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针阀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98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针阀固定装置,包含一体连接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且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称设置;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连接形成衬套,该衬套的对称中心处设有圆形内孔,该内孔的孔径与所述外针阀的外径相匹配;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设有槽条;该槽条一端连通所述内孔,另一端贯穿所述衬套且延伸至衬套边缘;衬套上的内孔套设于所述外针阀,当衬套受到外力时,内孔收缩并夹紧所述外针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外针阀小头部与磨削用工装受力不均匀,且二者间隙差异较大的问题,将外针阀的小头部由单点受力变成圆周均匀受力,同时避免了操作工人因力道不均造成外针阀小头部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针阀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油器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针阀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喷油器中外针阀报废率一直居高不下,约15%,其中磨削外圆这道工序报废率高达13%,报废原因为:小头部经探伤或喷油器测试后发现有开放性裂纹,即图1中标注1mm薄壁处,后续经调查发现主因是磨削用工具设计不合理导致。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外针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喷油器燃油流向示意图。喷油器是船舶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按功能性划分三大区域:第一区域是止回阀组件,燃油到达止回阀后,先提升油压,到达止回阀的设计压力后高压燃油方能流向第二区域。第二区域是针阀偶件,跟止回阀组件一样,燃油必须先提升油压至针阀偶件的开启压力后,才能到达第三区域。第三区域是燃油喷射,高压燃油通过外针阀到达喷嘴,并通过喷嘴喷出高温高压的雾状燃油。第一区域的燃油开启压力在:40bar左右,第二区域的燃油开启压力在:425bar左右。船舶正常运行过程中,喷油器每分钟喷油约200次。外针阀是针阀偶件中其中的一个零件,承压至少425bar,每分钟运动200次的工况要求零件本身不能存在任何瑕疵,并且外针阀本身结构较小,最细杆径仅4mm,最薄壁厚1mm,设计材料为:W6Mo5Cr4V2,经真空淬火后表面硬度能达到HRC:63-67。外针阀报废原因分析:经真空淬火并磨削后发现小头部(1mm薄壁)处发现开放性裂纹,初步判断是材料或热处理问题,经送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得知材料大颗粒碳化物级别为四级,其检测结果不满足至少三级的要求。将原材料大颗粒碳化物提高至两级,小头部裂纹导致的报废率降至12%,改善不明显,得知原材料大颗粒碳化物并不是导致裂纹的主因。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外针阀20在磨削外圆前,操作工使用夹套夹紧外针阀小头部21使用的磨削用工装(外圆磨床磨削零件时,需要一个装置拨动被磨削零件转动)极不规范。现有技术中,磨削用工装为一个圆形衬套30,其内孔比外针阀的小头部21外圆大,衬套30套在外针阀的头部小外圆21上,衬套30圆周上设有一个螺纹孔,螺钉31通过螺纹拧紧,进而将外针阀20与衬套30固定,防止衬套30与外针阀20之间的相互转动,磨削时,磨床头架的工装通过拨动螺钉31,进而带动外针阀20旋转。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由于螺钉较小,无法用螺钉紧固的扭矩要求车间执行,每次拧紧的力矩都不一样,导致每件外针阀小头部受力不均。二、如图4所示,衬套的大小尺寸规格较多,导致衬套内孔与外针阀外圆配合的间隙差异较大。由于衬套内孔与外针阀外圆配合的间隙较大,螺钉在拧紧后导致外针阀小外圆两个切点受力,如果再加上螺钉拧紧力过大的话,容易被夹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外针阀小头部与磨削用工装受力不均匀,且二者间隙差异较大的问题,避免了外针阀小头部外圆单点受力,同时也避免了操作工人因力道不均造成外针阀小头部破损,降低了外针阀小头部的破损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针阀固定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体连接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且上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称设置;上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连接形成衬套,该衬套的对称中心处设有圆形内孔,该内孔的孔径与上述外针阀的外径相匹配;上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设有槽条;该槽条一端连通上述内孔,另一端贯穿上述衬套且延伸至衬套边缘;上述衬套上的内孔套设于上述外针阀,当衬套受到外力时,内孔收缩并夹紧上述外针阀。较佳地,上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呈半圆形,上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连接所形成的衬套的截面为圆面。较佳地,上述内孔的孔径与上述外针阀的外径之间的间隙为0.1mm-0.15mm之间。较佳地,上述第一夹块和/或上述第二夹块设有U型槽。较佳地,上述第一夹块上设有第一凹槽,及,设在第一凹槽内部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连通第一凹槽,另一端贯穿第一夹块后连通上述槽条。较佳地,上述第二夹块设有第二凹槽,及,设在第二凹槽内部的第二通孔,上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第二凹槽,另一端贯穿第二夹块后连通上述槽条,且对准并连通第一通孔;上述第一通孔与上述第二通孔开孔方向一致。较佳地,该器械还包含螺栓,该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固定连接。较佳地,上述第一通孔为螺纹孔,上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光滑。较佳地,当上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将外针阀固定后,采用磨削机构对上述外针阀进行磨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夹块和/或第二夹块设有U型槽,该U型槽可以降低螺钉锁紧所需要的扭矩,且可以增加弹性恢复能力;本技术的圆形内孔,该内孔的孔径与外针阀的外径相匹配,解决了外针阀小头部与磨削用工装受力不均匀,且二者间隙差异较大的问题,将外针阀的小头部由单点受力变成圆周均匀受力,同时避免了操作工人因力道不均造成外针阀小头部破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外针阀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喷油器燃油流向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磨削用工装与外针阀的工作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磨削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外针阀固定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的外针阀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C为本技术的外针阀固定装置的旋剖图。图5D为图5A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外针阀固定装置与外针阀的工作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外针阀的受力示意图。图中标号:第一夹块1,第二夹块2,内孔3,槽条4,第二凹槽5,第一凹槽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U型槽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对比例如图4~5所示,为对比例中磨削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磨削用工装为一个圆形衬套30,其内孔比外针阀的小头部21外圆大,衬套30套在外针阀的头部小外圆21上,衬套30圆周上设有一个螺纹孔,螺钉31通过螺纹孔拧紧,进而将外针阀20与衬套30固定,防止衬套30与外针阀的小头部21之间的相互转动。磨削时,磨床头架的工装通过拨动螺钉31,进而带动外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针阀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n一体连接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且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称设置;/n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连接形成衬套,该衬套的对称中心处设有圆形内孔,该内孔的孔径与所述外针阀的外径相匹配;/n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设有槽条;该槽条一端连通所述内孔,另一端贯穿所述衬套且延伸至衬套边缘;/n所述衬套上的内孔套设于所述外针阀,当衬套受到外力时,内孔收缩并夹紧所述外针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针阀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
一体连接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且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连接形成衬套,该衬套的对称中心处设有圆形内孔,该内孔的孔径与所述外针阀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设有槽条;该槽条一端连通所述内孔,另一端贯穿所述衬套且延伸至衬套边缘;
所述衬套上的内孔套设于所述外针阀,当衬套受到外力时,内孔收缩并夹紧所述外针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针阀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连接所形成的衬套的截面为圆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针阀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的孔径与所述外针阀的外径之间的间隙为0.1mm-0.15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针阀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和/或所述第二夹块设有U型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丹萍董冬冯洋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东造船油嘴油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