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竖向管道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83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9
一种燃气竖向管道减震装置,燃气立管(4)的外侧包裹若干层减震材料和防水材料,由内至外为a层橡胶垫(7)、b层泡沫金属垫环(8)和c层橡胶(9),橡胶(9)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2);橡胶垫(7)、泡沫金属垫环(8)、橡胶(9)和保温棉(2)的高度相同;保温棉(2)的外侧包裹套管(5),套管(5)的高度高于保温棉(2)的高度;橡胶垫(7)、泡沫金属垫环(8)、橡胶(9)和保温棉(2)的顶部封堵防水油膏(1),下部通过挡板(10)封堵;套管(5)的外侧阵列有若干条一体式固定的固定柱(3),固定柱(3)埋于楼板(6)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环保,稳定性强,阻尼分布均匀,耗能明显,自恢复能力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竖向管道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竖向管道减震装置,可广泛的应用于燃气管道竖管的减震防护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区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安全的需求与我国广大城市所面临的严重地震灾害威胁产生了鲜明的矛盾,尤其是最近几次我国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鲁甸地震)更是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这种矛盾更加激化。在大地震中,燃气管线等设施也发生了巨大的破坏,更进一步加剧了伤亡,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燃气系统因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教训十分惨痛。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因燃气泄漏全市起火50余处;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引发的严重火灾烧毁约36平方公里市区、5万余幢房屋,人员伤亡占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新泻市内共有城市煤气管线284千米、天然气管线27千米,沿信浓川铺设的天然气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几乎都遭到破坏。储气罐破裂引发的火灾持续半个多月,烧毁80余座油罐及大片区域,造成新泻炼油厂瘫痪;1994年美国洛杉矶地震,燃气管网遭到严重破坏,高中压管线破坏三十多处,低压管线破坏七百多处,15.1万个用户停气,燃气系统漏气高达15万处,引发了大量火灾和爆炸;1976年我国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尚无城市燃气系统,只有天津市和少数工业企业有燃气传输系统,柳林配气站25个接口出现不同程度的拔出和泄漏,储气罐也均有不同程度破坏;1999年台湾集7.6级地震,台中市燃气管网破坏900多处,停供用户超过十万;2008年我国汶川8.0级地震,燃气管网破坏严重,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例如北川、青川等地区,因震害严重,无法恢复供气需要进行重建;都江堰市需重建的埋地燃气管线约50千米、架空燃气管线约100千米,燃气管道破裂10多处,燃气系统经济损失达6000多万元。1971年圣费尔南多地震后,人们开始关注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工程抗震防灾问题,1974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成立了生命线地震工程技术委员会(TCLEE),率先系统地开展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继美国之后,日本也开展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于1976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一届美日生命线地震工程会议。Shinozuka对地下管线震害、场地特征和给水管网震害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LosAngels给水管网进行了震害分析。197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制定地震环境条件标准列入了规划。同年,美国修订出版了《原子能电站I级电气设备抗震条件指南》(IEEE2344-1975)。1977年,ASCE成立了生命线地震工程专门学组,加强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研究的力度。1979年,日本自来水协会出版了《给水工程设计指南》,综合了日本在给水系统抗震研究方面的成果。1983年日本出版了《地下煤气管线抗震设计实用建议》。20世纪80年代,Lon等应用SMART21台阵观测资料对生命线空间相关性做了一系列的研究;Shinozuka等开发了大型应用软件;Wang等最早研究了地震波作用下管网和液化区管网的地震反应。90年代以来,断层、场地土液化、滑坡等引起的永久性地面位移(PGD)对埋地管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日本,液化区管线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有限元与传递矩阵杂交方法、拟静态传递矩阵法、土体离散有限元法、孔隙水压力解析法和液化能法等相继产生。HeabaCh给出了永久性地面位移(PGD)及液化位移(LD)与管道破坏率的关系;Yoshizaki等对永久性地面位移对弯管的变形影响做了研究;ohtake等对人工扰动土中的供水管线进行了震害评估;Shinozuka等将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GIS应用于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领域中,利用其采集、处理和分析生命线系统的大量数据信息,并以MelnphiS市的供水系统为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更加完善了生命线系统的震害预测及损失分析方法。