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59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包括内圆筒,所述内圆筒内部安装插杆且插杆从内圆筒下端延伸出,所述内圆筒内部对称安装两个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啮合安装在插杆左右两端,所述插杆上端固定圆柱,所述圆柱上端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安装在内圆筒内部,所述内圆筒环形外端固定外圆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增加了缓冲功能,抗震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目前,隔震效果较好的就是采用下底面面积较大的地基基础,以此提高地基的荷载力,但此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地震时,地基基础的底面直接承受着地壳断裂或移位导致的地震波能量的冲击,底面积和侧面积越大,直接受冲击的力度及断裂、位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建筑地基基础的底面直接承受着地壳断裂或移位导致的地震波能量的冲击,抗震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增加了缓冲功能,抗震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包括内圆筒,所述内圆筒内部安装插杆且插杆从内圆筒下端延伸出,所述内圆筒内部对称安装两个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啮合安装在插杆左右两端,所述插杆上端固定圆柱,所述圆柱上端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安装在内圆筒内部,所述内圆筒环形外端固定外圆筒。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以及至少两个呈环形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圆筒(1),所述内圆筒(1)内部安装插杆(2)且插杆(2)从内圆筒(1)下端延伸出,所述内圆筒(1)内部对称安装两个齿轮(3),两个所述齿轮(3)分别啮合安装在插杆(2)左右两端,所述插杆(2)上端固定圆柱(4),所述圆柱(4)上端设有缓冲组件(5),所述缓冲组件(5)安装在内圆筒(1)内部,所述内圆筒(1)环形外端固定外圆筒(6);/n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第二弹簧(53)、第一弹簧(52)以及至少两个呈环形布置的倾斜弧形板(51),所述第二弹簧(53)套装在至少两个倾斜弧形板(51)外端,所述第一弹簧(52)套装在至少两个倾斜弧形板(51)外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圆筒(1),所述内圆筒(1)内部安装插杆(2)且插杆(2)从内圆筒(1)下端延伸出,所述内圆筒(1)内部对称安装两个齿轮(3),两个所述齿轮(3)分别啮合安装在插杆(2)左右两端,所述插杆(2)上端固定圆柱(4),所述圆柱(4)上端设有缓冲组件(5),所述缓冲组件(5)安装在内圆筒(1)内部,所述内圆筒(1)环形外端固定外圆筒(6);
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第二弹簧(53)、第一弹簧(52)以及至少两个呈环形布置的倾斜弧形板(51),所述第二弹簧(53)套装在至少两个倾斜弧形板(51)外端,所述第一弹簧(52)套装在至少两个倾斜弧形板(51)外端,所述第二弹簧(53)设在第一弹簧(52)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筒(1)内部通过轴承安装中轴(31)且中轴(31)环形外端固定齿轮(3),所述插杆(2)左右两端均安装有齿条(21),所述齿条(21)与齿轮(3)啮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中轴(31)环形外端均套装弹力绳(32)且两个弹力绳(32)的一个自由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中轴(31)环形外端,两个所述弹力绳(32)的另一自由端分别贯穿插杆(2)左端以及右端的开口且延伸至插杆(2)与外圆筒(6)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插杆(2)与外圆筒(6)的间隙中通过转轴对称安装两个导向轮(33),所述插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