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抗震
,具体为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带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生产时,需要考虑对建筑进行施工抗震处理,尤其对埋入地下的建筑梁柱基础,如不做好抗震处理,对其上侧的较大结构稳固性带来很大损害。土木工程建筑抗震结构分为分体式和一体式,现有的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通过捆扎在一体的车轮胎和砂石将地下梁柱与地上梁柱分开,当地震来临时,地下梁柱晃动过程中通过车轮胎和砂石缓冲震动,从而对地上梁柱具有避震效果,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由于地震发生时,会产生面波、横波和纵波,震动幅度和方向较为复杂,采用车轮胎和砂石对地上梁柱的支撑平衡,支撑平衡性不高,弱化其本身具有的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支撑平衡性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包括下托板,所述下托板的下表面环形均布有第一预埋柱,所述下托板的上侧装设有上托板,所述上托板和下托 ...
【技术保护点】
1.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包括下托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1)的下表面环形均布有第一预埋柱(2),所述下托板(1)的上侧装设有上托板(3),所述上托板(3)和下托板(1)对应端面均环形布设有插套(4),所述上托板(3)上的插套(4)一一对应下托板(1)上的插套(4),上托板(3)的插套(4)和下托板(1)的插套(4)内均装设有软质柱(5),所述上托板(3)的上表面环形均布有第二预埋柱(7)。/n
【技术特征摘要】
1.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包括下托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1)的下表面环形均布有第一预埋柱(2),所述下托板(1)的上侧装设有上托板(3),所述上托板(3)和下托板(1)对应端面均环形布设有插套(4),所述上托板(3)上的插套(4)一一对应下托板(1)上的插套(4),上托板(3)的插套(4)和下托板(1)的插套(4)内均装设有软质柱(5),所述上托板(3)的上表面环形均布有第二预埋柱(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1)为圆板结构,第一预埋柱(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