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窥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07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4
一种防窥膜,其包括可透光的基材层、可透光的透射层和不透光的遮光层,所述透射层设于所述基材层上,所述透射层设有若干列相互间隔排列的第一透射部,所述第一透射部之间形成中空部;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的外表面上。对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窥膜,由于遮光层是涂设在第一透射部的表面上,而非填充在相邻两个第一透射部之间的中空部内,因此,遮光层与透光的第一透射部的体积比大大减小,从而可增加防窥膜的透过率,并提升防窥膜的整体亮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窥膜的透过率高达70%~90%,其具有透过率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窥膜
本技术涉及防窥膜,特别涉及一种高透过率的防窥膜。
技术介绍
防窥膜是防偷窥(看)膜或者叫隐私保护膜的简称,另一通用叫法是防窥片;英文名:Privacyprotectionfilm或者是:Privacyfilter。防窥膜的主要功效是保护屏幕隐私,防偷看。通常被用于显示屏上,能对屏幕上的信息起到保护作用,实现正面可见屏幕信息,侧面不可见屏幕信息,防止旁边人看清屏幕内容,从而保护隐私,防偷看。防窥膜通常是通过并列排布的光栅结构实现的,在一定的角度,光线被光栅拦住通不过,从而将显示屏的广视角度变位窄的可视角度,进而使得侧面不可见屏幕信息。现有的防窥膜,通常是在两个透明的微结构之间填充黑色油墨等吸光物质,例如专利ZL201410063204.X的防窥膜结构。这种防窥膜,由于黑色油墨是直接填充在相邻两个微结构之间的,油墨与透明结构的体积比较大,通常约为1:3~1:2,因此,其会大大影响膜的透过率。这种防窥膜,其实际透过率通常在50%~70%之间,其整体颜色较暗,偏灰黑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显示效果。因此,若能提高防窥膜的透过率,其必能更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提高透过率的防窥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透光的基材层、可透光的透射层和不透光的遮光层,所述透射层设于所述基材层上,所述透射层设有若干列相互间隔排列的第一透射部,所述第一透射部之间形成中空部;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地,通过所述中空部观看到所述基材层的可视角度为第一角度A;通过所述第一透射部观看到所述基材层的可视角度为第二角度B;所述第一角度A大于所述第二角度B。进一步地,在所述中空部内填充有透光材料,所述透光材料在所述中空部内形成第二透射部,所述遮光层分布于所述第一透射部与第二透射部之间。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二透射部观看到所述基材层的可视角度为第三角度C;通过所述第一透射部观看到所述基材层的可视角度为第四角度D;所述第三角度C与所述第四角度D一致或不一致。进一步地,其还包括功能层,设于所述透射层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对的一侧,其与所述基材层平行间隔。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透射部的空间体积比小于1:10。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的厚度小于0.01MM,所述第一透射部的高度小于0.5MM,所述第一透射部的宽度小于0.1MM。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由油墨涂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相对的两侧表面上而形成。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防窥膜包括基材层和透射层,透射层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一透射部和中空部,在第一透射部的表面上设有遮光层,由于遮光层是涂设在第一透射部的表面上,而非填充在相邻两个第一透射部之间的中空部内,因此,遮光层与透光的第一透射部的体积比大大减小,从而可增加防窥膜的透过率,并提升防窥膜的整体亮度,进而提高显示效果。本技术的防窥膜具有透过率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基材层1、透射层2、第一透射部21、中空部22、遮光层3、第二透射部4、功能层5。【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防窥膜包括基材层1、透射层2和遮光层3。所述基材层1由透光材料制成,其可透光,其通常由PET、PVC、EVA、PC、PMMA、TPU、玻璃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1由PET材料制成。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约为0.1MM左右。如图1~图2所示,所述透射层2设于所述基材层1上,其包括若干列相互间隔排列的第一透射部21,所述第一透射部21之间中空而形成中空部22。所述第一透射部21呈长条状,其由所述基材层1的一端而延伸至基材层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横截面呈梯形,其可为等腰梯形,也可为不等腰梯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横截面优选设置为等腰梯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射部21较宽的下底贴近所述基材层1,所述第一透射部21较窄的上底远离所述基材层1。相应的,所述中空部22的横截面也呈梯形:其较窄的上底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下底平齐,其较宽的下底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上底平齐而呈倒梯形。如图1~图2所示,对于所述透射层2,所述第一透射部21均匀排列:各第一透射部21的尺寸、形状一致,其之间间隔的距离一致。如图1~图2所示,所述透射层2由透光材料制成,其可透光,其通常由PET、PVC、EVA、PC、PMMA、TPU、玻璃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射层2由透明UV胶固化而形成。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高度小于0.5MM,本实施例中,其优选范围为0.09MM~0.13MM。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宽度,即第一透射部21的上底、下底的宽度小于0.1MM,本实施例中,其上底优选为0.01MM,其下底优选为0.02MM。如图1~图2所示,所述遮光层3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相对的两侧外表面上,其由不透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3由黑色油墨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相对的两侧表面上而形成。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3也可由灰色油墨、白色油墨等不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遮光层3的厚度小于0.01MM,其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体积比小于1:10。为方便加工,并提高透过率,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两侧表面与基材层1的法线之间的角度应小于±5°。当第一透射部21的两侧表面与基材层1的法线之间的角度越小时,设置在第一透射部21表面上的遮光层3对防窥膜的透过率影响就越小,防窥膜的透过率就越高。为更清楚的介绍本技术的结构,以下以不同的实施例进行介绍: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3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上底面未设有遮光层3,因此,光线可从第一透射部21的顶部,即第一透射部21的上底面透射出去。此外,光线还可从所述中空部22透出。如图1所示,由于遮光层3分布在所述第一透射部21与所述中空部22之间,因此,通过中空部22和第一透射部21观看到基材层1一侧的屏幕内容的视角有限;其中,通过所述中空部22观看到所述基材层1的可视角度为第一角度A,通过所述第一透射部21观看到所述基材层1的可视角度为第二角度B;所述第一角度A大于所述第二角度B。由于所述中空部22的折射率约为1,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折射率大于1,其通常为1.4~1.6,当第一角度A大于第二角度B时,通过中空部22和第一透射部21观看屏幕时方能看到同样面积大小的内容,从而保证通过第一透射部21和中空部22观看屏幕时能保证产生相同的视觉效果。此外,可在所述透射层2的与所述基材层1相对的一侧设置功能层5。所述功能层5可根据所需实现的效果而设置。例如,所述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基材层(1),可透光;/n透射层(2),可透光,设于所述基材层(1)上,所述透射层(2)设有若干列相互间隔排列的第一透射部(21),所述第一透射部(21)之间形成中空部(22);/n遮光层(3),不透光,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基材层(1),可透光;
透射层(2),可透光,设于所述基材层(1)上,所述透射层(2)设有若干列相互间隔排列的第一透射部(21),所述第一透射部(21)之间形成中空部(22);
遮光层(3),不透光,设于所述第一透射部(21)的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中空部(22)观看到所述基材层(1)的可视角度为第一角度A;
通过所述第一透射部(21)观看到所述基材层(1)的可视角度为第二角度B;
所述第一角度A大于所述第二角度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部(22)内填充有透光材料,所述透光材料在所述中空部(22)内形成第二透射部(4),所述遮光层(3)分布于所述第一透射部(21)与第二透射部(4)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窥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真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