21世纪以来,0`Rourke等根据生命线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提出了一个复合生命线系统地震反应的评估框架。另外,美国、日本及时吸收罗马普洛埃塔地震、北岭地震、阪神地震等大地震震害经验,开展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地震灾害和结构抗震方面的研究,修改完善各类工程结构的抗震规范,制订震前防御、震时应急的规划和预案。日本针对本国的地质特点及历次的地震灾害的分析,研制出城市生命线工程应急处置机制,己经用于地铁、高速铁路、城市燃气供应的防震减灾系统中。线弹性分析方法在管系抗震分析与设计中仍占主导地位。线弹性分析方法最早可以迫溯到1960年的Housner抗震设计标准,其中将结构分成三类,将其破坏能引起安全事故最关键的结构作为第一类,并建议对其采用线弹性分析。随后Newmark在抗震设计标准(1967&1969)引入了运行基准地震(OBE)和安全堆地震(SSE)的概念,指出对一类结构和部件采用弹性动力分析。值得提到的是,Newmark在这里讨论了结构在非弹性响应时的高阻尼特性,并在非弹性响应谱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尽管如此,在管系抗震设计中仍然采用比较保守的线弹性分析方法。常用的线弹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静力系数法、响应谱方法和时程分析法。另外,为了研究塑性变形的影响,AsME/PvRC的动应力准则分委员会于1993年对己提出的12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极限载荷分析法、应力一应变相关法、综合平均法、时程分析法、能量平衡和能量极限法、载荷系数法、体积应变能法、地震二次应力法、非弹性响应谱法、动/静力裕度法、疲劳一棘轮极限法以及增铰法等。目前这些方法均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有两种比较简单且常用的、考虑塑性变形影响的方法:一是将塑性变形的影响通过加大阻尼值来实现;另一种是非弹性响应谱方法,即将修正后的弹性响应谱作为输人谱,以引入塑性变形的影响。但不管是加大阻尼方法或非弹性响应谱方法,均是在线弹性分析的基础上修正而来的,虽然能比线弹性得到更符合实际的结果,但目前还只是基于经验和试验观测结果,还没有建立合理确定系统塑性影响系数及等效阻尼值的有效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管系的非弹性变形在降低管系动力响应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非弹性能量的吸收则是衡量地震载荷下管系力学行为的重要参数。1988年高文道先生对管系在多点地震激励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管系多点激励下的响应谱法,也是一种线弹性分析的方法。居安思危,基于燃气管线的地震震害以及地震安全隐患,本技术着重从新材料及结构构造形式设计上对燃气管线进行加强来抵抗地震作用。该材料的研究尚未发现应用于燃气管线隔振,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研究,本项目的泡沫金属实用技术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一则促进泡沫金属的大量应用,另外,对其他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来说,本技术将大大增加燃气管线的安全性,间接经济效率显著,为防灾减灾任务的顺利实施和防灾减灾事业添砖加瓦。而泡沫金属铝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一切。泡沫金属是指含有泡沫气孔的特种金属材料。通过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泡沫金属拥有密度小、隔热性能好、隔音性能好以及能够吸收电磁波等一系列良好优点。泡沫金属的气孔率更高,孔径尺寸较大。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竖向管道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水油膏(1)、保温棉(2)、套管(5)、楼板(6)、橡胶垫(7)、泡沫金属垫环(8)、橡胶(9)和挡板(10);其中,燃气立管(4)的外侧包裹若干层减震材料和防水材料,由内至外为a层橡胶垫(7)、b层泡沫金属垫环(8)和c层橡胶(9),橡胶(9)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2);橡胶垫(7)、泡沫金属垫环(8)、橡胶(9)和保温棉(2)的高度相同;保温棉(2)的外侧包裹套管(5),套管(5)的高度高于保温棉(2)的高度;a层橡胶垫(7)、b层泡沫金属垫环(8)、c层橡胶(9)和保温棉(2)的顶部封堵防水油膏(1),下部通过挡板(10)封堵;套管(5)的外侧阵列有若干条一体式固定的固定柱(3),固定柱(3)埋于楼板(6)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竖向管道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水油膏(1)、保温棉(2)、套管(5)、楼板(6)、橡胶垫(7)、泡沫金属垫环(8)、橡胶(9)和挡板(10);其中,燃气立管(4)的外侧包裹若干层减震材料和防水材料,由内至外为a层橡胶垫(7)、b层泡沫金属垫环(8)和c层橡胶(9),橡胶(9)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2);橡胶垫(7)、泡沫金属垫环(8)、橡胶(9)和保温棉(2)的高度相同;保温棉(2)的外侧包裹套管(5),套管(5)的高度高于保温棉(2)的高度;a层橡胶垫(7)、b层泡沫金属垫环(8)、c层橡胶(9)和保温棉(2)的顶部封堵防水油膏(1),下部通过挡板(10)封堵;套管(5)的外侧阵列有若干条一体式固定的固定柱(3),固定柱(3)埋于楼板(6)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得璋何先龙张昊宇陈洪富李思汉戴君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