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98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背光模组、防侧视角膜和单侧视角调节膜;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牛顿环层、第一导电层、视角调节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防牛顿环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能够实现车载显示器对驾驶者智能安全显示,具有防侧视角效果,确保大屏车载显示器不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也不会对驾驶安全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面板产能的快速放量,被视为巨大应用空间的消费类市场又增长缓慢,因此寻找新的快速增长的应用领域成为各大面板厂商的迫切需求。而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车联网时代的来临,车载显示领域显然已成为继手机、平板市场之后的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应用市场。目前,有些汽车采用17英寸的大尺寸车载中控屏操控所有的车载功能,包括:太阳能车顶及加速模式;也有车辆并排配置两个10.5英寸的显示屏,其长度占据了座舱尺寸的一半以上。然而,屏幕越大,驾驶员注意力被分散的几率也越高。如何能够避免大屏车载显示器对驾驶者注意力的干扰,保证驾驶安全性,成为面板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能够实现车载显示器对驾驶者智能安全显示,具有防侧视角效果,确保大屏车载显示器不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也不会对驾驶安全性造成影响。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背光模组、防侧视角膜和单侧视角调节膜;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防侧视角角度为-35°~+35°;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牛顿环层、第一导电层、视角调节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防牛顿环层;所述第一防牛顿环层与所述防侧视角膜接触。优选地,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透光率为80~85%。优选地,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对光线有两个调节状态:当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透过率大于90%,雾度小于5%时,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防侧视角状态;当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透过率大于等于85%,雾度大于80%时,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共享状态。优选地,当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防侧视角状态时,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将-35°~+35°窄视角光线角度转变-45°~+80°;当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共享状态时,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将-35°~+35°窄视角光线角度转变-80°~+80°。优选地,所述视角调节层由包括液晶、紫外光可引发聚合单体、玻璃微珠和光引发剂的原料聚合而成。优选地,所述防侧视角膜的厚度为300~500μm;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的厚度为100~250μ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背光模组、防侧视角膜和单侧视角调节膜;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防侧视角角度为-35°~+35°;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牛顿环层、第一导电层、视角调节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防牛顿环层;所述第一防牛顿环层与所述防侧视角膜接触。在本技术中,背光源光线通过防侧视角膜后可视角度转化为-35°~+35°的窄视角光线,所述窄视角光线经过单侧视角调节膜时,通过单侧视角调节膜的调节作用,可将窄视角光线转变为防侧视角可视视角或者共享可视视角,进而使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在防侧视角状态和共享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将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应用于车载显示器时,在防侧视角模式和共享模式时,均不影响副驾驶对车载显示器的观察;但是在防侧视角模式时,驾驶者看到的车载显示器画面是黑色防侧视角的,共享模式时驾驶者看到的车载显示器画面是正常显示状态,通过这样两种状态的智能切换可确保大屏车载显示器不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也不会对驾驶安全性造成影响,有利于提高车载显示器的安全应用效果。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能够解决现代日常生活中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信息化技术显示器的人机互动过程中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通过防侧视角膜和单侧视角调节膜相互作用,实现了显示器宽(共享)窄(防侧视角)视角的自由切换,实现信息共享和保护的双重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处于共享模式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处于防侧视角模式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处于共享模式和防侧视角模式时的背光亮度-观察视角侧视图;其中,10为单侧视角调节膜;20为防侧视角膜;30为背光模组;101-1为第一防牛顿环层;101-2为第二防牛顿环层;102-1为第一导电层;102-2为第二导电层;103为视角调节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背光模组、防侧视角膜和单侧视角调节膜;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防侧视角角度为-35°~+35°;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牛顿环层、第一导电层、视角调节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防牛顿环层;所述第一防牛顿环层与所述防侧视角膜接触。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包括背光模组,用于供应具有充足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本技术对所述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和组成没有特殊的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LCD液晶显示用背光模组即可,具体优选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增量膜。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表面的防侧视角膜,用于将背光模组发出的背光源光线转化为窄视角光线。在本技术中,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防侧视角角度为-35°~+35°,透光率优选为80~85%。在本技术中,所述防侧视角膜将背光源光线转化为-35°~+35°的窄视角光线。在本技术中,所述防侧视角膜的来源为3M公司生产的PU300。在本技术中,所述防侧视角膜的厚度优选为300~500μm。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防侧视角膜表面的单侧视角调节膜,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牛顿环层、第一导电层、视角调节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防牛顿环层。本技术利用单侧视角调节膜将防侧视角膜发出的窄视角光线转变为防侧视角可视视角或者共享可视视角,进而使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具有防侧视角状态和共享状态两种状态。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对光线有两个调节状态,两个状态之间切换通过电压控制:当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透过率大于90%,雾度小于5%时,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防侧视角状态;此时,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将-35°~+35°窄视角光线角度转变-45°~+80°,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处于通电状态;当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透过率大于等于85%,雾度大于80%时,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共享状态,此时,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将-35°~+35°窄视角光线角度转变-80°~+80°,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处于断电状态。当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防侧视角状态时,能够避免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当所述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为共享状态时,驾驶者能够对显示屏进行正常操作。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侧视角状态和共享状态的切换通过电信号控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背光模组、防侧视角膜和单侧视角调节膜;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防侧视角角度为-35°~+35°;/n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牛顿环层、第一导电层、视角调节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防牛顿环层;所述第一防牛顿环层与所述防侧视角膜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背光模组、防侧视角膜和单侧视角调节膜;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防侧视角角度为-35°~+35°;
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牛顿环层、第一导电层、视角调节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防牛顿环层;所述第一防牛顿环层与所述防侧视角膜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视角膜的透光率为8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背光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对光线有两个调节状态:
当所述单侧视角调节膜透过率大于90%,雾度小于5%时,所述可调节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泽民汤文江尚超峰余日华杨少奇潘盼盼余永星丁愫岩余永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佳视晶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佳视智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嘉联弘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