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抗痉挛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58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肢抗痉挛支具,包括手套部和手臂部,所述手套部和所述手臂部固定连接,所述手套部包括分指板,所述手臂部包括手臂套,所述手臂套设置为开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分指板为平板状,且在所述分指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患者手中固定在所述分指板的端面上,所述分指板和所述手臂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手套部固定患者手部,通过所述手臂部固定患者手臂部,从而可实现对患者手臂及手部的位置固定,保证手臂和手部均处于展开状态,避免因长期挛缩而影响上肢功能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肢抗痉挛支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肢抗痉挛支具。
技术介绍
偏瘫、中风或脑瘫患者以及某些烧伤性患者常常会伴有上肢多种运动障碍,此种状况若是任由其发展,将会导致患者手指或手臂因长期挛缩而产生畸变,最终有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医疗市场上针对此类病人也生产了类似分指板肩吊带之类的康复医疗器械进行辅助治疗,但现有的这些康复器械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若患者肘部以及手指均出现功能性障碍,现有的一些康复医疗器械只能针对性地解决部分问题,无法进行同时预防治疗。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上肢抗痉挛支具,包括手套部和手臂部,所述手套部和所述手臂部固定连接,所述手套部包括分指板,所述手臂部包括手臂套,所述手臂套设置为开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分指板为平板状,且在所述分指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患者手中固定在所述分指板的端面上,所述分指板和所述手臂套固定连接。较佳的,所述手臂套采用硬质橡胶材料。较佳的,所述手臂套内部设置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设置为棉布。较佳的,所述手臂套的所述开口位置处设置有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可将所述开口连接。较佳的,所述手臂套上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手臂套上。较佳的,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座、第二调节座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调节座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和限位块,设置有螺纹的所述调节杆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较佳的,所述分指板通过弹性部与所述调节架连接,所述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座、第二弹性座、转轴和扭转弹簧,所述第一弹性座和所述第二弹性座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指板和所述调节架上,所述第一弹性座和所述第二弹性座均设置有连接孔,且所述连接孔同轴设置,所述转轴同时穿过两所述连接孔,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座和所述第二弹性座上。较佳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张紧带,所述张紧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手臂套上,所述张紧带上设置有第一勾面,所述手臂套对应设置有第一毛面,所述第一勾面和所述第一毛面粘结。较佳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带状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指板上,从而围合形成固定空间。较佳的,所述分指板设置为包括5个分支板的手掌状,所述固定部包括5个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分指板上,所述固定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分支板上,所述固定条上设置有第二勾面,所述分指板对应设置有第二毛面,所述第二勾面和所第二述毛面粘结。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所述手套部固定患者手部,通过所述手臂部固定患者手臂部,从而可实现对患者手臂及手部的位置固定,保证手臂和手部均处于展开状态,避免因长期挛缩而影响上肢功能恢复。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上肢抗痉挛支具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所述上肢抗痉挛支具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所述调节部的结构视图;图4为所述弹性部的结构视图。图中数字表示:1-分指板;2-手臂套;3-连接部;4-固定部;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调节部;8-弹性部;71-第一调节座;72-第二调节座;73-调节杆;81-第一弹性座;82-第二弹性座;83-转轴;84-扭转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上肢抗痉挛支具的结构正视图;本技术所述上肢抗痉挛支具包括手套部和手臂部,所述手套部和所述手臂部固定连接,所述手套部包括分指板1,所述手臂部包括手臂套2,所述手臂套2设置为开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通过所述开口将患者的手臂设置于所述手臂套2内部,便于固定患者手臂,从而保证手臂处于展开状态,避免手臂长期挛缩。较佳的,所述手臂套2采用硬质橡胶材料,从而保证所述手臂套2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且具有一定的形变弹力,在保证手臂处于展开状态的同时,避免矫正患者手臂时造成损伤。一般的,所述手臂套2内部设置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一般设置为棉布,避免患者手臂直接与所述手臂套2接触,从而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较佳的,所述手臂套2的所述开口位置处设置有连接部3,通过所述连接部3可将所述开口连接,调节所述开口的大小,从而将所述手臂部固定在患者手臂处。在所述手臂套2采用可形变的橡胶材料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部3调节所述开口大小,从而可调节所述手臂套2的内部横截面大小,从而可使所述手臂套2贴合设置在患者的手臂上。所述分指板1为平板状,且在所述分指板1上设置有固定部4,所述固定部4用于将患者手中固定在所述分指板1的端面上,所述分指板1和所述手臂套2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所述手套部固定患者手部,通过所述手臂部固定患者手臂部,从而可实现对患者手臂及手部的位置固定,保证手臂和手部均处于展开状态,避免因长期挛缩而产生畸变。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上肢抗痉挛支具的结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臂套2上还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6通过调节部7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6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手臂套2上,所述第一固定板5对应患者的小臂,所述第二固定板6对应患者的大臂。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调节部7的结构视图;所述调节部7包括第一调节座71、第二调节座72和调节杆73,所述第一调节座71和所述第二调节座7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6上,所述第一调节座71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座72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杆7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和限位块,设置有螺纹的所述调节杆73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通过拧紧所述调节杆73可使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调节座71贴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调节座71和所述第二调节座72的固定。通过所述调节部7可实现对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6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使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6绕所述调节杆73转动,从而可调节所述手臂套2的形状结构,噶改变患者手臂姿势,避免患者手臂长期处于同样姿势而引起的不适。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弹性部的结构视图;所述分指板1通过弹性部8与所述调节架连接,所述弹性部8包括第一弹性座81、第二弹性座82、转轴83和扭转弹簧84,所述第一弹性座81和所述第二弹性座8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指板1和所述调节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抗痉挛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部和手臂部,所述手套部和所述手臂部固定连接,所述手套部包括分指板,所述手臂部包括手臂套,所述手臂套设置为开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分指板为平板状,且在所述分指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患者手中固定在所述分指板的端面上,所述分指板和所述手臂套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抗痉挛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部和手臂部,所述手套部和所述手臂部固定连接,所述手套部包括分指板,所述手臂部包括手臂套,所述手臂套设置为开设有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分指板为平板状,且在所述分指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将患者手中固定在所述分指板的端面上,所述分指板和所述手臂套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抗痉挛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套采用硬质橡胶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抗痉挛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套内部设置有柔性层,所述柔性层设置为棉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抗痉挛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套的所述开口位置处设置有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可将所述开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抗痉挛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套上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手臂套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肢抗痉挛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座、第二调节座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调节座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杆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澄庞海云陶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