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梯级蓄冷-释冷型数据机房多模式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292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梯级蓄冷‑释冷型数据机房多模式制冷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循环泵,空调末端设备,冷却水循环泵,主冷却塔,辅助冷却塔,板式换热器,梯级相变蓄冷装置,温度传感器。该系统可根据运行状态和外界条件,控制电磁阀门,灵活调整运行模式。在夜间低谷电时期,系统可切换6种运行模式,实现梯级相变蓄冷装置蓄冷量和利用夜间自然冷量最大化。在白天峰电时期,系统具有9种运行模式,最大化降低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回水温度,从而减少冷水机组制冷能耗和运行成本,实现节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系统可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和外界自然冷源,显著降低数据机房制冷能耗和运行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级蓄冷-释冷型数据机房多模式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据机房制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梯级蓄冷-释冷型数据机房多模式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能耗也在迅速增加。在2010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已占全球总耗电量的1.3%。其中,除IT服务器外,冷却设备能耗最高,约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30-50%。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数据中心制冷能耗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此外,由于电力需求和供给不平衡,国家实施峰谷电价,鼓励错峰用电。若能在夜间低谷电时期,蓄存一定冷量供白天使用,则不仅能起到电网削峰填谷的作用,更能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经济性。专利号为ZL2018208097738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数据中心节能蓄冷及供冷系统,该系统包括制冷机组、释冷泵、散热器、冷冻泵、蓄冷罐。通过在夜间低谷电时期加大制冷机组投入,对制冷罐蓄冷,将大量的冷量储存在蓄冷罐中,当白天用电峰值时,蓄冷罐进行放冷,将所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在不影响系统供冷的前提下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减少系统的运行投入。专利号为ZL20172085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梯级蓄冷-释冷型数据机房多模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水机组,所述的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出水口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冷冻水循环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空调末端设备、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的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入水口;/n板式换热器,一根冷冻水换热循环管路一端与空调末端设备出水口以及第一电磁阀之间的冷冻水循环管路连通,并且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三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的冷冻水循环板片侧、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十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以及位于第一电磁阀与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进水口之间的冷冻水循环管路;/n梯级相变蓄冷装置,所述的梯级相变蓄冷装置包括内壳体和间隔套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级蓄冷-释冷型数据机房多模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水机组,所述的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出水口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依次连接冷冻水循环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空调末端设备、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的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入水口;
板式换热器,一根冷冻水换热循环管路一端与空调末端设备出水口以及第一电磁阀之间的冷冻水循环管路连通,并且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三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的冷冻水循环板片侧、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十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以及位于第一电磁阀与冷水机组的蒸发器的进水口之间的冷冻水循环管路;
梯级相变蓄冷装置,所述的梯级相变蓄冷装置包括内壳体和间隔套在内壳体外的外壳体,在所述的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在所述的外壳体和内壳体顶壁上盖有上盖板,在所述的内壳体中沿竖直方向左右间隔固定有两块挡板将所述的内壳体分隔为彼此独立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在所述的第一腔室内填充有第一级相变材料形成第一级相变蓄冷单元,在所述的第二腔室内填充有第二级相变材料形成第二级相变蓄冷单元,在所述的第三腔室内填充有第三级相变材料形成第三级相变蓄冷单元,在所述的第一级相变材料、第二级相变材料以及第三级相变材料中分别安装有多个蓄冷装置温度传感器,一根冷冻水换热盘管和一根冷却水换热盘管分别盘绕经过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的冷冻水换热盘管的一端与安装有第十三电磁阀以及第五温度传感器的冷冻水换热第一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的第十三电磁阀以及第五温度传感器沿释冷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安装在冷冻水换热第一干管;所述的冷冻水换热盘管的另一端与安装有第十五电磁阀、第六温度传感器-的冷冻水换热第二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的第六温度传感器-和第十五电磁阀沿释冷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安装在冷冻水换热第二干管上;所述的冷冻水换热第一干管的另一端分为安装有第八电磁阀的第一支管和安装有第九电磁阀的第二支管,所述的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在位于空调末端设备出水口以及第一电磁阀之间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上,所述的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位于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五电磁阀之间的冷冻水换热循环管路上;所述的冷冻水换热第二干管的另一端分成安装有第四电磁阀的第三支管和安装有第十六电磁阀的第四支管,所述的第三支管的另一端与位于冷冻水循环泵和空调末端设备进水口之间的冷冻水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的第四支管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三电磁阀和第十电磁阀之间的冷冻水换热循环管路连通;安装有第十七电磁阀的第五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石磊许勃文贾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