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00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包括转轮与转动把,所述转轮为内部中空的圆环体结构,所述转轮的右端上侧设置有转动把,所述转轮与转动把通过内螺纹槽旋转连接,所述转轮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臂,所述转轮与支撑臂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该手轮的内部相对应转动把的一侧设置有扶把,这样可以使得通过扶把与转动把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手轮更好的进行旋转,这样在旋转的时候可以借助扶把进行更加方便的转动,不会出现转动较为费力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扶把的外侧的表端设置有防滑垫,并且该防滑垫套接在连接柱的表端,这样可以使得通过防滑垫可以更好的进行防滑的作用,避免了出现在转动时脱手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床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
技术介绍
铣床主要指用铣刀对工件多种表面进行加工的机床。通常铣刀以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运动的机床。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一般都在转轮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转动把,这样通过转动把可以更好的进行旋转,但是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个转动把可能会使得在转动的时候出现转动不方便的现象,这样对于该手轮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困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的内部一般都是只设置有一个转动把这样可能会使得在转动的时候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包括转轮(5)与转动把(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5)为内部中空的圆环体结构,所述转轮(5)的右端上侧设置有转动把(4),所述转轮(5)与转动把(4)通过内螺纹槽旋转连接,所述转轮(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臂(2),所述转轮(5)与支撑臂(2)焊接固定,所述支撑臂(2)的内部的轴心处设置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与支撑臂(2)焊接固定,所述转轮(5)的上端左侧设置有扶把(1),所述扶把(1)与转轮(5)焊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包括转轮(5)与转动把(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5)为内部中空的圆环体结构,所述转轮(5)的右端上侧设置有转动把(4),所述转轮(5)与转动把(4)通过内螺纹槽旋转连接,所述转轮(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臂(2),所述转轮(5)与支撑臂(2)焊接固定,所述支撑臂(2)的内部的轴心处设置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与支撑臂(2)焊接固定,所述转轮(5)的上端左侧设置有扶把(1),所述扶把(1)与转轮(5)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把(1)的组成包括有竖杆(11)、防滑垫(12)与连接柱(13),所述竖杆(1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竖杆(11)的外侧一周设置有防滑垫(12),所述防滑垫(12)套接在竖杆(11)的外侧表端,所述竖杆(1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与竖杆(11)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的组成包括有内螺纹柱(31)与套管(32),所述套管(3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套管(32)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柱(31),所述内螺纹柱(31)与套管(32)焊接固定,所述转动轴(3)通过套管(32)与支撑臂(2)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床用进给调节手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把(4)的组成包括有紧固螺栓(41)、支杆(42)、限位座(43)与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生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赫义博自动化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