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64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包括:预制梯段本体,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竖向的限位插孔;同向设置的二楼梯平台梁,二所述楼梯平台梁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一一对应地容置于二所述楼梯平台梁的所述安装凹槽中;限位插筋,每一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位置对应于所述限位插孔的所述限位插筋,所述限位插筋插设于所述限位插孔中,所述限位插筋与所述限位插孔之间设有缓冲间隙;以及防粘隔层,垫设于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凹槽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现浇楼梯抗震性能差且现场施工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建筑构造的楼梯一般采用现浇的方式,将楼梯休息平台板、楼梯平台梁和楼梯梯段一同在施工现场浇筑。传统的现浇楼梯在抗震性能方面表现不如人意。同时,现浇楼梯的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施工现场拼装和使用大量的架体、木方、模板,在完成楼板浇筑前后还有大量钢筋绑扎和拆模等繁琐工序。更重要的是,因混凝土结构施工为湿作业,易造成环境污染,且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以解决传统的现浇楼梯抗震性能差且现场施工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包括:预制梯段本体,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竖向的限位插孔;同向设置的二楼梯平台梁,二所述楼梯平台梁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一一对应地容置于二所述楼梯平台梁的所述安装凹槽中;限位插筋,每一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位置对应于所述限位插孔的所述限位插筋,所述限位插筋插设于所述限位插孔中,所述限位插筋与所述限位插孔之间设有缓冲间隙;以及防粘隔层,垫设于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凹槽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防粘隔层为油毡层。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的所述限位插孔的顶部形成有贯穿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扩大孔,所述限位插筋的上端伸至所述扩大孔中,所述限位插筋的上端连接有锁锢件,所述锁锢件抵靠于所述扩大孔的孔底。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的所述限位插孔填充有灌浆料,所述灌浆料包覆于所述限位插筋。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的端面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空间,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内嵌设有第一PE棒,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内填充有胶液,所述胶液包覆于所述第一PE棒。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的端面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空间,所述第二缓冲空间的中部嵌设有第二PE棒,所述第二PE棒的相对两侧填充有聚苯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将预制梯段本体采用工厂预制生产,与施工现场浇筑完成的休息平台板和楼梯平台梁进行拼装,实现建筑构件的装配式安装,减少现场模板拼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拆模等繁琐工序。同时,预制梯段本体的上下端通过限位插筋与限位插孔的配合使预制梯段本体与楼梯平台梁连接形成整体,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此外,防粘隔层在地震时,避免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与平台梁的粘结,在振动力的作用下,预制梯段本体与平台梁的下端与下方的楼梯平台梁较为容易的形成活动连接以抵抗地震的振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梯段本体的两端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梯段本体的两端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包括:预制梯段本体1和楼梯平台梁2。在建筑结构的墙体上浇筑有楼梯平台梁2,楼梯平台梁2连接有现浇休息平台板。两根楼梯平台梁2同向设置,且一上一下设置。两根楼梯平台梁2的相对的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安装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楼梯平台梁的截面呈矩形,安装凹槽设置于楼梯平台梁的顶部拐角处。安装凹槽沿楼梯平台梁的长度方向设置。预制梯段本体1为楼梯本体,包括呈阶梯型设置的多个台阶,其为工厂预制生产。预制梯段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竖向的限位插孔10。预制梯段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一一对应地容置于两根楼梯平台梁2的安装凹槽中。每一楼梯平台梁的安装凹槽内设有限位插筋3。限位插筋3的位置对应于限位插孔10的位置。限位插筋3插设于限位插孔10中。限位插筋3与限位插孔10之间设有缓冲间隙。防粘隔层4垫设于预制梯段本体1的下端与下方的楼梯平台梁2的安装凹槽之间。本技术的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将预制梯段本体采用工厂预制生产,与施工现场浇筑完成的休息平台板和楼梯平台梁进行拼装,实现建筑构件的装配式安装,减少现场模板拼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拆模等繁琐工序。同时,预制梯段本体的上下端通过限位插筋与限位插孔的配合使预制梯段本体与楼梯平台梁连接形成整体,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此外,防粘隔层在地震时,避免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与平台梁的粘结,在振动力的作用下,预制梯段本体与平台梁的下端与下方的楼梯平台梁较为容易的形成活动连接以抵抗地震的振动力。在本实施例中,防粘隔层4为油毡层。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预制梯段本体1的下端的限位插孔10的顶部形成有贯穿预制梯段本体1的扩大孔。限位插筋3的上端伸至扩大孔中。限位插筋3的上端连接有锁锢件,锁锢件抵靠于扩大孔的孔底。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限位插筋3的顶端设有外螺纹,锁锢件为固定螺母,锁锢件螺合于限位插筋的顶端。预制梯段本体1的上端的限位插孔10填充有灌浆料,灌浆料包覆于限位插筋3。灌浆料为C40级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梯段本体1的下端的端面与下方的楼梯平台梁的安装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空间。第一缓冲空间内嵌设有第一PE棒(高密度聚乙烯)。第一缓冲空间内填充有胶液5。胶液5包覆于第一PE棒。预制梯段本体1的上端的端面与上方的楼梯平台梁的安装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空间。第二缓冲空间的中部嵌设有第二PE棒。第二PE棒的相对两侧填充有聚苯板6。在本实施例中,楼梯平台梁和休息平台板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在平台梁上安装限位插筋。限位插筋为Φ20mm的钢筋弯折呈L形。限位插筋的下端埋设于楼梯平台梁中,限位插筋的上端伸至楼梯平台梁的上方,在后续预制梯段本体安装时,插设入预制梯段本体的限位插孔中。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梯段本体的限位插孔的孔径为Φ50mm。限位插孔和限位插筋之间设有活动余量。当楼梯平台梁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楼梯平台梁的安装凹槽的槽底铺设防粘隔层,然后再进行找平。将预制的预制梯段本体吊装至现浇楼梯平台梁的上方,使得预制梯段本体的两端搁置于安装凹槽中,楼梯平台梁的限位插筋插入预制梯段本体的两端的限位插孔中,预制梯段本体的下端的限位插孔采用锁锢件(固定螺母)与限位插筋进行固定,固定螺母容置于扩大孔中并抵顶于扩大孔的孔底。预制梯段本体的上端的限位插孔中采用C40级CGM灌浆料填充,其顶部采用砂浆封堵。CGM灌浆料就是水泥基灌浆材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楼梯梯段本体,所述楼梯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竖向的限位插孔;/n同向设置的二楼梯平台梁,二所述楼梯平台梁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楼梯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一一对应地容置于二所述楼梯平台梁的所述安装凹槽中;/n限位插筋,每一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位置对应于所述限位插孔的所述限位插筋,所述限位插筋插设于所述限位插孔中,所述限位插筋与所述限位插孔之间设有缓冲间隙;以及/n防粘隔层,垫设于所述楼梯梯段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凹槽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楼梯梯段本体,所述楼梯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竖向的限位插孔;
同向设置的二楼梯平台梁,二所述楼梯平台梁对向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楼梯梯段本体的上端和下端一一对应地容置于二所述楼梯平台梁的所述安装凹槽中;
限位插筋,每一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位置对应于所述限位插孔的所述限位插筋,所述限位插筋插设于所述限位插孔中,所述限位插筋与所述限位插孔之间设有缓冲间隙;以及
防粘隔层,垫设于所述楼梯梯段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凹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隔层为油毡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梯段本体的下端的所述限位插孔的顶部形成有贯穿所述楼梯梯段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轩李子丹于成江范泽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