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若雪专利>正文

一种手术拆钉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57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拆钉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其中,第一钳片的咬合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其一钳片的宽度方向设置,限位槽的底部为平面;第二钳片,其咬合面为平面,其咬合面与第一钳片的限位槽的底部相对设置。以防止在拆钉时缝合钉从拆钉钳中滑脱,轻松实现缝合钉的变形,提高拆钉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拆钉钳
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手术拆钉钳。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手术愈合后对缝合伤口拆线时,需要采用起钉钳将缝合钉进行拆除,缝合钉一般为扁平状,拆钉时,将拆钉钳的两个钳片分别咬合住缝合钉的内外侧,两个钳片用力咬合时,缝合钉产生变形,自然脱离肌肉和皮肤,完成拆线操作。但是由于现有拆钉钳结构的问题,使得拆钉钳的两个钳片对缝合钉进行咬合时,一侧钳片或两侧钳片与缝合钉之间形成“点”接触状态,再用力咬合时,容易使缝合钉发生一定程度的滑移,使患者的伤口处的肌肉和皮肤受到拉伸或挤压变形,使患者产生明显的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术拆钉钳。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术拆钉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其中,第一钳片的咬合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其一钳片的宽度方向设置,限位槽的底部为平面;第二钳片,其咬合面为平面,其咬合面与第一钳片的限位槽的底部相对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第二钳片的咬合面均为平面,限位槽的底面为平面,两个钳片对缝合钉进行咬合起钉时,与缝合钉之间形成“面”接触,使咬合稳定,不会造成缝合钉的摆动,减轻拆钉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在第一钳片的咬合面上设置限位槽,拆钉时可以将缝合钉进行限位,以方便定位。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术起钉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术起钉钳的第二钳片咬合面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术起钉钳的第二钳片咬合面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其中,1、限位槽,2、咬合面,3、把手,4、第一凸起部,5、第二凸起部,6、防滑层。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技术中为了解决拆钉钳拆钉过程中钳片的咬合面与缝合钉之间形成“点”接触,两钳片咬合时容易造成缝合钉的摇晃,对伤口处的皮肤和肌肉造成牵拉,进而产生疼痛的问题,将拆钉钳的两个钳片与缝合钉之间的咬合形成“面”咬合,使得缝合钉更加稳定,避免缝合钉发生摇晃,进而减少了对皮肤和肌肉的牵拉作用,以减轻疼痛。进一步的,拆钉过程中,缝合钉在拆钉钳的咬合作用下发生变形,进而从肌肉中脱离,为了使缝合钉更容易变形,更容易从肌肉中脱硫,还对咬合面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结构,当对缝合钉位于中间低的区域进行咬合时,由于该区域没有形成对缝合钉的支撑力,缝合钉在一侧压力的作用下较容易发生变形,使拆钉过程更加省时省力。拆钉钳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钳体结构,包括两个铰接的把手和两个钳片,两个钳片分别设置于两个把手的端部。使用时,手握两个把手,通过控制两个把手的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来控制两个钳片的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拆钉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其中,第一钳片的咬合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其一钳片的宽度方向设置,限位槽的底部为平面;第二钳片,其咬合面为平面,其咬合面与第一钳片的限位槽的底部相对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钳片的咬合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且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咬合面均为平面,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与第二钳片的长度方向平行。在此定义为:第二钳片的厚度方向为第二钳片的宽度方向,第二钳片的长度方向为沿拆钉钳的把手向钳片的方向。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与第二钳片的长度方向平行,使得两个凸起部之间形成的槽体与第二钳片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钳片咬合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在对缝合钉进行咬合时,第一钳片位于缝合钉的下侧,第二钳片位于缝合钉的内侧,缝合钉被限位槽进行限位,且缝合钉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咬合面接触,咬合时,限位槽对缝合钉的位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区域进行咬合,使缝合钉内陷于两凸起部之间,发生形变,且缝合钉的两端在两个凸起部的作用力下向上翘起,与人体肌肉和皮肤脱离。采用该种结构,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缝合钉的变形,提高拆钉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片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区域设置有防滑结构。设置防滑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对缝合钉夹持的稳定性,进一步方式缝合钉的摆动或滑脱。为了实现防滑目的,防滑结构可以为在该平面设置网络状或细小的局部凸起。进一步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宽度相等。更进一步的,第一凸起部与第二钳片的宽度之比为1:4-6。在第二钳片的两侧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两个凸起部的宽度较窄,为中间的夹持变形区域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中间的夹持变形区域具有较大的宽度,可以有效提高夹持变形过程中的缝合钉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缝合钉的摇摆。如,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的宽度之比为1:4,1:5,1:6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深度为0.5-1.5mm。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宽度为1-4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片的端部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内侧厚,外侧薄。此处的内侧是指靠近拆钉钳把手一侧,外侧是指远离拆钉钳把手的一侧。伤口缝合钉是紧贴患者的皮肤设置,如果钳片端部较厚,则不容易插至缝合钉与患者皮肤之间,进而较难实现拆钉。由于第二钳片在使用时是位于缝合钉与皮肤之间,在该第二钳片的端部设置导向结构,使导向结构更容易插至缝合钉与患者皮肤之间,较容易实现拆钉。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结构的内侧宽,外侧窄。同样,此处的内侧是指靠近拆钉钳把手一侧,外侧是指远离拆钉钳把手的一侧。该结构的导向结构使得第二钳片更容易插入缝合钉与皮肤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拆钉钳的把手处设置有防滑结构。以防止在拆钉过程中拆钉钳从手中滑脱,产生安全隐患。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结构为橡胶层、防滑纹路或凸起结构。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手术拆钉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其中,第一钳片的咬合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拆钉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其中,/n第一钳片的咬合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其一钳片的宽度方向设置,限位槽的底部为平面;/n第二钳片,其咬合面为平面,其咬合面与第一钳片的限位槽的底部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拆钉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其中,
第一钳片的咬合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其一钳片的宽度方向设置,限位槽的底部为平面;
第二钳片,其咬合面为平面,其咬合面与第一钳片的限位槽的底部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拆钉钳,其特征在于:第二钳片的咬合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且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咬合面均为平面,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与第二钳片的长度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拆钉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片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区域设置有防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拆钉钳,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宽度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若雪
申请(专利权)人:吴若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