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型线性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77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重型线性导轨,其包括线轨和滑移连接在线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线轨之间设有注塑层所述注塑层固设在滑块上,所述注塑层背离滑块的面与线轨相接触,所述滑块朝向线轨的一侧设有若干加固槽,所述注塑层嵌合在加固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滑块通过注塑层在线轨上滑动,滑块与线轨之间处于面接触状态,使得滑块的承载能力更强,并且注塑层表面的摩擦系数低,耐磨性能强,可以有效的在滑块和线轨之间进行过渡,减少滑块的磨损量,延长滑块使用寿命,这种承重型线性导轨尤其适用于高承重、低移速的工作场合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重型线性导轨
本技术涉及导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承重型线性导轨。
技术介绍
导轨是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导移动装置或设备并减少其摩擦的一种装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48408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鼓形滚子的滚动直线导轨副,包括导轨,导轨上活动安装有滑块,滑块上设有返向器,导轨两侧及滑块内表面各设置有四条凹槽,凹槽内装有鼓形滚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滑块通过鼓形滚子支撑在导轨上,当与滑块连接的移动装置的重量不大时,滑块的移动精度尚可,但是,这种采用鼓形滚子的滚动直线导轨副应用在高承重需求的工作环境内时,承载压力全部集中在鼓形滚子上,而鼓形滚子又是线接触在导轨上,因此鼓形滚子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大大降低滑块的移动精度,并且会快速损耗导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承重、低移速的工作场合中的承重型线性导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承重型线性导轨,包括线轨和滑移连接在线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线轨之间设有注塑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通过注塑层在线轨上滑动,此时滑块与线轨之间处于面接触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滑块与线轨之间通过多个滚子的多线接触,这种面接触的方式使得滑块的承载能力更强,并且注塑层表面的摩擦系数低,耐磨性能强,可以有效的在滑块和线轨之间进行过渡,减少滑块的磨损量,延长滑块使用寿命,这种承重型线性导轨尤其适用于高承重、低移速的工作场合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注塑层固设在滑块上,所述注塑层背离滑块的面与线轨相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的尺寸相比于线轨更小,因此将注塑层固设在滑块上的方式,用材少,制造成本低,并且由于滑块尺寸通常不大,注塑难度也大大降低,即使滑块使用寿命结束后,操作者也可以快速的更换新的滑块,降低维护成本。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块朝向线轨的一侧设有若干加固槽,所述注塑层嵌合在加固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加固槽与滑块表面共同形成凹凸不平的面,注塑层凝固后,注塑层朝向滑块的一面会渗透嵌合在加固层内,从而提高注塑层与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这样的设置还不需要对滑块的内侧面进行精加工,因为即使滑块表面粗糙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精度,反而会提高注塑层与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工滑块时,只需打磨更易加工的注塑层表面,提高注塑层表面精度即可,减少了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块与线轨顶部配合的面设为A区、B区和C区,所述B区位于A区和C区之间,所述A区和C区通过注塑层与线轨顶部抵触,所述B区与线轨顶部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块与线轨顶部之间所受的压力最大,单单利用注塑层接触容易使得注塑层受压变形而影响滑块的线轨之间的配合精度,此时滑块的B区直接与线轨顶部接触,可以对滑块的移动起到一个限位、导向作用,提高了滑块的移动精度,A区和C区则通过注塑层与线轨顶部抵触,也分担部分压力,从而减小B区与线轨顶部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便于滑块在线轨上顺畅的滑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线轨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所述圆角的弧度大于等于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可以消除线轨边缘的尖锐部,从而减少线轨对滑块的割损,并且当圆角的弧度大于90°时,圆角与线轨的侧面之间形成一段空缺,以减少滑块侧壁靠近圆角处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滑块在线轨顶面与侧面交接处的压力集中,提高滑块的滑动顺畅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注塑层的材料采用丙烯酸脂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烯酸脂胶固化后具有很小的收缩率及很高的抗压强度,减小滑块受压后注塑层产生变形的可能,保证滑块在线轨上的滑动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线轨顶面沿线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贯穿线轨的安装螺丝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将螺栓穿过安装螺丝孔并固定在机床上,从而快速便捷的将线轨固定在机床上,并且安装螺丝孔也可以减轻线轨的整体重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滑块通过注塑层在线轨上滑动,此时滑块与线轨之间处于面接触状态,这种面接触的方式使得滑块的承载能力更强,并且注塑层表面的摩擦系数低,耐磨性能强,可以有效的在滑块和线轨之间进行过渡,减少滑块的磨损量,延长滑块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高承重、低移速的工作场合中;2.注塑层朝向滑块的一面渗透嵌合在加固层内,可以提高注塑层与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注塑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线轨;11、梯形导向槽;2、滑块;21、加固槽;22、A区;23、B区;24、C区;26、梯形凸起;3、注塑层;4、圆角;41、空缺;5、安装螺丝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承重型线性导轨,包括线轨1和滑块2,线轨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开设有梯形导向槽11,滑块2滑移连接在线轨1上,且滑块2朝向线轨1沿长度方向的两内侧面上设有与梯形导向槽11相配合的梯形凸起26,梯形凸起26和梯形导向槽11的配合可以对滑块2的滑动起到一个导向限位的作用,提高滑块2在线轨1上滑动精度。参照图2,滑块2朝向线轨1的内侧壁上设有注塑层3,注塑层3背离滑块2的一侧均贴合在线轨1表面,滑块2在线轨1上滑动时,通过注塑层3与线轨1抵触摩擦,注塑层3的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但接触面积大,因此能承载较大的压力,适用于要求高承重的场合中。参照图2,滑块2朝向线轨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加固槽21,加固槽21贯穿整个滑块2,且各个加固槽21相互连续并形成齿形,注塑时,材料会充满在加固槽21内,最终形成注塑层3时,注塑层3会嵌合在加固槽21内,从而大大增加注塑层3与滑块2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注塑层3从滑块2上脱落的可能。参照图1和图2,滑块2与线轨1顶部配合的面设为A区22、B区23和C区24,A区22和C区24关于线轨1沿竖直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B区23位于A区22和C区24之间,A区22和C区24上均具有注塑层3,并通过注塑层3抵触在线轨1顶面,B区23上不设注塑层3,并且B区与线轨1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减少滑块2与线轨1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滑块2与线轨1顶部完全通过注塑层3抵触,以减小滑块2与线轨1顶部之间的摩擦力。线轨1顶面沿线轨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贯穿线轨1的安装螺丝孔5,各个安装螺丝孔5等间距设置,当滑块2在线轨1上滑动时,B区23与安装螺丝孔5相重合。这样的设置,由于A区22和C区24对称的分布在线轨1顶部的两侧,因此可以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重型线性导轨,包括线轨(1)和滑移连接在线轨(1)上的滑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与线轨(1)之间设有注塑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型线性导轨,包括线轨(1)和滑移连接在线轨(1)上的滑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与线轨(1)之间设有注塑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型线性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层(3)固设在滑块(2)上,所述注塑层(3)背离滑块(2)的面与线轨(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型线性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朝向线轨(1)的一侧设有若干加固槽(21),所述注塑层(3)嵌合在加固槽(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承重型线性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与线轨(1)顶部配合的面设为A区(22)、B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晶冯学胜范志显蔡国庆张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