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70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和多个反渗透膜组,反渗透膜组均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反渗透膜组包括产水流导布、浓水流道板和反渗透膜片,产水流导布环绕包覆于中心管外,每相邻的两个产水流导布之间设有一个的反渗透膜片,反渗透膜片沿中心管的轴线膜面相向对折,反渗透膜片的对折边靠近中心管设置,浓水流道板设置于反渗透膜片的对折面之间,浓水流道板呈弯曲的波浪形,浓水流道板上开设有多个窜流孔,浓水流道板与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有半圆弧形的通道,窜流孔与通道连通,反渗透膜片与相邻产水流导布的两侧边和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边涂有密封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
技术介绍
目前,反渗透膜元件大多采用卷制工艺,该工艺卷制形成的反渗透膜元件由于反渗透膜与浓水隔网紧密接触,反渗透膜元件内部的水流速度慢,反渗透膜表面容易被溶质或其他被截留物质附着,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又会由膜面向过滤后的溶液扩散导致浓差极化,膜元件的脱盐率和水通量降低,最终导致膜元件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反渗透膜元件内的水流速度慢,膜表面容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水中污染物易在膜表面沉积,降低了膜元件的脱盐率和水通量,最终导致膜元件寿命缩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和多个反渗透膜组,所述反渗透膜组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组包括产水流导布、浓水流道板和反渗透膜片,所述产水流导布环绕包覆于所述中心管外,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产水流导布之间设有一个膜面相向对折的所述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对折边靠近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浓水流道板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片对折面之间,所述浓水流道板呈弯曲的波浪形结构,所述浓水流道板的圆弧侧边开设有多个窜流孔,所述浓水流道板与所述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有半圆弧形的通道,所述窜流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片与相邻所述产水流导布的两侧边和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边涂有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膜组的数量为两个、三个、五个或十个。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高度为1-10mm,两个所述通道的顶点之间的间隔为1-10mm。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具有四组,每组进水孔具有十二个,所述进水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管的管壁四周并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窜流孔具有十六排,每排所述窜流孔具有二十四个。进一步地,所述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外壳、进水盖和出水盖,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组外,所述进水盖和所述出水盖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中心管的两端伸出所述外壳并分别与所述进水盖和所述出水盖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盖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具有八个。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盖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浓缩水出口和一个纯水出口,所述浓缩水出口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中心管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浓缩水出口具有八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中心管上卷绕有多个产水流导布,产水流导布之间设有反渗透膜片,反渗透膜片环绕包覆于中心管外并沿中心管的轴线膜面相向对折,反渗透膜片的对折面之间设有浓水流道板,浓水流道板呈弯曲的波浪形,弯曲的浓水流道板与对折的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有半圆弧形的通道,浓缩水沿通道流动,阻力小,流速快,污染物不易附着,不易堵塞,可以有效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抗污染性能,过滤后残留的水和原水高速流动时通过窜流孔混合形成湍流,浓缩水流速增大的同时通过窜流孔强化流态,能有效防止浓差极化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反渗透膜元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中进水盖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中出水盖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中中心管和反渗透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中心管和产水流导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反渗透膜片和浓水流道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反渗透膜组中反渗透膜片和浓水流道板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浓水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1、中心管,2、反渗透膜组,3、外壳,4、进水盖,5、出水盖,6、密封胶,11、进水孔,21、产水流导布,22、浓水流道板,23、反渗透膜片,41、进水口,51、浓缩水出口,52、纯水出口,221、通道,222、窜流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100,反渗透膜元件100包括中心管1、反渗透膜组2、外壳3、进水盖4和出水盖5,反渗透膜组2具有多组,每组反渗透膜组2均卷绕在中心管1上,外壳3套设于中心管1和反渗透膜组2外,进水盖4和出水盖5分别安装在外壳3的两端,中心管1的两端伸出外壳3并分别与外壳3两端的进水盖4和出水盖5固定,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组2的数量为两个、三个、五个或十个,外壳3的材质为玻璃纤维。中心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1,进水孔11均匀分布在中心管1的管壁四周并与中心管1的内腔连通,本实施例中,进水孔11一共四组,每组进水孔11具有十二个。反渗透膜组2包括产水流导布21、浓水流道板22和反渗透膜片23,产水流导布21环绕包覆于中心管1外,每相邻的两个产水流导布21之间设置有一个反渗透膜片23,反渗透膜片23环绕包覆于中心管1外并沿中心管1的轴线膜面相向对折,反渗透膜片23的对折边设置于邻近产水流导布21与中心管1连接部的一侧,浓水流道板22设置于反渗透膜片23的两对折面之间,浓水流道板22呈弯曲的波浪形,弯曲的浓水流道板22的圆弧侧边上开设有窜流孔222,浓水流道板22与对折的反渗透膜片23之间形成有半圆弧形的通道221,通道221的高度为1-10mm,两个通道221的顶点之间的间隔为1-10mm,窜流孔222与通道221连通,反渗透膜片23与相邻产水流导布21的两侧边之间和远离中心管1的一边之间涂有胶接的密封胶6。本实施例中,窜流孔222具有十六排,每排窜流孔222具有二十四个。进水盖4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口41,进水口41与通道221连通,本实施例中,进水口41具有八个。出水盖5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浓缩水出口51和一个纯水出口52,浓缩水出口51与通道221连通,纯水出口52与中心管1的内腔连通,本实施例中,浓缩水出口51具有八个。安装时,将多张产水流导布21均匀地沿中心管1圆周方向固定在中心管1上,中心管1的两端用可转动的夹具固定,将多个反渗透膜片23膜面相向对折形成折页,每个反渗透膜片23的对折两层之间放置一个浓水流道板22,将处理好的反渗透膜片23及浓水流道板22间隔插入产水流导布21之间,其中,反渗透膜片23的对折端位于产水流导布21间的夹缝中并紧邻中心管1,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多组反渗透膜片23全部塞入为止。在塞入反渗透膜片23的过程中,对反渗透膜片23与产水流导布21的贴合区域进行环外侧三侧打上密封胶6,反渗透膜片23和产水流导布21靠近中心管1的一侧不打胶,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后,将产水流导布21、浓水流道板22和反渗透膜片23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和多个反渗透膜组,所述反渗透膜组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组包括产水流导布、浓水流道板和反渗透膜片,所述产水流导布环绕包覆于所述中心管外,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产水流导布之间设有一个膜面相向对折的所述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对折边靠近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浓水流道板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片对折面之间,所述浓水流道板呈弯曲的波浪形结构,所述浓水流道板的圆弧侧边开设有多个窜流孔,所述浓水流道板与所述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有半圆弧形的通道,所述窜流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片与相邻所述产水流导布的两侧边和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边涂有密封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和多个反渗透膜组,所述反渗透膜组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组包括产水流导布、浓水流道板和反渗透膜片,所述产水流导布环绕包覆于所述中心管外,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产水流导布之间设有一个膜面相向对折的所述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对折边靠近所述中心管设置,所述浓水流道板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片对折面之间,所述浓水流道板呈弯曲的波浪形结构,所述浓水流道板的圆弧侧边开设有多个窜流孔,所述浓水流道板与所述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有半圆弧形的通道,所述窜流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片与相邻所述产水流导布的两侧边和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一边涂有密封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组的数量为两个、三个、五个或十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高度为1-10mm,两个所述通道的顶点之间的间隔为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湍流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具有四组,每组进水孔具有十二个,所述进水孔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晓东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湶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