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丝结构、灯泡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86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丝结构、灯泡及灯具,灯丝结构包括正极支撑导线、负极支撑导线、至少一个分别与正极支撑导线、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复合发光基板以及至少一个呈环状且分别与正极支撑导线、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环形发光基板;复合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的外环发光基板以及与外环发光基板相连接且呈环状的内环发光基板;在沿正极支撑导线的长度方向上,环形发光基板与外环发光基板、内环发光基板相互平行排列设置,且外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正极支撑导线、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内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正极支撑导线、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环形发光基板分别与正极支撑导线、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该灯丝结构不仅结构简单、美观,而且发光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丝结构、灯泡及灯具
本技术属于灯泡
,具体涉及一种灯丝结构、灯泡及灯具。
技术介绍
现时用于LED灯泡的发光源主要以灯珠、硬灯丝和软灯丝三类为主,其中,灯珠和硬灯丝类是以现有的颗状或条状可独立发光的灯珠或灯丝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搭建方式搭建成立体形状的LED灯丝,而软灯丝则因为本身的柔软性,需要以金属线支撑去构成不同形状的LED灯丝。然而,目前采用上述三类发光源搭建成的LED灯丝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外观不好看且发光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丝结构,旨在解决现有LED灯丝结构复杂、发光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灯丝结构,包括正极支撑导线、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相对设置的负极支撑导线、至少一个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复合发光基板,以及至少一个呈环状且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环形发光基板;所述复合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的外环发光基板以及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相连接且呈环状的内环发光基板,其中,在沿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或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环形发光基板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相互平行排列设置,且所述外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所述内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所述环形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内径,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发光基板的内径;或者,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内径,所述环形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内径,且所述环形发光基板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且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第一环形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多个第一发光芯片,其中,各个所述第一发光芯片沿所述第一环形基板的延伸方向环向布置,且各个所述第一发光芯片相串联或相并联而形成呈环状的第一发光链,所述第一发光链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基板分别自相对的两侧内壁向其中心方向延伸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基板和第二连接基板,其中,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基板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基板相固定,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基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基板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基板上设有第一导电极,所述第二连接基板上设有第二导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极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链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极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链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环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且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第二环形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多个第二发光芯片,其中,各个所述第二发光芯片沿所述第二环形基板的延伸方向环向布置,且各个所述第二发光芯片相串联或相并联而形成呈环状的第二发光链;所述内环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且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第三环形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环形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多个第三发光芯片,其中,各个所述第三发光芯片沿所述第三环形基板的延伸方向环向布置,且各个所述第三发光芯片相串联或相并联而形成呈环状的第三发光链;其中,所述第二发光链与所述第三发光链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后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形基板分别自相对的两侧内壁向其中心方向延伸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基板和第四连接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环形基板的一侧内壁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基板与所述第三环形基板相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基板的另一侧内壁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基板与所述第三环形基板相连接;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基板并与所述第三连接基板相固定,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穿过所述第四连接基板并与所述第四连接基板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基板上设有第三导电极,所述第四连接基板上设有第四导电极,其中,所述第二发光链与所述第三发光链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三导电极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链与所述第三发光链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后通过所述第四导电极与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对应地,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灯泡,包括灯头、灯蕊柱、灯壳以及前述的灯丝结构,所述灯壳具有与所述灯头相适配的安装接口,所述灯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接口相配合并在所述灯壳内形成密封的容纳空间,所述灯丝结构和所述灯蕊柱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灯蕊柱的一端与所述灯丝结构相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灯头的一端相固定;其中,所述灯头内设置有驱动电源,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穿过所述灯蕊柱并与所述驱动电源电连接。对应地,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灯具,包括前述的灯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灯丝结构,以多个呈环状的发光基板作为发光基础,再利用灯泡原来的正极通电导线和负极通电导线作为支撑构建成立体形状,不仅结构简单而美观,而且在沿正极支撑导线或负极支撑导线的长度方向上,由于环形发光基板与外环发光基板、内环发光基板相互平行排列设置,因此可达到360°的多层次发光效果,同时由于复合发光基板采用环内有环的复合结构设计,因此内环发光基板可至少填补外环发光基板的发光暗区,提高发光的均匀度,从而使得整个灯丝结构可达到极佳的发光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灯丝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灯丝结构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灯丝结构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负极支撑导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发光基板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复合发光基板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环形发光基板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环形发光基板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环形发光基板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灯丝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灯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灯丝结构,11-正极支撑导线,111-第一导电支撑段,112-绝缘支撑段,113-第二导电支撑段,12-负极支撑导线,121-导电内芯,122-导电外芯,123-绝缘层;13-复合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支撑导线、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相对设置的负极支撑导线、至少一个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复合发光基板,以及至少一个呈环状且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环形发光基板;所述复合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的外环发光基板以及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相连接且呈环状的内环发光基板,其中,在沿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或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环形发光基板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相互平行排列设置,且所述外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所述内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所述环形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支撑导线、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相对设置的负极支撑导线、至少一个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复合发光基板,以及至少一个呈环状且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环形发光基板;所述复合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的外环发光基板以及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相连接且呈环状的内环发光基板,其中,在沿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或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环形发光基板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相互平行排列设置,且所述外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所述内环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所述环形发光基板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内径,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发光基板的内径;或者,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内径,所述环形发光基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环发光基板的内径,且所述环形发光基板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环发光基板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发光基板包括呈环状且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相固定的第一环形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基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多个第一发光芯片,其中,各个所述第一发光芯片沿所述第一环形基板的延伸方向环向布置,且各个所述第一发光芯片相串联或相并联而形成呈环状的第一发光链,所述第一发光链分别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基板分别自相对的两侧内壁向其中心方向延伸并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基板和第二连接基板,其中,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基板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基板相固定,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基板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基板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基板上设有第一导电极,所述第二连接基板上设有第二导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极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支撑导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链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极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支撑导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链电连接。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锋何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河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