和加湿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风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第一导风件与第二导风件同轴设置,且均呈筒状,第二导风件远离第一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导风件远离第二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出风口;第一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所述出风口方向呈渐扩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设备维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中大多采用离心叶轮实现空气的流通,其中后向式离心叶轮的特征是中心进风面和出风方向呈90度夹角,气流从底部经过叶轮后,呈螺旋状向水平方向四周吹出。但目前匹配后向式离心叶轮的导风槽的内壁大多呈接近垂直的角度,此种形式的导风槽使气流较易在底部产生涡流,从而使上部产生互相影响的紊流,进而导致设备的效率降低。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点及其他因素,提供了一种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的风道优化技术方案,从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好的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性能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组件、主机及净化加湿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空气净化器主机内气流流向,提高设备整体的净化效率和加湿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同轴设置,且均呈筒状,所述第二导风件远离第一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状。其中,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呈渐缩状。具体地,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三导风件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导风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导风件与第二导风件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导风组件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导风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第一导风件与第二导风件均呈筒状,且第二导风件远离第一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导风件远离第二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出风口;第一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状。由此分析可知,本申请中通过呈弧形的第一导风件能够对由进风口进入导风组件内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由于第一导风件与第二导风件的相交处的高度较低,使气流能够迅速的得到扩散,从而减少了气流在高压区的衰减。并且,由于第一导风件向出风口方向呈渐扩状,因此,气流能够在第一导风件的作用下以更低的衰减经过出风口排出导风组件,从而提高了出风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生涡流或紊流的问题。而本申请中的第一导风件与第二导风件均成筒状,也能够对气流的导向更加均匀。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主机,用于净化加湿装置,包括上述的导风组件以及第一外壳、吸风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相接;所述吸风机构设置于所述导风组件的内部,且所述吸风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件之间形成有第一导风通道;所述风道上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外壳的方向延伸;所述吸风机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设有筒状盖板,所述筒状盖板向进风口的方向呈渐缩状,且所述筒状盖板与所述第二导风件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气流能够沿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流出。其中,本技术提供的主机,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导风组件对应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导风件。具体地,所述吸风机构为叶轮,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导风组件的轴线共线。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净化加湿装置,包括上述的主机以及底座;所述净化加湿装置还包括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与所述主机相连接;和/或所述净化加湿装置还包括加湿装置,所述净化加湿装置还包括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所述主机与所述底座之间。其中,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第二外壳以及滤芯,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内部,所述第二外壳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外部气体由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经过所述滤芯过滤后流向所述进风口。具体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第三外壳、水箱以及蒸发滤芯,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的内部,且所述水箱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三外壳内部的气体由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水箱,并通过所述蒸发滤芯过滤后流向所述进风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靠近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状,因此,气流会在第一导风件的作用下以更低的衰减经出风口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生涡流或紊流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空气净化器主机内气流流向,提高了整体设备的净化效率和加湿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加湿装置中主机配合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净化加湿装置中主机配合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导风组件;201-第一导风件;202-第二导风件;203-第三导风件;3-吸风机构;4-动力机构;5-第一导风通道;6-第二导风通道;7-进风口;8-底板;9-筒状盖板;10-净化装置;1001-第二外壳;1002-滤芯;11-底座;1101-初级滤网;12-加湿装置;1201-第三外壳;1202-蒸发滤芯;1203-水箱;1204-第二进气口,13-风道上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同轴设置,且均呈筒状,所述第二导风件远离第一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出风口;/n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同轴设置,且均呈筒状,所述第二导风件远离第一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形成有出风口;
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渐扩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内壁面呈弧形,且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呈渐缩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导风件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三导风件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导风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三导风件与第二导风件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


5.一种主机,用于净化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导风组件以及第一外壳、风道上盖、吸风机构和动力机构;
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相接;
所述吸风机构设置于所述导风组件的内部,且所述吸风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件之间形成有第一导风通道;
所述风道上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件远离所述第二导风件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外壳的方向延伸;
所述吸风机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设有筒状盖板,所述筒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斌池含龙严寒
申请(专利权)人:空气管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