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状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31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2
本公开涉及一种罐状容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开口;罐盖,覆盖所述罐体的开口;阻挡圈,套设在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的外周面上,以用来阻挡和释放所述罐盖,且所述阻挡圈与罐体和罐盖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滚动件;底座与罐体连接;所述支撑座包括与底座连接的支座和相对设置在支座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二支撑板上具有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滚动件包括滚轴和滚动体,滚动体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滚动体与阻挡圈的底部线接触,所述滚轴与滚动体连接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罐状容器能够使阻挡圈转动更加顺畅,并能够大幅度的减少罐体和阻挡圈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状容器
本公开涉及容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状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容器制造领域,现有的浸漆罐等罐状容器通常采用在底座上设置滚珠的方式来支撑阻挡圈,并且使得阻挡圈能够通过滚珠发生转动。但是,由于滚珠与底座和阻挡圈之间的接触方式是点接触,从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底座和阻挡圈会发生极大的磨损,进而造成阻挡圈卡死的概率增大,同时也增大了罐状容器维修的概率。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状容器,能够使阻挡圈转动更加顺畅,并能够大幅度的减少罐体和阻挡圈的磨损。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罐状容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开口;罐盖,覆盖所述罐体的开口;阻挡圈,套设在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的外周面上,以用来阻挡和释放所述罐盖,且所述阻挡圈与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之间具有间隙;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滚动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支撑座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状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开口;/n罐盖,覆盖所述罐体的开口;/n阻挡圈,套设在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的外周面上,以用来阻挡和释放所述罐盖,且所述阻挡圈与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之间具有间隙;/n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滚动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支撑座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支座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滚动件包括滚轴和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滚动体与所述阻挡圈的底部线接触,所述滚轴与所述滚动体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状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开口;
罐盖,覆盖所述罐体的开口;
阻挡圈,套设在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的外周面上,以用来阻挡和释放所述罐盖,且所述阻挡圈与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之间具有间隙;
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滚动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支撑座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支座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滚动件包括滚轴和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滚动体与所述阻挡圈的底部线接触,所述滚轴与所述滚动体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具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滚动件还包括: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滚轴卡合;
所述止挡部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卡合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具有第三通孔,所述滚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滚动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滚动体能够与所述滚轴发生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还包括:
止挡圈,所述止挡圈设置在所述滚动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和所述滚动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止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以阻挡所述滚动体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鸿王月侯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