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7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此壳体内的蜗轮主轴、一级蜗杆轴和二级蜗杆轴,与一级蜗杆轴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二级蜗杆轴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一级蜗杆轴11上的蜗杆段Ⅰ与蜗轮Ⅱ相啮合,蜗杆段Ⅱ与蜗轮主轴上的蜗轮Ⅰ相啮合,蜗轮主轴沿轴向方向设置,蜗轮主轴5的轴线与二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二级蜗杆轴的轴线与一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光杆上下运行的过程中使蜗轮主轴和压盖带动方卡子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光杆、抽油杆、抽油泵柱塞匀速转动,避免偏磨以达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本技术属于采油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
技术介绍
国内各大油田采油基本是以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为主的举升系统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举升系统因杆管共同作用而互相偏磨、抽油泵柱塞与泵筒偏磨,大大影响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举升系统偏磨问题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以延长检泵周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此壳体内的蜗轮主轴、一级蜗杆轴和二级蜗杆轴,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与所述的蜗轮主轴上部相靠接的压盖,插入所述壳体两端耳部的孔内的限位螺栓,所述的蜗轮主轴和二级蜗杆轴位于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一级蜗杆轴设于所述壳体下部的长通孔中,所述蜗轮主轴的上部通过球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蜗轮主轴的下部通过承力主轴承、球轴承Ⅱ和锥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的两端均通过锥轴承Ⅲ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所述的一级蜗杆轴上的蜗杆段Ⅰ与所述的蜗轮Ⅱ相啮合,所述的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主轴上的蜗轮Ⅰ相啮合,所述蜗轮主轴沿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蜗轮主轴的轴线与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光杆设置在所述的蜗轮主轴内,所述二级蜗杆轴端部通过端盖螺钉和端盖Ⅱ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壳体两端耳部的凹槽与绳辫子的钢坠相接触。所述的驱动部包括柔性链和带有防撞套端盖的防撞套,设置在此防撞套内的扶正减摩轴承组,设置在此扶正减摩轴承组内的间隙调整环,与所述柔性链相连接的离合驱动部,所述的离合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蜗杆轴外部且连接有端盖Ⅰ的离合器驱动套,超越离合器Ⅱ,一端与所述的端盖Ⅰ相连、另一端自由插入所述的超越离合器Ⅱ的卡槽内的离合器驱动销,所述的一级蜗杆轴的一端设在所述的壳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的防撞套内孔处,在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中部设有超越离合器Ⅰ和限位钉,所述的扶正减摩轴承组包括锥轴承Ⅱ、球轴承Ⅲ和球轴承Ⅳ。所述蜗杆段Ⅰ与所述蜗轮Ⅱ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所述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Ⅰ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所述的压盖外径与所述的壳体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压盖上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壳体最底部的内孔内设有限位套。所述的球轴承Ⅰ的轴线与所述的蜗轮主轴的轴线重合。在所述的光杆和蜗轮主轴之间设有内套。在所述的锥轴承Ⅲ设有间隙调整垫片和间隙调整螺钉。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能够在光杆上下运行的过程中使蜗轮主轴和压盖带动方卡子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光杆、抽油杆、抽油泵柱塞匀速转动,避免偏磨以达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B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C-C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5,设置在此壳体25内的蜗轮主轴5、一级蜗杆轴11和二级蜗杆轴26,与所述一级蜗杆轴11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与所述的蜗轮主轴5上部相靠接的压盖2,插入所述壳体25两端耳部的孔内的限位螺栓35,所述的蜗轮主轴5和二级蜗杆轴26位于所述的壳体25内,所述的一级蜗杆轴11设于所述壳体25下部的长通孔中,所述蜗轮主轴5的上部通过球轴承Ⅰ4与所述壳体25的内腔相连接,所述蜗轮主轴5的下部通过承力主轴承6、球轴承Ⅱ7和锥轴承Ⅰ8与所述壳体25的底部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26的两端均通过锥轴承Ⅲ27与所述壳体25的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26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23,所述的一级蜗杆轴11上的蜗杆段Ⅰ与所述的蜗轮Ⅱ23相啮合,所述的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主轴5上的蜗轮Ⅰ相啮合,所述蜗轮主轴5沿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蜗轮主轴5的轴线与所述二级蜗杆轴26的轴线垂直,所述二级蜗杆轴26的轴线与所述一级蜗杆轴11的轴线垂直,光杆34设置在所述的蜗轮主轴5内,所述二级蜗杆轴26端部通过端盖螺钉28和端盖Ⅱ31与所述的壳体25相连接,所述的壳体25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5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壳体25两端耳部的凹槽与绳辫子的钢坠33相接触。