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21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吸气孔,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箱,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水管,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箱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气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房技术领域,通过气泵和水泵将外面的空气与冷却水进行接触,使空气制冷,在由喷气头进行喷出,来降低配电房本体内腔的温度,以及风扇将冷气进行均匀的分散在配电房本体的内腔中,解决热量不能有效及时的散发出去,会使变压器本体温度过高从而造成对本体严重的破坏继而影响整个电网的输配电正常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房
,具体为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房又叫配电所,在国家标准里面,配电所的定义是:"所内只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母线上无主变压器"。配电所与变电所的区别在于,配电房(配电所)无变压器,而变电所有变压器。配电房是大厦供电系统的关键部位,设专职电工对其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未经管理处经理、部门主管的许可,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值班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配电设备状况、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值班员必须密切注意电压表、电流表、功率因数表的指示情况;严禁空气开关超载运行。经常保持配电房地面及设备外表无尘。配电房设备的倒闸操作由值班员单独进行,其他在场人员只作监护,不得插手;严禁两人同时倒闸操作,以免发生错误。但目前由于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能有效及时的散发出去,会使变压器本体温度过高从而造成对本体严重的破坏继而影响整个电网的输配电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解决了如果热量不能有效及时的散发出去,会使变压器本体温度过高从而造成对本体严重的破坏继而影响整个电网的输配电正常运行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包括配电房本体,所述配电房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吸气孔,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并与箱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固定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气泵。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为连通的结构,所述第二螺旋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螺旋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表面,并与水箱的一侧连通,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若干个第三连接管,所述若干个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均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表面与配电房本体一侧的表面之间通过固定环固定套接。优选的,所述配电房本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内腔设置有风扇。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地面与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连通有喷气头,所述喷气头的一端贯穿配电房本体的外侧,并延伸至配电房本体的内腔。优选的,所述配电房本体两侧的下表面均固定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配电房本体的表明转动设置有箱门。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吸气孔,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箱,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水管,水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并与箱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箱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的表面固定连通,进气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气泵,通过气泵和水泵将外面的空气与冷却水进行接触,使外面的空气制冷,在由喷气头进行喷出,来降低配电房本体内腔的温度,以及风扇将喷气头喷出的冷气进行均匀的分散在配电房本体的内腔中,使配电房本体内腔每一处都可以降温,解决热量不能有效及时的散发出去,会使变压器本体温度过高从而造成对本体严重的破坏继而影响整个电网的输配电正常运行的问题。2、该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第二连接管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为连通的结构,第二螺旋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螺旋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表面,并与水箱的一侧连通,水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水管,水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水管,若干个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均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表面与配电房本体一侧的表面之间通过固定环固定套接,通过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连通,将水泵抽出的冷却水再次回到水箱中,实现了循环使用的效果,以及第一连接管和固定环是为了固定环与配电房本体两侧连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内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背面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连接管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配电房本体;111、散热孔;112、箱门;2、第一连接管;3、固定环;4、第二连接管;41、第一螺旋管;42、第二螺旋管;5、第三连接管;51、喷气头;6、固定板;7、箱体;71、吸气孔;8、水泵;9、水管;10、进气管;101、气泵;11、保护盖;12、风扇;13、水箱;131、出水管;132、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包括配电房本体1,第二连接管4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若干个第三连接管5,若干个第三连接管5的两端均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2,第一连接管2的表面与配电房本体1一侧的表面之间通过固定环3固定套接。配电房本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保护盖11,保护盖11的内腔设置有风扇12,第三连接管5的地面与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连通有喷气头51,喷气头51的一端贯穿配电房本体1的外侧,并延伸至配电房本体1的内腔,述配电房本体1两侧的下表面均固定开设有散热孔111,配电房本体1的表明转动设置有箱门112。请参阅图3-4,配电房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7,箱体7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吸气孔71,箱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8,箱体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箱13,水泵8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水管9,水管9的一端贯穿箱体7的一侧,并与箱体7的一侧固定连通,水泵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4,箱体7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的表面固定连通,进气管10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气泵101。请参阅图5,第二连接管4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管41和第二螺旋管42,第一螺旋管41和第二螺旋管42为连通的结构,第二螺旋管42的一端与水泵8的输出端连通,第一螺旋管41的一端贯穿箱体7的表面,并与水箱13的一侧连通,水箱1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水管132,水箱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水管131。工作时,首先将装置进行放置,当配电房本体1开始工作时,配电房本体1的内腔会产生热能,此时启动水泵8和气泵101,以及风扇12,当水泵8的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包括配电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n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7),所述箱体(7)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吸气孔(71),所述箱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箱体(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箱(13),所述水泵(8)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水管(9),所述水管(9)的一端贯穿箱体(7)的一侧,并与箱体(7)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水泵(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箱体(7)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0),所述进气管(1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的表面固定连通,所述进气管(10)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气泵(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包括配电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
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7),所述箱体(7)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吸气孔(71),所述箱体(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箱体(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箱(13),所述水泵(8)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水管(9),所述水管(9)的一端贯穿箱体(7)的一侧,并与箱体(7)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水泵(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箱体(7)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0),所述进气管(1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的表面固定连通,所述进气管(10)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气泵(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节能散热的配电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4)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管(41)和第二螺旋管(42),所述第一螺旋管(41)和第二螺旋管(42)为连通的结构,所述第二螺旋管(42)的一端与水泵(8)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螺旋管(41)的一端贯穿箱体(7)的表面,并与水箱(13)的一侧连通,所述水箱(13)的顶部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派十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