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褚史敏专利>正文

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256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PVC管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包括底座、连接杆和电机安装杆,所述底座外表面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底座外表面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底座外表面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连接杆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该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通过转动连接杆,且连接杆是可以前后拉动的,能够适用一定范围长度的PVC管,同时由电机带动圆箍转动,只需将塑料薄膜放到PVC管上便能达到自动覆膜的目的,同时被覆膜的PVC管成一个整体,进而实现了对PVC管的打捆、覆膜的工作,从而解决了人工操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
本技术涉及PVC管材
,具体为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PVC管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对PVC管进行生产和制造,所制造生产的PVC管多数被零售、批发给一些商家,因此在PVC管出厂之前都需要进行包装,最常用的包装方法多为使用塑料薄膜将多根PVC管进行捆装。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直径较小的管材进行包装时,通常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时,选取预设数量的管材平行放置在一起,利用塑料薄膜将多根管材捆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因为塑料薄膜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同时,一定厚度的薄膜能够对PVC管起到保护和缓冲冲击力的作用,不过这种工作方法在实际生产中,还具有以下缺点:(1)、因为整个包装过程,均采用人工操作,所以工作效率低,且工作量较大;(2)、由人工对管材进行整理时,整体的形状不能做到统一,会影响整体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通过使用两个相配合的圆箍,同时使用电机带动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连接杆(2)和电机安装杆(7),所述底座(1)外表面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5),所述底座(1)外表面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导向槽(9),所述底座(1)外表面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2),所述连接杆(2)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7),所述连接杆(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20),所述连接杆(2)靠近第二固定轴(20)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8),所述连接杆(2)靠近第一通孔(18)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轴(19),所述第一固定轴(1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座(4),所述第一安装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连接杆(2)和电机安装杆(7),所述底座(1)外表面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5),所述底座(1)外表面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导向槽(9),所述底座(1)外表面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2),所述连接杆(2)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7),所述连接杆(2)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20),所述连接杆(2)靠近第二固定轴(20)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8),所述连接杆(2)靠近第一通孔(18)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轴(19),所述第一固定轴(1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座(4),所述第一安装座(4)外表面的两侧滑动连接有圆箍(3),所述圆箍(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轴(10),所述电机安装杆(7)外表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1),所述电机安装杆(7)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轴(2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三固定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管材打捆及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转动槽(12),所述转动槽(12)与第一固定轴(1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4)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史敏
申请(专利权)人:褚史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