所述的驱动部包括柔性链32和带有防撞套端盖22的防撞套12,设置在此防撞套12内的扶正减摩轴承组,设置在此扶正减摩轴承组内的间隙调整环18,与所述柔性链32相连接的离合驱动部,所述的离合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一级蜗杆轴11外部且连接有端盖Ⅰ19的离合器驱动套15,超越离合器Ⅱ20,一端与所述的端盖Ⅰ19相连、另一端自由插入所述的超越离合器Ⅱ20的卡槽内的离合器驱动销24,所述的一级蜗杆轴11的一端设在所述的壳体25内、另一端设于所述的防撞套12内孔处,在所述一级蜗杆轴11的中部设有超越离合器Ⅰ13和限位钉14,所述的扶正减摩轴承组包括锥轴承Ⅱ16、球轴承Ⅲ17和球轴承Ⅳ21。其中防撞套12起保护其内部所有部件的作用;锥轴承Ⅱ16、球轴承Ⅳ21、球轴承Ⅲ17均起扶正和减摩作用;超越离合器Ⅰ13和限位钉14起保持一级蜗杆轴11单向旋转、防止一级蜗杆轴11反转的作用;间隙调整环18起调整锥轴承Ⅱ16间隙的作用;离合器驱动套15与柔性链32相连,其与端盖Ⅰ19通过螺钉相连,离合器驱动销24一端通过螺纹与Ⅰ19相连,另一端自由插入超越离合器Ⅱ20的卡槽内;超越离合器Ⅱ20只起到单向旋转的作用;球轴承Ⅳ21起到扶正一级蜗杆轴11尾部的作用,其外径坐落于防撞套端盖22的内孔,为过渡配合;防撞套端盖22与防撞套12通过螺钉相连。所述蜗杆段Ⅰ与所述蜗轮Ⅱ23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所述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Ⅰ之间的减速比为10~70。所述的压盖2外径与所述的壳体25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的压盖2上设有密封圈3。压盖2与蜗轮主轴5相接触,其外径与壳体25内孔为间隙配合,其上安装有密封圈3,起到防尘、防雨作用;所述的壳体25最底部的内孔内设有限位套9,限位套9起到蜗轮主轴5的轴线方向限位的作用。所述的球轴承Ⅰ4的轴线与所述的蜗轮主轴5的轴线重合。在所述的光杆34和蜗轮主轴5之间设有内套10。在所述的锥轴承Ⅲ27设有间隙调整垫片29和间隙调整螺钉30。本技术的蜗轮主轴5上方设有回转类的压盖2,压盖2的轴线与蜗轮主轴5的轴线重合,压盖2的内径为左旋内螺纹,蜗轮主轴5的外径为左旋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传递扭矩,当蜗轮主轴5旋转时,蜗轮主轴5能够使压盖2和蜗轮主轴5以同一条轴线为轴旋转。抽油机包括驴头和机架,使用时,驴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此壳体内的蜗轮主轴、一级蜗杆轴和二级蜗杆轴,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与所述的蜗轮主轴上部相靠接的压盖,插入所述壳体两端耳部的孔内的限位螺栓,/n所述的蜗轮主轴和二级蜗杆轴位于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一级蜗杆轴设于所述壳体下部的长通孔中,所述蜗轮主轴的上部通过球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蜗轮主轴的下部通过承力主轴承、球轴承Ⅱ和锥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的两端均通过锥轴承Ⅲ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n所述的二级蜗杆轴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所述的一级蜗杆轴上的蜗杆段Ⅰ与所述的蜗轮Ⅱ相啮合,所述的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主轴上的蜗轮Ⅰ相啮合,/n所述蜗轮主轴沿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蜗轮主轴的轴线与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n光杆设置在所述的蜗轮主轴内,所述二级蜗杆轴端部通过端盖螺钉和端盖Ⅱ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壳体两端耳部的凹槽与绳辫子的钢坠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此壳体内的蜗轮主轴、一级蜗杆轴和二级蜗杆轴,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一端相连接的驱动部,与所述的蜗轮主轴上部相靠接的压盖,插入所述壳体两端耳部的孔内的限位螺栓,
所述的蜗轮主轴和二级蜗杆轴位于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一级蜗杆轴设于所述壳体下部的长通孔中,所述蜗轮主轴的上部通过球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所述蜗轮主轴的下部通过承力主轴承、球轴承Ⅱ和锥轴承Ⅰ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腔相连接,所述的二级蜗杆轴的两端均通过锥轴承Ⅲ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接,
所述的二级蜗杆轴上含有蜗杆段Ⅱ和蜗轮Ⅱ,所述的一级蜗杆轴上的蜗杆段Ⅰ与所述的蜗轮Ⅱ相啮合,所述的蜗杆段Ⅱ与所述蜗轮主轴上的蜗轮Ⅰ相啮合,
所述蜗轮主轴沿轴向方向设置,所述蜗轮主轴的轴线与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二级蜗杆轴的轴线与所述一级蜗杆轴的轴线垂直,
光杆设置在所述的蜗轮主轴内,所述二级蜗杆轴端部通过端盖螺钉和端盖Ⅱ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有与蜗轮主轴的内通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壳体两端耳部的凹槽与绳辫子的钢坠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机杆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包括柔性链和带有防撞套端盖的防撞套,设置在此防撞套内的扶正减摩轴承组,设置在此扶正减摩轴承组内的间隙调整环,与所述柔性链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春峰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和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