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巧武专利>正文

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435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包括泵,所述泵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所述泵的进水口端在远离泵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三通接头、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分别与三通接头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连接口与一调节机构通过通气管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控通气管的通气量,所述泵为隔膜泵、柱塞泵、齿轮泵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供氧装置溶氧量大小无法调节,结构复杂、不变携带、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
本技术属于钓鱼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
技术介绍
钓鱼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钓鱼的相关记载。钓鱼过程中,影响钓获多少的因素有气压、温度、位置、钓具、饵料、钓技等很多方面。从技术角度分析,能不能把更多的鱼持续聚集在钓点最为重要。经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少对鱼类摄食量有很大影响。水中溶氧量5mg/L以上时,鱼类摄食正常;当溶氧量降为4mg/L时,鱼类摄食量下降13%;当溶氧量下降到2mg/L时,鱼类摄食量下降54%,有些鱼已难以生存;下降到1mg/L以下时,鱼类停止吃食。由此可见,水的溶氧量是决定鱼是否吃饵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钓获多寡。为了解决水中含氧量的问题,钓鱼爱好者通常采用打窝器或供氧装置在钓点提升水中的氧含量,诱引更多的鱼聚集在钓点,提升钓鱼成功率。专利公开号为CN20416891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下增氧摄像钓鱼器,其包括浮在水体水面上的气液混合装置、设在水下的潜水泵、分布小孔的液体分散装置、摄像头、电源,所述潜水泵通过水管分别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和液体分散装置连接,所述摄像头设在所述液体分散装置上,所述电源为气液混合装置、潜水泵和摄像头供电。虽然该专利通过浮在水体水面上的气液混合装置来解决水中含氧量的问题,然而现有供氧装置存在如下缺陷:(1)现有供氧装置采用打氧泵进行水下供氧,而钓鱼的水深通常在2-4米,由于水阻、水压和气压的影响,需要往2米甚至更深的水下输送足够多的空气才能达到改善水底局部溶氧含量的目的,然而市场上直流打氧泵的输出压力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即使满足输出压力的需求,水底直接输出足够的空气,所产生的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会持续炸裂,炸裂声会把鱼群吓走,影响钓鱼效率。(2)现有供氧装置虽然采用气液混合装置直接供给泵含有气体的水,用于水下供氧,然而该气液混合装置无法调节水中溶氧量的大小(该气液混合装置吸入水、气体的结构固定,仅通过潜水泵的吸力来吸取气液混合装置中的水和气体),且不能在天气较差的环境下使用(例如大风天气,漂浮在水上的气液混合装置难以固定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当气液混合装置移动时,容易带动潜水泵等部件整体移动,从而导致无法使用)。(3)现有供氧装置供氧时,仅能通过打氧泵或气液混合装置输出空气的含量来预估水中溶氧量的大小,无法直接观察,以至于难以精确掌控水中溶氧量的大小,尤其在阴雨天或夜晚,需要调节水中含氧量时,难以精确调节。(4)现有供氧装置的打氧接头均设置在出水口端,且其直径相比出水管要大很多,而水下环境复杂,此结构容易被卡在水中。此外,现有供氧装置通常设置在水下,不仅收取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水中的电子元件容易漏电)。(5)现有供氧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户外钓鱼使携带。(6)为了提高钓鱼点水中溶氧量,垂钓者通常采用增氧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解决了现有供氧装置溶氧量大小无法调节,结构复杂、不便携带、污染环境等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包括泵,所述泵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所述泵的进水口端在远离泵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三通接头、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分别与三通接头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连接口与一调节机构通过通气管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控通气管的通气量,所述泵为隔膜泵、柱塞泵、齿轮泵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间设有透明导管,该透明导管呈倒U型。优选的,所述泵、三通接头、调节机构均设置在一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与一上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固定架,该固定架用于固定透明导管,所述透明导管的顶面暴露在外且伸出所述上壳体顶面。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穿过该第二支撑板的第一双向接头、第二双向接头,所述出水管与透明导管分别与第二双向接头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由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分别与第一双向接头两端连接而成。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左侧顶端,该固定架下侧设有空气调节阀,所述空气调节阀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口通过通气管连接,所述空气调节阀的控制开关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置于该第二支撑板右侧。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设有弹性胶板,所述固定架内设有用于照亮透明导管的灯。优选的,所述空气调节阀下侧设有与之相邻的固定片,该固定片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四进水管放入水中的一端设有过滤网,所述出水管远离泵的一端设有配重体,该配重体为缠绕在出水管上的不锈钢丝、铁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橡胶块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内设有用于细化气泡的分流结构,该分流结构为海绵。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面设有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产品泵为隔膜泵、柱塞泵、齿轮泵中的一种,即使泵体内含有空气也不影响泵的正常运转,无需额外的打氧泵用于水中供氧,节约成本;三通接头内设有分流结构,能够进一步控制进入泵内气泡大小,使泵排出的液体中气泡大小能够调节(更换不同孔隙的分流结构),避免气泡过大在水中炸裂(气泡在水中所受到的单位压力越小,气泡越不容易炸裂),吓跑鱼群,影响钓鱼效率。2、泵的进水管设置三通接头,使气体进入泵体内,用于水下供氧,在泵运转过程中促使气液混合,达到预期的溶氧含量;尤其是本产品在通气管上设置空气调节阀,便于调节进入泵体内空气含量,进一步调节水的溶氧量大小。3、透明导管穿过固定架并在固定架内呈倒U型,倒U型顶面暴露在外,倒U型的透明导管顶面形成一个能够观察透明导管内部情况的观察窗,能够精确掌控供氧情况,以便随时调节。4、出水管设有配重件,能够使出水管沉入水底,便于不同种类的鱼聚集在一起(不同种类的鱼在水中的生存深度不同),提高钓鱼效率;本产品仅进水管与出水管放入水中,其他部件均在岸上,便于收取,避免收取本产品时被卡在水中,同时也保障了使用安全(避免电子元件在水中漏电);此外,进水管还设有过滤网,避免水中杂质吸入泵中,造成泵损耗。5、本产品本身即可实现增加水中含氧量来聚集鱼群的目的,无需额外的增氧剂,避免了环境污染。6、本产品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便于户外钓鱼时携带。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施例中供氧诱鱼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供氧诱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供氧诱鱼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供氧诱鱼装置带有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包括泵,所述泵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进水口端在远离泵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三通接头、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分别与三通接头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连接口与一调节机构通过通气管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控通气管的通气量,所述泵为隔膜泵、柱塞泵、齿轮泵中的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9 CN 20192105961601.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包括泵,所述泵的出水口设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进水口端在远离泵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三通接头、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分别与三通接头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连接口与一调节机构通过通气管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控通气管的通气量,所述泵为隔膜泵、柱塞泵、齿轮泵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间设有透明导管,该透明导管呈倒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三通接头、调节机构均设置在一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与一上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固定架,该固定架用于固定透明导管,所述透明导管的顶面暴露在外且伸出所述上壳体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供氧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穿过该第二支撑板的第一双向接头、第二双向接头,所述出水管与透明导管分别与第二双向接头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巧武
申请(专利权)人:陶巧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