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国伦专利>正文

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61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它包括针筒,在针筒的出药孔端设有刻度段,在针孔的推杆端设有非刻度段,在非刻度段外套接有弹性带,在弹性带上固定有入药槽,在入药槽底部前后内壁之间铰接有碾压板,所述的碾压板铰接端靠近入药槽左右侧中的一侧,自由端可以在与铰接侧贴合和另一侧间旋转,在入药槽底部设有向针筒方向倾斜的出药管,在非刻度段外壁上设有与出药管相互配合的入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便于将固体颗粒药破碎,同时便于冲药喂药,解决了重症病人不便吞咽固体颗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属于颗粒药给药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重症患者在喂固体颗粒药时,需要先进行破摔,然后才能进行冲水混合,最后才通过针筒给患者喂药,现有装置,没有破碎及喂药集于一体的装置,在给病人喂固体颗粒时,比较麻烦。即现需要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能便于将固体颗粒药破碎,同时便于冲药喂药,解决了重症病人不便吞咽固体颗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能便于将固体颗粒药破碎,同时便于冲药喂药,解决了重症病人不便吞咽固体颗粒的问题,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它包括针筒,在针筒的出药孔端设有刻度段,在针孔的推杆端设有非刻度段,在非刻度段外套接有弹性带,在弹性带上固定有入药槽,在入药槽底部前后内壁之间铰接有碾压板,所述的碾压板铰接端靠近入药槽左右侧中的一侧,自由端可以在与铰接侧贴合和另一侧间旋转,在入药槽底部设有向针筒方向倾斜的出药管,在非刻度段外壁上设有与出药管相互配合的入药口。上述的出药管的下端位于入药口的内侧和外侧之间。上述的碾压板的自由端设有圆弧形手持块。上述与碾压板铰接段较近的一侧上端设有防颗粒药滑出用的限位板。前述碾压板的铰接端由碾压状态与入药槽内壁相切的弧形面和打开状态供药粉下漏的倾斜面组成,倾斜面与入药槽(5)内壁形成漏药沫的空隙。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它包括针筒,在针筒的出药孔端设有刻度段,在针孔的推杆端设有非刻度段,在非刻度段外套接有弹性带,在弹性带上固定有入药槽,在入药槽底部前后内壁之间铰接有碾压板,所述的碾压板铰接端靠近入药槽左右侧中的一侧,自由端可以在与铰接侧贴合和另一侧间旋转,在入药槽底部设有向针筒方向倾斜的出药管,在非刻度段外壁上设有与出药管相互配合的入药口;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先将针筒的推杆移动到入药口的上端,然后在针筒上套上带有入药槽的弹性带;将出药管插入入药口内,通过将固体颗粒药放入入药槽内的碾压板上,然后通过碾压板旋转碾碎,最后再通过注入饮用水将碾碎后的药沫冲入针筒内,从而通过推杆推动给病人喂药,这样的装置,能便于将固体颗粒药破碎,同时便于冲药喂药,解决了重症病人不便吞咽固体颗粒的问题,弹性带有利于将装置取下便于清洗或者更换至另一个针筒上。所述的出药管的下端位于入药口的内侧和外侧之间,这样避免了出药管的下端妨碍推杆的推动问题;在碾压板的自由端设有圆弧形手持块,这样便于手持圆弧形手持块进行推动,碾压颗粒药;在与碾压板铰接段较近的一侧上端设有防颗粒药滑出用的限位板,这样能防止下碾压颗粒药的过程中,粒药从入药槽上端滑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碾压板自由端与铰接端分别位于入药槽两侧的半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本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C部分的本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碾压板碾压颗粒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B部分的本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D部分的本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针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弹性带及其上入药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碾压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针筒1;刻度段2;非刻度段3;弹性带4;入药槽5;碾压板6;出药管7;入药口8;圆弧形手持块9;限位板1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它包括针筒1,在针筒1的出药孔端设有刻度段2,在针孔的推杆端设有非刻度段3,在非刻度段3外套接有弹性带4,在弹性带4上固定有入药槽5,在入药槽5的两侧设有弹性带4的套环,弹性带4从套环穿过,从而固定住入药槽5;在入药槽5底部前后内壁之间铰接有碾压板6,在碾压板6的自由端设有圆弧形手持块9;在与碾压板6铰接段较近的一侧上端设有防颗粒药滑出用的限位板10;所述的碾压板6铰接端靠近入药槽5左右侧中的一侧,自由端可以在与铰接侧贴合和另一侧间旋转,在碾压板6的铰接端由碾压状态与入药槽5内壁相切的弧形面和打开状态供药粉下漏的倾斜面组成,倾斜面与入药槽5内壁形成漏药沫的空隙,这个空隙小于颗粒药的直径;如图4和图7所示。在入药槽5底部设有向针筒1方向倾斜的出药管7,在非刻度段3外壁上设有与出药管7相互配合的入药口8;所述的出药管7的下端位于入药口8的内侧和外侧之间。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先将针筒1的推杆移动到入药口8的上端,然后在针筒1上套上带有入药槽5的弹性带4;将出药管7插入入药口8内,通过将固体颗粒药放入入药槽5内的碾压板6上,然后通过碾压板6旋转碾碎,最后再通过注入饮用水将碾碎后的药沫冲入针筒1内,从而通过推杆推动给病人喂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它包括针筒(1),其特征在于:在针筒(1)的出药孔端设有刻度段(2),在针孔的推杆端设有非刻度段(3),在非刻度段(3)外套接有弹性带(4),在弹性带(4)上固定有入药槽(5),在入药槽(5)底部前后内壁之间铰接有碾压板(6),所述的碾压板(6)铰接端靠近入药槽(5)左右侧中的一侧,自由端可以在与铰接侧贴合和另一侧间旋转,在入药槽(5)底部设有向针筒(1)方向倾斜的出药管(7),在非刻度段(3)外壁上设有与出药管(7)相互配合的入药口(8),所述的出药管(7)的下端位于入药口(8)的内侧和外侧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医学用给药装置,它包括针筒(1),其特征在于:在针筒(1)的出药孔端设有刻度段(2),在针孔的推杆端设有非刻度段(3),在非刻度段(3)外套接有弹性带(4),在弹性带(4)上固定有入药槽(5),在入药槽(5)底部前后内壁之间铰接有碾压板(6),所述的碾压板(6)铰接端靠近入药槽(5)左右侧中的一侧,自由端可以在与铰接侧贴合和另一侧间旋转,在入药槽(5)底部设有向针筒(1)方向倾斜的出药管(7),在非刻度段(3)外壁上设有与出药管(7)相互配合的入药口(8),所述的出药管(7)的下端位于入药口(8)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伦刘启富
申请(专利权)人:胡国伦刘启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