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1110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包括线圈、保护壳和多个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朝向所述保护壳的外侧,且通过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上。本申请中无线充电线圈装置的线圈和多个第一传感器均内置于保护壳中,每个第一传感器固定于保护壳的内壁的定位槽上,并穿过保护壳对外部环境进行感应探测,实现对不同场景下充电线圈的活物检测功能,系统组成简单,安装便捷,解决了常规活体检测方案复杂、可实施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迅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也得到广泛认可。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通过空间电磁场耦合来进行电能传输的技术,系统通过发射与接收线圈来传递能量,二者之间的高频磁场空隙可能进入小动物或者其他的生物。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季节,电动汽车在户外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无线充电时,发射端线圈与接收端线圈存在温升,小动物就会进入磁场中趴伏在发射端线圈上面进行取暖。生物体长时间处于高频交变的磁场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出于人道考虑,要求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生物识别的功能,停止无线电能传输,以便下一步采取保护或驱逐小动物离开。当前无线充电领域的活体检测技术多有采用多传感器分时接入计算,有的采用机械移动监测等,整个系统具有设计复杂,工程可实施性低等缺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安装便宜的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包括线圈、保护壳和多个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朝向所述保护壳的外侧,且通过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上。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应的角度调整构件固定于所述定位槽上。优选的,所述线圈为接收线圈或发射线圈。优选的,当所述线圈为接收线圈,每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应的所述角度调整构件,以30°俯角的感应方向固定于所述定位槽上;当所述线圈为发射线圈,每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应的所述角度调整构件,以30°仰角的感应方向固定于所述定位槽上。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具体为雷达传感器。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传感范围具有重叠区域。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每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主体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天线探头穿过所述保护壳的贯穿孔对外检测。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天线探头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方向一致。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装置还包括:连接所有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有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控制器。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包括线圈、保护壳和多个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朝向所述保护壳的外侧,且通过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上。本申请中无线充电线圈装置的线圈和多个第一传感器均内置于保护壳中,每个第一传感器固定于保护壳的内壁的定位槽上,并穿过保护壳对外部环境进行感应探测,实现对不同场景下充电线圈的活物检测功能,系统组成简单,安装便捷,解决了常规活体检测方案复杂、可实施性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的结构分布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的局部结构分布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角度调整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角度调整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第一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的局部结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参见图1所示,包括线圈1、保护壳2和多个第一传感器S1,其中:线圈1位于保护壳2内部,保护壳2内壁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定位槽21,多个第一传感器S1的感应范围朝向保护壳2外侧,且通过定位槽21间隔设置于保护壳2内壁上。具体的,保护壳2内壁的定位槽21为保护壳2在设计生产过程中预留出用于放置第一传感器S1的空位,可以是与第一传感器S1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槽21,第一传感器S1只能安装在这种定位槽21的离散确定位置点上,定位槽21也可以是水平高度不变的一个或若干个条状槽,第一传感器S1可在条状槽中滑动调整位置。具体的,第一传感器S1具体为雷达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S1,具有穿过保护壳2对外部环境进行检测的能力,因此可以设置于保护壳2内部,在无线充电线圈装置作为整体运输、安装时更为便宜可靠。进一步的,影响第一传感器S1感应范围的,除了其物理位置,还有其感应方向,本实施例中可设置角度调整构件22来辅助第一传感器S1以特定角度的感应方向工作,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每个第一传感器S1通过对应的角度调整构件22固定于定位槽21上。可以理解的是,在线圈的应用环境不同时,第一传感器S1的角度调整构件22的状态也不相同。如图3a所示,当线圈1为发射线圈,发射线圈通常安装于地面下,第一传感器S1的感应方向应呈仰角使之向上检测地面,每个第一传感器S1可通过对应的角度调整构件22,以30°仰角或其他角度的感应方向固定于定位槽21上;类似的,如3b所示,当线圈1为车底的接收线圈,第一传感器S1的感应方向为线圈斜下方,每个第一传感器S1可通过对应的角度调整构件22,以30°俯角或其他角度的感应方向固定于定位槽21上,从而保证能够检测到接收线圈向下及向外预设距离内的地面范围。角度调整构件22可以为固定角度,每次调整角度更换不同的角度调整构件22,角度调整构件22也可以设定为包含转轴、可调整角度的构件,从而一件角度调整构件22能够灵活根据需求来调整第一传感器S1的安装角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感器S1在角度调整构件22的安装角度、第一传感器S1的俯仰角与实际线圈工作环境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根据检测要求进行设置即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线圈周边检测无遗漏,相邻的第一传感器S1的传感范围具有重叠区域。参见图4所示,第一传感器S1被间隔设置于保护壳2内壁,其传感范围以阴影表示,为线圈1的四边、四角及向外延伸的部分。进一步的,无线充电线圈1装置还可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每个第二传感器的主体位于保护壳2内部;每个第二传感器的天线探头穿过保护壳2的贯穿孔23对外检测。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第二传感器不同于隔着保护壳2能够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保护壳和多个第一传感器,其中:/n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朝向所述保护壳的外侧,且通过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保护壳和多个第一传感器,其中:
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保护壳的内壁设有水平高度一致的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朝向所述保护壳的外侧,且通过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应的角度调整构件固定于所述定位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接收线圈或发射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线圈为接收线圈,每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应的所述角度调整构件,以30°俯角的感应方向固定于所述定位槽上;
当所述线圈为发射线圈,每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对应的所述角度调整构件,以30°仰角的感应方向固定于所述定位槽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川东周仲兵王云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